APP下载

孩子规则意识的培养刍议

2018-09-03魏荣军

儿童大世界·家庭教育研究 2018年8期
关键词:规矩榜样规则

魏荣军

摘要:良好的规则意识的培养将会使孩子受益终身,从小注重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也是父母馈赠给孩子人生最大的财富。本文以三个典型案例为切入点,说明规则意识的重要性,并从日常生活中制定必要的规则、告诉孩子什么是规则、让孩子参与规则的制定、给孩子一定的权利,让他引领规则的执行、家长“以身作则,树立榜样”、给孩子适当的惩罚、规则意识的培养要持之以恒七个方面就如何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提出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规则 意识 规矩 榜样

【镜头一】2017年1月29日(正月初二)宁波市戈雅尔动物园发生老虎咬人悲剧,被咬人不治身亡,老虎也惨遭击毙!死者已矣,殷鉴犹在。宁波这起老虎咬人事件,其隐喻仍具警示性——敬畏规则,规则意识缺失的背后,往往是灾祸之始。

【镜头二】周六和朋友吃饭,其中有位朋友带了她6岁的小儿子,席间孩子一直没消停过。每上一道菜他第一个夹,想吃哪个菜就转到自己面前,常常别人正夹菜时,盘子就被他转走了,筷子悬在空中很是尴尬。菜少人多,有人没菜下饭,可他盘子里堆得满满的,最后吃不掉全剩下。我问妈妈,是不是比较少带他出来?妈妈回答:不是,也经常出来的。很明显,孩子缺少的不是出门机会,而是饭桌上的规矩。餐桌上的规矩,来自家庭教育。

【镜头三】一位犯人杀了人,砍头前他请求再吃母亲一口奶。母亲答应了,但他却一口咬掉了母亲的乳头。他说,在他小时候犯错时,母亲总是不管他,导致他越来越嚣张,才走到杀人的地步,一切都是母亲的责任。

中国有句古语:“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以上三组镜头所揭示的,正是主人公规则意识的缺失。规则就是规定出来供大家共同遵守的制度或章程。制定規则是为了规范人们的行为,保障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所谓规则意识,是指发自内心的、以规则为自己行动准绳的意识。比如说遵守校规、遵守法律、遵守社会公德、遵守游戏规则的意识。现代社会充满规则,如交通规则、竞争规则、游戏规则、家庭规则等。规则意识的缺乏会给孩子带来一系列的负面效应,影响他们以后学习生活中的行为和态度,影响他们的人际交往,进而影响他们一生的幸福。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庭,规则意识首先是在家庭中萌芽发展的。所以,家长要从生活细节人手,从小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让他们认识到生活中处处充满规则,从而愿意学习规则、执行规则,并慢慢养成习惯。以下七种方法可帮助您在家庭中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

一、告诉孩子什么是规则

让孩子明白为什么生活中处处要有规则。比如“绿灯行、红灯停、黄灯慢”的规则,我们要让孩子理解这个规则的意义,感受有序的交通秩序。还要让孩子知道,不遵守秩序会带来什么后果,并让孩子在能力范围内承担一定的责任。在进行“规则”教育时,家长最好采取游戏情景再现的方式进行,让孩子亲身体验有规则和无规则的不同,加深他们对规则的认识。

二、在日常生活中制定必要的规则

要想让孩子具有规则意识,家长首先要给孩子制定正确的行为规则,比如吃东西前要洗手,吃饭时不能看电视等。这是形成规则意识的基础。许多家长习惯于事先不定规则,等孩子违反自己的既定规则后再批评指责,认为孩子通过实践可逐渐摸索出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最终自然形成一定的规则意识。但这种做法可能会有两个负面效应:第一,孩子每次做事之前都不知道如何做才能与家长的规则一致,手足无措;第二,孩子会学习家长的行为,养成事后根据自己的喜好判断事情正确与否的习惯。如果要矫正孩子的不良行为,首先要制定规则,并要求孩子严格遵守。这样坚持做下去,时间长了,孩子自然明白凡事要有规则。

三、让孩子参与规则的制定

学会自己去建立规则,这对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增强孩子遵守规则的责任感至关重要。一方面,在家里制定一些生活规则时,尽量征求孩子的意见,同孩子一起制定规则。当家长与孩子的意见不同时,要耐心对孩子进行说服教育,也可以采取双方各退一步的方法,而不要强制压迫。另一方面,家长应该在生活中为孩子创造各种实践的机会,让孩子身体力行,学会遵守规则。比如过马路,不是一味地提醒孩子该怎么做,而是让他做“导游”,拉着妈妈按照交通规则安全通过马路。参与制订规则不但有利于孩子对规则的认识与理解,而且提高了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有助于孩子的遵守与执行。

四、给孩子一定的权利,让他引领规则的执行

某些“淘气包”视规则为无物,这让家长很头疼。不妨给这些孩子一定的权利,“逼迫”他主动执行规则。例如,有些孩子总是爱到处扔垃圾,那就让这个孩子当“卫生检查员”,让他监管家里的卫生。

五、家长“以身作则。树立榜样”

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对孩子来说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比如,吃饭时,要求孩子吃饭不能讲话,可大人们却在喋喋不休地谈论事情。这样的结果是孩子们也会跟着说起来。所以,榜样的力量很重要。

六、给孩子适当的惩罚

规则意识的形成有时还需付出一定的代价才能使幼儿完成从他律到自律的转变。适当地让孩子接受一些惩罚,是必要的。例如,为了培养孩子按时吃饭的规则意识,可以使用惩罚的一种方式“自然后果法”。规定12:30准时吃午饭,过了这个时间不能再吃,让孩子接受不按时吃饭的消极后果,等孩子按时吃饭时,家长要及时表扬,进行强化。同时也可以让孩子自己制定惩罚规则,若他违反,自然也要接受自己制定的惩罚,这样会侧面约束他的行为。七、规则意识的培养要持之以恒

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家长有耐心和恒心。一方面,家长之间对规则的要求要保持一致。规则培养最忌讳的就是家长之间对孩子的行为要求不统一,即不同的家长对孩子提出不同的要求。另一方面,对孩子提出的规则要求不能时有时无。家长高兴了,就让孩子放任、松懈;家长心情不好,生气了,就对孩子严加管教。

人类社会需要规则,因为规则是社会得以维持的必要条件。中央电视台一期“实话实说”节目中,外经贸部副部长龙永图讲了一件小事在瑞士,他去厕所,听到旁边有响动,他过去一看,是一个小孩正在吃力地鼓捣冲水箱。原来这个孩子解完手要冲水,可水箱坏了,自己又弄不好,便焦急地请求帮助。这位部长很感慨:上厕所要冲水,这是一种社会最基本的规则,那个孩子能够自觉按照这个基本规则去做,说明这里的规则意识之高。尊重和遵守规则对我们的孩子来说,是一种能力、一种教养、一种风度、一种文化、一个现代人必需的品格,更是适应这个社会成为一个社会人所必需的,没有这样一种品格,你将无法在社会中生存。不遵守规则,你失掉的是信誉,这是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规则意识必需从小培养!

(责任编辑:方洁)

猜你喜欢

规矩榜样规则
爱与规矩并行,是一个家庭最好的家教
让规则不规则
不如吃茶去
女佣的规矩
采用C—NCAP 2006年版管理规则
你懂不懂规矩
二则
榜样
榜样
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