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严重烧伤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高迁移率族蛋白B1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分析

2018-09-03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8年25期
关键词:脓毒症淋巴细胞活性

李 峥

(四川省人民医院,四川 成都 610072)

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为细胞内广泛存在的一种DNA结合蛋白,能够由巨噬细胞、单核细胞等通过囊泡介导的分泌通路分泌到细胞外[1]。相关研究报道,细胞外的HMGB1是炎症因子之一,可以选择性地与Toll受体、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等多种受体相结合,激活内皮细胞、T细胞、树突细胞、表皮细胞、成纤维细胞以及自然杀伤细胞等,导致趋化因子、炎性因子等多种细胞因子的产生,参与免疫、炎症等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2-3]。亦有研究指出,HMGB1参与了烧伤后患者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脓毒症的病理过程,有可能成为改善患者预后的一个重要干预靶标[4]。本研究探讨了严重烧伤并发MODS患者血清HMGB1水平的变化,并分析了HMGB1与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关系。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选取医院2014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46例严重烧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年龄均在18岁以上,烧伤面积均在30%以上,受伤之前均无严重心、肝、肾等脏器疾患。MODS的诊断参照Marshall标准进行[5]:①循环功能衰竭,收缩压在12 kPa,且持续时间在1 h以上或者需要应用血管活性类药物以维持血压;②中枢神经系统功能衰竭,哥斯拉昏迷评分在7分以下;③胃肠功能衰竭:出现明显上消化道出血,且24 h出血量在400 mL以上;④肝功能衰竭,谷丙转氨酶高于正常值2倍,胆红素>34.2 μmol/L;⑤肾衰竭,血肌酐>176.8 μmol/L;⑥呼吸系统衰竭,氧合指数<200 mmHg,肺动脉楔压<2.4 kPa,X射线胸片可见双肺存在斑片状阴影。46例患者中,男34例,女12例;年龄20~65(39.29±8.47)岁;并发MODS 17例,无MODS 29例。根据是否并发MODS分为MODS组和无MODS组,MODS组男13例,女4例;年龄21~63(39.06±8.51)岁;烧伤面积35%~90%。无MODS组男21例,女8例;年龄20~65(39.67±8.79)岁;烧伤面积32%~93%。2组患者性别、年龄、烧伤面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选取同时期门诊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20~65(40.12±8.61)岁。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研究同意,并与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分别于伤后第1,3,5,7,14天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5 mL,对照组则于体检时抽取空腹静脉血5 mL,抗凝后以2 500 r/min离心,离心20 min后提取血清,放置于-20 ℃ 冰箱中保存待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定HMGB1水平,试剂盒购自美国R&D公司,严格按参照试剂盒说明进行操作。采用噻唑蓝法测定T淋巴细胞增殖活性,酶标仪为美国Bio-Rad伯乐-680型全自动酶标仪。通过美国BD公司生产流式细胞仪及其荧光标记抗体测定受试者的CD4+、CD8+,计算CD4+/CD8+比值。

2 结 果

2.13组血清HMGB1、T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及CD4+/CD8+比较 3组间血清HMGB1、T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及CD4+/CD8+均存在明显差异(P均<0.05);MODS组、无MODS组血清HMGB1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T淋巴细胞增殖活性、CD4+/CD8+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MODS组血清HMGB1水平明显高于无MODS组(P<0.05),T淋巴细胞增殖活性、CD4+/CD8+均明显低于MODS组(P均<0.05)。见表1。

表1 3组血清HMGB1、T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及CD4+/CD8+比较

注:①与对照组比较,P<0.05;②与MODS组比较,P<0.05。

2.2患者组不同时间点血清HMGB1水平比较患者组伤后第3天血清HMGB1水平均明显高于第1天(P<0.05);MODS组伤后第1,3,5,7,14天血清HMGB1水平均明显高于无MODS组(P均<0.05)。见表2。

表2 患者组不同时间点血清HMGB1水平比较

注:①与第1天比较,P<0.05。

2.3患者组不同时间点T淋巴细胞增殖活性比较患者组伤后第3天T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均明显低于第1天(P均<0.05);MODS组伤后第1,3,5,7,14天T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均明显低于无MODS组(P均<0.05)。见表3。

