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2018-09-03刘素敏
刘素敏
一、语文课堂是美育的主阵地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就语文课程的特点而言,有别于其他课程的关键是:它运用语言文字这一特殊途径,使自身成为“人的灵魂的教育”。正如北京大学的钱理群先生所说,语文教学要使学生“在有声有色的思想中,有韵味的语文世界里流连忘返,透过美的语言.窥见美的心灵、美的世界,步入美的殿堂”。
怎样在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其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呢?
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精心构思。进行审美再创造,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由感性到理性地欣赏文学作品之美。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水平,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使课堂成为美育的主阵地。
二、利用课本对学生进行美育的可行性
在现行的语文课本中。文质兼美的课文处处皆是,其中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美育内容。。
诵读鲁迅先生的《社戏》,置身于“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和小伙伴们一起乘着一条“大白鱼”在“浪花里蹿”,两岸是碧绿的豆麦.河底是幽幽的水草.看到的的是“淡黑的起伏的连山”,映衬着红霞笼罩的灯火中的戏台,犹如沉浸于清新优美的桃源仙境。在这个世界里.有拍着胸脯“打包票”的勇敢的双喜.有夜深了给“我”去买豆浆的热情的桂生.有自告奋勇去摘自家豆的无私的阿发,还有看戏途中“陪我坐在舱中”的小伙伴儿……都让我们感动于善良、淳朴、热情的乡风民情,感动于乡亲们纯粹的美,干净的美。在这个临河的极偏僻的小村里.自然与人情融为一体,美得质朴,美得淳厚。
同样的,小英子衣襟上那朵粉红色的夹竹桃,是父女间如花儿般清香弥远的爱;凝望“小桥流水人家”的断肠人,涌现的是“何人不起故园情”的伤感;李白那一声“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唤起的是大丈夫慷慨淋漓的壮志豪情……
可见.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课本对学生进行美育是切实可行的。
三、活用文本。深化美育
怎样充分利用文本,使语文课堂教学成为美育的主阵地.在“润物细无声”中,使学生自然而然地接受美的熏陶呢?
首先.反复诵读,感知文本之美。
“朗读是最有效的记忆、领悟和审美的重要途径。”反复诵读可以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感性认识,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和审美热情。在诵读的基础上.学生与作者的情感擦出智慧的火花,从而获得真切的感受,在不知不觉之中,感知文本之美。《海燕》“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的呐喊,
让我们感受到“高傲的精灵”与暴风雨搏击的力量之美:默念朱自清笔下的父亲过铁道、攀月台为我买橘子的蹒跚背影,感受到深沉无言的父爱。在反复的诵读中,有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雄壮美:有柳三变“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柔情;还有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飘逸……
其次,揣摩品味,领略文本之美。叶圣陶先生指出:一篇好作品,只读一遍未必就能理解得透。要理解得透,尚须多揣摩,多体味。这就需要我们深入文本,揣摩品味,领略文本之美。
欣赏沈从文的《云南的歌会》,不仅是了解云南古老的歌会所蕴涵的民间文化气息,更主要的是给学生一个深入文本的疑问:沈从文是湖南人.他为什么会如此看重云南的民间文化呢?
引导学生比较沈从文的《湘西民间的艺术》和《云南的歌会》两文,学生不难发现两篇文章惊人的相似之处:其一。都使人仿佛置身于美丽的村寨:其二,两篇文章出现了几乎完全一致的一句话“不论早晚都可听到各种美妙的歌声”;其三,两篇文章中,都提到了老人的热情,妇女的装饰,少女的纯真,还有各种鸟儿自在的鸣啼。深入探究,学生发现无论是湖南的民间艺术,还是云南的歌会.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代表的都是中国的民间文化。作者之所以对云南和湘西的民间
文化推崇备至,就是欣赏民间的淳朴本色之美,欣赏独具特色、健康自然的民俗之美。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善于读书的人。一边读,一边就会提出一些问题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智慧体现在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并勇于提出问题.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激活学生的想象力、理解力和感悟力,启发学生揣摩探究,体味文本之美,使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体。
再次,鉴赏体验,丰富文本之美。
文本充满空白,期待着每一个读者的合作,盼望读者运用自己的积累与智慧。来填充文本的空白,给文本不断注入新鲜的活力。从而丰富文本之美。记得有位语文教育家说过:“读者从事阅读活动。并不是为了单纯地理解作者的原意,也不是为了被动地接受作者的观点.而是在获得作品意义的驱动下.同时还进行着积极的内省和反思,以获得精神的全面提升。”
学习张继的《枫桥夜泊》,我要求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歌的意境,有学生这样写到:
黄昏的小舟载着落第的学子张继,随水漂荡。与江枫相伴。月亮在疲惫中缓缓地垂下幕帘。岸边,困倦的花草惹得暮色也闭上眼睛,修心养性,以备来日。困倦的鸟儿正呼唤着自己的家人回去团圆。乌鸦嘶哑着沉重的音符将月光隐盖,渐渐地把霜露集结。星空下,一点点、一滴滴地,上下全白。一粒粒、一回回地凄绝凌冽。
小舟的眼睛渐渐模糊,轻轻地把枫桥依恋。渔火正眨着媚眼.诱惑鱼虾自投罗网,成为明朝盘中的美味。潇洒的捕鱼人在风波中怡然自得地点燃自己的浪漫,睡眼收起正在张开的帆。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立足课堂,善于引导学生深入文本,理清作品的思路,理解文本的主要内容.体味、推敲重要词句在特定语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学生对头脑中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在“倾听”的基础上,鉴赏体验,创造出具有自己独特感受和理解的文本之美。
(河北省大名县沙圪塔乡沙圪塔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