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数学学困生计算能力的方法初探
2018-09-03徐兴芹
徐兴芹
【摘要】众所周知,数学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计算教学所占的课时居于首位,这足以说明计算教学的重要性。据平时检测和期末考试学校统计上来的数据,学困生计算平均失分为10~15分之间,甚至达到15~20分。可见,学生的计算能力普遍较低,数学学习困难的学生计算能力尤為堪忧。根据多年来从教经验,就转化计算学困生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 学困生 计算能力
一、及时进行指导,弥补知识缺陷
1.抓好基本运算的训练,打好计算基础。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计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著名数学奥林匹克专家裘宗沪指出:“如果你想学好数学,首先要会算,而且要算得好。心算是一种思维能力。心算好,脑子里能盘算的问题就多,随时随地都能想问题。”可见计算能力的重要性,口算能力的实际意义之深远。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就要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组织口算教学与训练,突破口算关。无论整数、小数加减法,都是10以内,20以内若干组口算的组合,而乘除法则是乘法口诀和20以内加减法的组合。因此,要提高学困生的计算能力必须加强口算训练,引导学困生理解口算的算理,坚持每节课花3~5分钟的时间进行口算训练,把此项训练当作教学常规工作来抓,为提高学困生的计算能力扫清障碍。
2.熟记常用数据,提高运算速度。有些数在式题中出现的次数特别多,它们常常是进行快算的基础,如果每次都要动笔计算,既麻烦,又易出错,对于这些数要求师生要熟记。实践表明,如果学生能熟记一些常用数据,在四则运算中,则能较好地掌握解题的方法,使学生能更准确、快速而灵活地计算。如20以内的加法进位和九九口诀。它是一切计算的基础,必须达到“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的程度。再如,再熟记使用频率高、规律性强的分数、小数、百分数的有关数据。这对分数、小数、百分数之间的互化及混合运算极为方便,提高了运算速度和正确率。
3.重视错例分析,做到对症下药。学困生初次练习时产生的错误,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比较容易纠正和克服。如果是多次重复同一种错误,尤其是当这种错误在头脑中根深蒂固时,再纠正起来就会非常困难,所以,教师要及时了解计算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选择常见而又典型的错例,与学生一起分析、交流,通过集体“会诊”,达到既“治病”又“预防”的目的。至于那些形近而易错的式题,如通过组织学生对比练习,克服学生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使学困生养成认真细致的习惯,培养学生比较鉴别的能力。
二、适当降低难度,增强计算信心
绝大部分学困生形成的原因主要不是他们的智力低下,而是由于知识迁移过程中日积月累造成的断链与破网。他们之所以学习不好正是因为没有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把每个知识点逐个过关。例如,+,-这类分数题不会计算的学生,则需要先帮他们复习通分的内容。他们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基础知识掌握不好,更没有查缺补漏,及时衔接,导致新旧知识的断链,形成他们在“空中楼阁”的基础上学数学,长此以往,知识形不成完整的网络,造成基础知识的破网,跟不上集体学习的进程。但只要我们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认真、细心地给学困生进行查缺补漏,在课后进行个别辅导,那么我们教师的汗水定会得到回报的。
三、注重培养习惯,提高计算兴趣
培养学生认真、严格、刻苦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计算习惯是大纲的要求,也是加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重视良好计算习惯的培养,使学生养成严格、认真、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和坚忍不拔、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千万不要用“一时粗心”来原谅学生计算中出现的差错。那么,要培养哪些习惯呢?
(1)审题的习惯。这是计算正确、迅速的前提。审题时要求做到一看、二画、三想、四算、五查。一看就是看清题中的数字和运算符号;二画就是在试题上标出先算哪一步,后算哪一步;三想就是想什么地方可用口算,什么地方要用笔算,是否可用简便计算等;四算就是认真动笔记算;五查就是认真检查。
(2)养成仔细计算、规范书写的习惯。在四则运算中,要训练学生沉着、冷静的学习态度。碰到数字大、步骤多的计算试题时,要做到不急、不燥、冷静思考、耐心计算。即便是简单的计算题也要慎重,切勿草率行事。能口算的则口算,不能口算的应注意认真进行笔算。演算时,要求书写整洁,格式规范,方法合理。同时,强化学生规范打草稿的习惯,以保证计算的准确无误。
(3)养成估算和验算的习惯。这是计算正确的保证。验算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习惯。首先要掌握好验算和估算的方法;其次要把验算作为计算过程的重要环节来严格要求;再次要求学生切实掌握用估算来检验答案的正确程度。
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河无以成大江”。更好地挖掘学困生的计算潜能,提高学困生的计算正确率,相信学困生的计算能力会大有改观,学困生的数学成绩会大有提高,乃至整体学科的成绩也会大面积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