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浆D-二聚体检测在评估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进行溶栓治疗效果的应用价值

2018-09-02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13期
关键词:达峰消肿二聚体

黄 霞

(海安县人民医院检验科,江苏 海安 226681)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周围血管疾病。该病是指患者的静脉血液在下肢深静脉内异常凝结,导致其静脉血回流受阻。该病患者若未能及时接受有效的治疗,可发生下肢静脉曲张、水肿、皮炎、淤滞性溃疡等并发症[1]。目前,临床上常采用抗凝和溶栓疗法对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进行治疗。溶栓疗法主要通过激活血液中的纤溶,促使纤溶系统中生成纤溶酶,从而加速交联纤维蛋白的降解,使已经形成的血栓完全溶解[2]。血浆D-二聚体是交联纤维蛋白中的降解产物之一。本文主要探讨血浆D-二聚体检测在评估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进行溶栓治疗效果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2017年1月至10月期间在海安县人民医院检验科接受治疗的4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在这40例患者中,有男性14例,女性26例;其年龄为48~74岁,平均年龄为(51.55±8.74)岁;其病程为1~7天,平均病程为(3.15±1.27)天;其中,左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有24例,右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有16例。

1.2 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

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是:1)患者进行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检查的结果显示其患有单侧中央型髂股静脉血栓。2)患者的病情符合进行抗凝和溶栓治疗的适应证。3)患者的病程<14 d。其排除标准是:1)周围型及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2)恶性肿瘤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3)曾发生消化道大出血的患者。4)脑出血患者。

1.3 方法

对这40例患者均进行抗凝和置管溶栓治疗,并检测其血浆D-二聚体的水平。1)进行抗凝治疗的方法是:患者入院时,在其腹部肌肉注射6000 IU的低分子肝素钙,每隔12 h注射一次。2)进行置管溶栓治疗的方法是:1)在患者的患肢植入下腔静脉滤器,确定溶栓导管的长度,并确保溶栓导管完全置于血栓中。⑵在进行溶栓治疗的过程中,持续泵入50×10 U/d的尿激酶,泵入的时间为6 h[3]。⑶待患者血浆D-二聚体的水平降至正常范围后,停止对其进行溶栓治疗,将凝血酶时间的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控制在2~3之间,将纤维蛋白原的水平控制在1.0 g/L以内。3)血浆D-二聚体的检测方法是:⑴在患者入院当天,采集其5 ml的空腹静脉血,并置于真空采血管中。然后,在装有血样的采血管中加入32.06 g/L的枸橼酸钠抗凝剂,摇匀后,使用贝克曼ACL70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进行血浆D-二聚体的检测。⑵每天溶栓治疗结束后,采集患者5 ml的空腹静脉血,检测其血浆D-二聚体的水平。4)在此基础上,对患者进行辅助治疗。具体的方法是:⑴告知患者卧床休息,并将其患肢抬高15~20°,以加快其静脉血的回流。⑵将0.5 g的血栓通加入到250 mL的生理盐水中,为患者进行静脉滴注,1次/d。⑶患者出院后,告知其使用医用弹力袜3~6个月,以促进其患肢静脉血的回流。⑷患者出院后,告知其继续服用华法林或利伐沙班进行抗凝治疗。华法林的用法是:口服,3 mg/次,1次/d。利伐沙班的用法是:口服,20 mg/次,1次/d。连续用药3~6个月。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21.0软件对本次实验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1.5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观察并记录这40例患者血浆D-二聚体的峰值、血浆D-二聚体的达峰速度,并分析其患侧大腿的消肿率、小腿的消肿率和患肢静脉的通畅率与血浆D-二聚体达峰速度之间的相关性。1)患侧大腿消肿程度的判定方法是:患者入院时和治疗结束时,测量其双下肢髌骨上缘15 cm处的周径。患侧大腿的消肿率=(治疗前大腿的周径-治疗后大腿的周径)/治疗前大腿的周径×100%。2)患侧小腿消肿程度的判定方法是:患者入院时和治疗结束时,测量其双下肢髌骨下缘15 cm处的周径。患侧小腿的消肿率=(治疗前小腿的周径-治疗后小腿的周径)/治疗前小腿的周径×100%。3)患肢静脉通畅程度的判定方法是:对患者患肢各个静脉的通畅情况进行评估。评估的内容包括腘静脉、股总静脉、髂外静脉、髂总静脉、下腔静脉、股浅静脉上段以及股浅静脉下段。将患者静脉的通畅情况分为不通畅、部分通畅和完全通畅三个等级。分别用0分、1分、2分表示患者患肢静脉通畅的程度。患者的得分越高,说明其静脉的通畅情况越好。患肢静脉的通畅率=(治疗前患肢总静脉通畅的评分-治疗后患肢总静脉通畅的评分)/治疗前患肢总静脉通畅的评分×100%。

