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护理干预对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康复效果及自理功能的影响
2018-09-03胡月婷
陈 俊,衣 静,胡月婷
(山东省青岛市市立医院,山东 青岛 266000)
近年来骨性关节炎与股骨头坏死等髋关节疾病患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特别是股骨头坏死患者病情通常较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随着医疗技术及材料的不断推陈出新,全髋关节置换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通过运用新型生物材料修复受损的髋关节,使患者可以正常自理,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但该手术为有创性手术,故围术期的护理干预措施直接影响康复效果及自理能力[1-2]。本研究评估了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对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康复效果及自理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骨科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25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均有手术适应证,排除严重肝肾功能疾病者、术前出现全身感染者、手术禁忌证者及其他影响本次研究结果者。随机将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62例,男33例,女29例;年龄25~75(61.81±1.48)岁;股骨头坏死50例,骨关节炎8例,股骨颈骨折4例。对照组63例,男32例,女31例;年龄24~74(61.51±1.38)岁;股骨头坏死49例,骨关节炎9例,股骨颈骨折5例。2组年龄、性别、疾病分类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骨科常规护理措施:患者术后进入普通病房,待其麻醉清醒后,护理人员密切关注患者各项生理指标;给予合理膳食搭配,少食油腻辛辣食物,多摄入高蛋白;为了预防术后压疮出现,在患肢下放置适合高度的软垫,便于患侧关节的屈伸;对于术后疼痛较重者及时给予止痛泵镇痛治疗;术后7~14 d对患者实施常规肢体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常规骨科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在术后患者清醒时,医护人员在无菌条件下帮助患者早期排痰,避免痰液中携带细菌,对肺部造成感染,根据情况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术后3 d内,由专职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早期康复锻炼指导,依据患者实际情况安排简单的肢体训练,尝试拄拐站立,但患肢不要负重,护理人员及家属在一旁做好看护,防止摔倒。术后7~14 d,患者依靠双拐支撑恢复行走训练,护理人员需注意循序渐进地引导患者,逐日增加康复训练运动量,避免患肢过劳。术后14 d,患者可以出院回家实施居家康复训练,并对患者进行心理健康指导,帮助患者树立信心,告知患者及家属居家康复训练知识及护理要点,通过循序渐进的肢体训练,恢复髋关节正常功能,使患者逐渐恢复正常的行走及自理能力。定期由专人对患者进行居家护理电话随访,及时发现患者康复训练中存在的问题,给予有效指导,提高护理满意度。 2组患者住院治疗周期为14 d,跟踪随访患者出院后3个月的康复情况。
1.3观察指标 比较2组护理前后生存质量评分(单项满分为5分,分值越高,自理能力越强)、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包括疼痛程度(满分44分)、日常活动功能(满分14分)、行走距离(满分11分),各指标分值越高提示髋关节功能恢复越好[3]]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统计2组护理满意度。应用我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对患者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满分100分。满意:问卷评分≥80分;一般:问卷评分≤80分,且≥60分;不满意:问卷评分<60分[4]。护理满意以满意+一般计。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比较采用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均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2组护理干预前后生存质量各项指标评分比较 2组护理干预前生存质量评分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护理后,2组生存质量各项指标评分均明显增高(P均<0.05),且观察组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1。
表1 2组护理干预前后生存质量各项指标评分比较分)
注:①与护理前比较,P<0.05;②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2组护理干预前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比较 2组护理干预前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各项指标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2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各项指标评分均明显增高(P均<0.05),且观察组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2。
表2 2组护理干预前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比较分)
注:①与护理前比较,P<0.05;②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观察组术后并发感染1例,静脉血栓1例,并发症发生率3.22%。对照组并发感染8例,压疮5例,关节功能受限3例,静脉血栓7例,并发症发生率36.5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低于对照组(P<0.05)。
2.42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随访3个月后观察组满意51例,一般8例,不满意3例,护理满意度为95.16%。对照组满意42例,一般5例,不满意16例,护理满意度为74.60%。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3 讨 论
目前治疗髋关节功能障碍疾病首选措施为手术治疗,通过实施全髋关节置换术,可以显著减轻患者的患肢疼痛感,修复髋关节功能,恢复正常行走,改善患者生存质量[5]。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围术期护理方法临床还未有统一标准,通常患者置换术后7~14 d可出院回家,回家后3~6个月继续肢体恢复训练。由于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期较长,患者康复效果及自理能力的恢复受到院内与居家多因素影响,故护理干预措施对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改善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与意义[6]。对于复杂且术后护理要求高的全髋关节置换术,如仅给予骨科常规护理措施,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概率显著增高,而对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给予系统化的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可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有助于提高康复效果,使患者尽快恢复正常的髋关节功能,改善生活质量,提高自理能力[7]。
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用时通常较长,且术后需卧床,长时间受自身重力压迫,故容易发生感染、压疮、关节功能受限及静脉血栓等并发症,而这些并发症直接影响患者的康复效果、自理能力恢复及护理满意度评分[8]。目前对于上述并发症临床以预防为主,出现早期症状时应及时采取对应护理措施,将并发症对康复效果的影响降到最低。贾代良等[9]报道,髋关节置换术后给予系统康复训练可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林倩君等[10]报道,居家护理康复训练路径可有效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脱位。本研究中观察组除给予预防感染、压疮、静脉血栓干预外,为了避免患者关节功能受限的出现,重点进行了关节功能康复干预,嘱患者术后3 d内进行简单的肢体训练,以减轻患肢肿胀,防止黏膜粘连,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术后7~14 d,指导患者依靠双拐支撑行走,并逐渐加长患者的行走距离,进行日常正常活动;术后14 d,告知患者及家属居家康复训练知识及护理要点,帮助患者居家康复锻炼。结果显示,观察组不仅感染、压疮、静脉血栓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且观察组患者生存质量各项指标评分和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中疼痛程度、日常活动功能及行走距离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也显著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对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干预,可促进患者康复,减少术后并发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关节功能,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