2.4患者组不同时间点CD4+/CD8+比较 MODS组伤后第1,3,5,7,14天CD4+/CD8+均明显低于无MODS组(P均<0.05)。见表4。

表3 患者组不同时间点T淋巴细胞增殖活性比较

注:①与第1天比较,P<0.05。

表4 患者组不同时间点CD4+/CD8+比较

2.5HMGB1与T淋巴细胞增殖活性、CD4+/CD8+的相关性分析 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HMGB1与T淋巴细胞增殖活性、CD4+/CD8+均呈显著负相关性(r=-2.796,-3.042;P均<0.05)。

3 讨 论

MODS是严重烧伤患者常见的一种并发症,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随着对烧伤患者病理生理认识以及烧伤救治水平的不断提高,整体烧伤治愈率明显提高,但是烧伤后并发MODS的预防及治疗仍然需要不断地总结及探索。临床研究指出,HMGB1参与了脓毒症发生发展过程,是细菌以及其他毒素致死效应的一个重要细胞因子[6]。由于脓毒症会进一步加重造成MODS的发生,因而这为烧伤并发MODS发生发展机制以及干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本研究中,严重烧伤患者血清HMGB1水平明显升高,且在伤后第3天时达到高峰。进一步分析发现,随着干预治疗的开展,患者组血清HMGB1水平均明显降低,不过在伤后的第1,3,5,7,14天,MODS组患者血清HMGB1水平均显著高于无MODS组患者,无MODS组患者血清HMGB1水平降低程度更加明显,而MODS组患者血清HMGB1水平则相对处于较高水平,提示血清HMGB1水平与严重烧伤患者并发MODS有密切关系。严重烧伤引起的细菌感染以及休克等因素,使得体内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等炎性细胞被激活,导致大量炎症因子生成和释放,进而促进了血管内皮细胞、树突状细胞等大量分泌HMGB1并进入血液中,从而提高了血清HMGB1水平;同时,烧伤之后造成组织缺血缺氧,进而使得受损或者坏死的细胞核内的HMGB1分泌至细胞外,从而引起血清HMGB1水平在伤后的第1,3天内不断升高[7-8]。早期相关动物实验研究亦指出,通过给予HMGB1抑制剂治疗,可显著降低脓毒症大鼠HMGB1表达水平,有助于防治脓毒症及MODS[9]。因此,HMGB1可能在严重烧伤患者MODS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本研究中,MODS组患者伤后第1,3,5,7,14天T淋巴细胞增殖活性以及CD4+/CD8+均明显低于无MODS组,提示烧伤后并发MODS的患者体内细胞免疫功能受到严重损害。进一步分析发现,HMGB1与T淋巴细胞增殖活性、CD4+/CD8+均呈显著负相关性,即血清HMGB1水平越高,患者细胞免疫功能越差,提示HMGB1与严重烧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紊乱有密切关系,但其具体作用机制需要进一步研究证实。李俊聪等[10]的研究指出,通过抑制HMGB1过表达,可减轻严重烧伤大鼠脾脏的T细胞免疫功能。由于免疫功能紊乱是造成严重烧创伤患者发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脓毒症以及MODS的重要因素,因而在临床中对于严重烧伤患者可给予HMGB1抑制剂类药物,以改善免疫功能,减少脓毒症及MODS的发生,从而改善患者预后[11]。

综上所述,严重烧伤并发MODS患者血清HMGB1水平明显升高,HMGB1可能参与了严重烧伤患者MODS及细胞免疫功能损伤的发生发展过程。

猜你喜欢

脓毒症淋巴细胞活性
Co3O4纳米酶的制备及其类过氧化物酶活性
遗传性T淋巴细胞免疫缺陷在百草枯所致肺纤维化中的作用
骨碎补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航天器表面抑菌活性微生物的筛选与鉴定
血清IL-6、APC、CRP在脓毒症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脓毒症的病因病机及中医治疗进展
金丝草化学成分及其体外抗HBV 活性
脓毒症早期诊断标志物的回顾及研究进展
小鼠胸腺上皮细胞的培养、鉴定及对淋巴细胞促增殖作用的初步研究
乳腺癌原发灶T淋巴细胞浸润与预后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