2 结果

2.1 这40例患者进行治疗前后血浆D-二聚体的峰值与达峰速度的变化

在进行溶栓治疗的过程中,这40例患者血浆D-二聚体的水平均先升高后再降低,其血浆D-二聚体的水平在第2天达到峰值。经过计算,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峰值为(16.02±3.57)mg/L,其达峰的速度为(8.03±1.87)mg/(L-1·d-1)。详情见表1。

图1 患者治疗前后血浆D-二聚体的峰值与达峰速度的变化

2.2 这40例患者患侧大腿的消肿率、小腿的消肿率、患肢静脉的通畅率与血浆D-二聚体达峰速度的关系

治疗1周后,这40例患者大腿的消肿率为55%,小腿的消肿率为57.5%,患肢静脉的通畅率为60%,血浆D-二聚体达峰速度为〔(5.43±2.28)mg/(L-1·d-1)〕。治疗2周后,这40例患者大腿的消肿率为87.5%,小腿的消肿率为80%,患肢静脉的通畅率为85%,血浆 D-二聚体达峰速度为〔(8.57±1.27)mg/(L-1·d-1)〕。经相关性分析,患者患侧大腿的消肿率与血浆D-二聚体的达峰速度呈正相关(r=0.865,P<0.05);其患侧小腿的消肿率与血浆D-二聚体的达峰速度呈正相关(r=0.858,P<0.05);其患肢静脉的通畅率与血浆D-二聚体的达峰速度呈正相关(r=0.921,P<0.05)。

3 讨论

人体内的凝血系统和纤溶系统一直处于动态平衡的状态,一旦血液中抗血小板聚集、抗凝和纤溶的机制受损,就会打破这种平衡的状态,使交联纤维蛋白原的水平增高,进而可形成血栓[4]。李顺群[5]的研究表明,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患者血液中的凝血因子X (stuart因子)被激活后,生成Xa因子(丝氨酸蛋白酶),在钙离子的作用下,Xa因子与具有裂解活化的Va因子结合形成凝血酶原复合物,从而激活凝血酶原,并使其转化为一种能够与纤维蛋白酶结合的凝血酶,进而转变为交联纤维蛋白。而血浆D-二聚体正是交联纤维蛋白的降解产物之一。有研究表明,D-二聚体的水平越高,表示患者体内纤维蛋白溶解活性越强。近年来,血浆D-二聚体已经成为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与治疗的重要检测指标[6]。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在对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进行抗凝和置管溶栓治疗时,可以将其血浆D-二聚体的达峰速度作为评价其疗效的特异性指标。

猜你喜欢

达峰消肿二聚体
自拟消肿方联合冰硝散治疗三踝骨折肿胀的疗效观察
迎接人口“达峰”
实现碳排放达峰和空气质量达标的协同治理路径
基于统计学的中国典型大城市CO2排放达峰研究
肺功能检查在小儿大叶性肺炎预后评估中的应用
HPLC法同时测定妇康消肿丸中4种成分
D-二聚体和BNP与ACS近期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关联性
赤小豆鲫鱼汤日常消肿
联合检测D-二聚体和CA153在乳腺癌诊治中的临床意义
两种试剂D-二聚体检测值与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值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