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警爸爸”夏清良,17年资助26名少数民族贫困大学生
2018-09-03龚安
龚安
现年56岁的武汉铁箕山派出所警官夏清良,2001年开始担任中南民族大学责任区民警。在少数民族青年学子云集的校园里,他守护安宁,关爱贫困学子,维护民族团结,用心处理每一起案件、纠纷,师生尊敬地称他为“夏老师”。 在家庭并不宽裕的情况下,他先后花费十多万元,默默资助26名少数民族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在这些少数民族大学生当中,他还有一个更亲切的称呼——“夏爸爸”。
3000元现金——帮助被骗的壮族“女儿”
在中南民族大学上学的广西壮族姑娘黄素珍就要毕业走上工作岗位了。“夏爸爸,我要留在武汉,为这座充满爱、充满活力的城市奉献自己的青春。”她悄悄地向夏清良吐露心声。
23岁的黄素珍自幼父母离异,她和弟弟由年迈的爷爷抚养长大。她学习十分刻苦,希望用知识改变命运。2014年,她如愿考上中南民族大学。开学报到的第一天,黄素珍就遭遇诈骗,她暑假打工攒下的3000元血汗钱被骗走了。钱没了,吃饭没着落了,学还怎么上?黄素珍几近崩溃,甚至有了轻生的念头。走投无路之际,她看见贴在宿舍楼门口的夏清良警官的电话,便抱着最后一丝希望,给夏清良发去了求助短信:“夏警官,我被骗了3000元,已经身无分文,怎么办?”
夏清良立即找到黄素珍。眼前的这个壮族姑娘瘦瘦的,脸色蜡黄,衣着朴素,不停地抹着眼泪。“当时看到她的样子,我心里难受极了,我也是农村出来的,知道这孩子肯定受了不少苦。”夏清良回忆说。由于线索不足,黄素珍被骗的钱没能找回。夏清良从工资中拿出3000元钱,塞到黄素珍手里,安慰她说:“你先用着,别着急,算我借给你的。”次日,夏清良主动联系协调,帮黄素珍申请了贫困生救助金。黄素珍感动不已,要给夏清良下跪致谢。夏清良一把拉起她:“好孩子,好好读书就是你对大家最好的回报。”
4年来,夏清良每月从工资中拿出几百元补贴给黄素珍。为方便她与家人、亲友联系,夏清良还给她买了部手机。
黄素珍没有让夏清良失望,刚入学时她基础不好,专业成绩处于中等。到毕业前夕,她的专业成绩已经排到前三名。
2017年,武汉市出台大学生户籍新政,黄素珍打定主意留在武汉。于是,“夏爸爸”又在辖区细心走访,打听与她所学专业对口的企业和岗位,帮她追寻自己的梦想。
一个月不间断——帮苗族“儿子”疏解情绪
“故事不倾诉,感激不表达,我将难以释怀。”苗族大学生王涛在感谢信中写道。要不是这封信,夏清良多年资助王涛完成大学学业的事,或许永远是一个“秘密”。
王涛出生在一个贫困的苗族家庭,2008年刚上大学的第一个冬天,他连毛衣都没有,裤子也短一截。夏清良在校园里发现了这个男孩,连忙给他送去一套保暖内衣,寒假时又买来羽绒服让他穿回家过年。从那时起,夏清良每个月从工资里拿出200元给王涛当作生活费。大学期间,王涛的母亲因病去世,夏清良又出钱帮他料理母亲的后事。
王涛母亲去世后的一个月里,夏清良每天打电话和王涛聊天,帮他疏解情绪。他还联系学校为王涛申请特困学生补助。每逢派出所食堂改善伙食,他总不忘把王涛叫到所里吃饭。
大学期间,王涛成绩优异,他很希望自己能继续深造。但是2012年大学毕业之际,王涛考虑再三,还是选择了就业。从来没有跟王涛发过脾气的夏清良知道情况后,生气了:“你成绩这么好,为什么不读研?就算交不起学费,还有我啊!”
“夏爸爸,我知道您不只帮助一两个孩子,我不能再给您增添麻烦了。”王涛主意已定,他跟湖北十堰市的一家公司签了约。2012年8月,王涛领到第一个月工资时,带着礼物,从十堰专程赶到武汉看望他叫了多年的“夏爸爸”。那天,夏清良在火车站看到这个瘦高的小伙子向自己走来时,不由得“鼻子一阵发酸”。
十余张火车票——送给没钱回家的孩子
17年来,夏清良先后花费10余万元,资助26名少数民族大学生。夏清良每次都说,钱是“借”给他们的。“经济困难的孩子自尊心强,‘借钱给他们,他们情感上更容易接受些,也能促使他们更加努力地学习和生活。”夏清良说。
然而,夏清良的家庭并不富裕。妻子唐祝英因病35岁就病休在家,每个月领600元生活补助。夏清良的女儿也在武汉上大学,每个月只有300元生活费。为了资助贫困大学生,夏清良平时省吃俭用,抽了多年的烟也给戒掉了。
“老夏资助学生,回家会如实‘报账。起初,我心里多少有点心疼,但当我亲眼看到他带回家的这些贫困孩子,我也深有触动。我们家经济条件一般,但比起这些孩子,真的好多了。”唐祝英说。
夏清良说:“中南民大的学生很大一部分来自贫困地区,有的贫困生买一两个馒头,就着食堂的免费汤就是一餐饭。相比他们,我们的条件算好的了。”从小家境贫困的夏清良,对这些孩子的境遇感同身受,总想在力所能及范围内多帮助他们。
每年放寒暑假,夏清良都会买十余张火车票送给那些没有路费回家的孩子;逢年过节,他悄悄地把困难的孩子叫到一起聚餐,给他们發“压岁钱”和“过节红包”。
夏清良说,自己从小就生活在湖北鄂州的一个穷村子,上高中正长身体时,却吃不上一顿白米饭,好心的乡亲主动接济他,这些帮助和关爱让他倍感珍惜。他想把这份真情继续传递下去。
数千人跟帖——挽留夏警官
中南民族大学有师生近3万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达60%以上。各民族学生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各不相同,要避免矛盾冲突,实现各民族团结共处,对管理者来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要维护好辖区的治安,就必须和各民族的学生打成一片,让他们信赖你、支持你。比如有的少数民族学生爱喝酒,酒后容易情绪失控,自从我和他们交上朋友之后,酒后闹事的越来越少了。”夏清良说。
2015年6月的一天,维吾尔族学生帕鲁克在给电瓶车充电时与另一名学生发生纠纷,一时冲动将对方打伤。受伤学生家长强烈要求追究帕鲁克刑事责任,并要求赔偿医药费2万元。“我们都是做父母的,不能因为这一件事毁了孩子的一生。”夏清良与受伤学生家长反复沟通,终于说服对方不再追究帕鲁克的刑事责任,并将赔偿金降到5000元。帕鲁克流着感激的泪水,对夏清良深深鞠了一躬……
夏清良引导学生互相尊重民族习惯,相互包容、和睦共处,并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调解矛盾纠纷的办法,中南民族大学实现连续17年无重大刑事案件,无矛盾纠纷升级为敏感事件。
“大冬天他常常从热被窝里爬起来急匆匆往学校赶。”妻子唐祝英说,“起初,我很不理解,刑侦队长也不像他这样过日子啊。”时间久了,她深深体会到丈夫强烈的责任心。
每到开学季,夏清良都会保质保量地上完新生安全教育课,每堂课上他都要公布自己的手机号和微信号。一有时间,他就在手机上解答孩子们的疑问。他的微信好友绝大多数是学生,手机上任何一条来信或者来电他都认真处理。全校数千名师生保存了夏清良的手机号,并送他绰号“一呼通”。深夜十一二点,学生遇到困难,照样给他打电话。他来电必接,有难必帮。
学校经常组织民族文化活动,不善歌舞的夏清良和各个民族的孩子们一起唱歌、跳舞,开心地聊天,其乐融融。2017年除夕之夜,夏清良将3名留校的藏族学生接到家中一起吃年夜饭。正月初一,恰巧是藏历新年。夏清良又特意来到学校,和藏族学子一起跳锅庄舞,并送上新年祝福和红包。
铁箕山派出所所长钟建林说,17年来,夏清良的责任区没有发生一起重大刑事案件。2016年,所里考虑到夏清良已经55岁了,准备把他调到任务相对轻松的辖区。没想到还没办手续,得知消息的中南民族大学师生在校园网上发帖“挽留夏警官”,数千人跟帖,校长还找到派出所要求留住夏警官。最终,夏清良留了下来。
中南民族大学号召全校教师向民警夏清良学习。副校长杨胜才说:“他虽不是教师,却把爱心和汗水洒在了大学校园;虽不是干部,却用忘我的精神诠释了什么叫做‘为人民服务。他是全校师生的良师益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