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光辉:英石迎来腾飞时刻
2018-09-01王开峰
王开峰
对资深英石收藏家柏光辉而言,2018开年至今可谓“好事连连”,过得开心而充实。
继4月28日英德观赏石协会挂牌成立,柏光辉当选会长后,由其负责筹建的“英石红茶根雕文化一条街”也将于11月前后竣工,文化街仅建筑面积约180平方米的店铺就达76家;届时,与国内首家英石博物馆精品征集工作同时启动的,还有国内第一部专业书籍《中国英石精品大全》的编辑工作。
辉煌的过去
物是人非,在奇石收藏界是经典级的描述词语。与天然奇石动辄千万年的时间相比,人生几十年堪称“一瞬间”,所以爱石人都比较讲究“缘份”。正如原籍湖南宁远的柏光辉来英德经商,偶然结识并开始收藏英石。
从门外汉到英石行家,从英石大收藏家到被推举为行业协会掌门人——“粤漂”柏光辉了解英石曾经的辉煌,亲历了英石当下的低迷,同样期待英石的未来。
国人开采和玩赏英石的历史可以追溯到非常久远。据史载,早在宋朝,上等的英石就被列为皇家贡品,而史家津津乐道的《云林石谱》《广东新语》和《洞天清录集》等古籍,均对英石做过重点介绍。苏东坡、米芾、杨万里、朱彝尊、查慎行等古代名家更视英石为珍宝,赏玩之余,纷纷赋诗赞颂。今天,赏石人士在茶余饭后经常拿出来形容奇石美姿特点的“皱、瘦、漏、透”4个字,其实原本就是古代文人专门用来描述英石的。
正因为外形多姿多彩、变化无穷,极具观赏和收藏价值,英石在元代被列入“文房四玩”,到了清代,又与灵璧石、太湖石和昆石一起,被推举为全国四大园林名石。历代的达官贵人和文人雅士,都以收藏英石为荣、为乐。
传说宋代大书法家米芾爱石成癖,玩石如痴如醉。他在英德任职县尉期间,偶遇一块英石,欣喜若狂,绕石3天,搭棚观赏,不忍离去,而后专门总结出“瘦、皱、漏、透”4字相石法,由此获得“石圣”的美称,并被历史学者公认为中国赏石文化的奠基者之一。为了纪念这桩轶事,英德当地人在他搭棚拜石处专门修建了一座“拜石亭”。
目前,北京故宫御花园里边陈列和保存的观赏石,30%是英石,共有27块,体大的高2米,最小的仅70厘米,每块英石依石形和大小配以汉白玉石座,周围雕刻海浪或盛开的莲花、蛟龙、云海等花纹图案,足见当年皇帝对英石的喜爱和重视;岭南四大名园——顺德清晖园、番禺余荫山房、东莞可园、佛山梁园,无不是主要以英石取景;而现存杭州西湖的“绉云峰”是英石,与苏州留园的“冠云峰”和上海豫园的“玉玲珑”,号称“江南三大名石”。
然而,辉煌过后是暗淡。在历史上创造辉煌,在北方都受重视的英石,在原产地却一直处于低潮,甚至不能与藏瓷、摩尔石、戈壁石等外来石种相比。
价值回归
为了英石的明天,来自政府、社团组织及收藏愛好者“一直在努力”。
2005年,英德被国家命名为“中国英石之乡”;次年,“英石假山盆景传统工艺”列入广东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年,这项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总体看来,广东的英石文化,给人一种墙里开花墙外香的感觉。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柏光辉认为,收藏理念的差别是英石在广州本地“不受待见”的根本原因。
柏光辉分析,英德的英石文化产业所以能够迅速达到“阶段性高峰”,主要得益于岭南以外尤其是北京和江浙一带的奇石玩家的介入,他们对英石这一传统文化名石的理解远比南方玩家要深,所以,那些地区也成了英石主要销售区域。
此外,国外的奇石爱好者,他们眼中的奇石,也主要是以传统四大名石为主的一些石种。他们喜欢像英石这类带有深厚中国传统文化底蕴的东西,尤其是一些开发时间较早、经过文人雅士把玩、传承有序的石头。
南方的收藏爱好者热衷于跟风炒作。譬如哪年市场流行哪一类石种,他们就大量买进这些石头。至于审美观,他们更看中那些颜色丰富、外表圆润的水冲石,对以“皱、瘦、漏、透”为外观特征的英石,则心怀抵触。
对于造成这一差异的原因,专家的分析更有针对性,主要在于南方的奇石玩家,多以投资为目的,而北方的奇石玩家,则多以收藏为目的。譬如,近几年,大量来自广东的热钱奔往云南,与当地的玩家一起炒作黄龙玉,就带有很明显的投机目的。
有鉴于此,英德市委、市政府适时推出“英石七个一工程”,把英石、红茶、旅游三项英德成熟的产业品牌,作为城市文化名片推出去,并制定了“一石一证一故事、一照一诗一书画”的十四字发展方针。
“七个一工程”有效整合了文学、书法、国画、摄影四大传统艺术领域资源,进一步提炼英石文化内涵,深度挖掘英石文化价值,带动英石相关产业链的同步发展,如英石园林工程、英石盆景技艺传承、英石特色人才技艺培养等,促进英石产业链的可持续发展与城市文化升级,带动区域经济腾飞。
尤其到了当代,随着民众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这一石种的收藏群体规模也不断扩增。面对大量社会热钱不断涌入这个行业,当地民众不失时机地把沉睡千百年的英石从山里搬运到山下。
如今,在英石主产地——望埠镇境内有大小奇石场(档)200多家,50多公里“Y”字形的奇石长廊沿英坑公路及英东公路两边摆放成景,英石行业及产业链延伸到英石开采、假山塑石、园林工程、盆景制作、几案石销售等,发展成为独具特色的英石文化经济。园林英石与几案英石年产值达40多亿元,以英石为主的园林工程年产值达25亿元。
英石交易在大众市场的回暖,在拍卖市场上有着非常明显的体现。
2009年,西泠拍卖在国内推出“文房清玩·首届历代供石”专场,上拍的57件历代供石中,涵盖了英石、灵璧石、水冲石、昆石、绿松石、戈壁石和黑太湖石等近20种,而英石和灵璧石的上拍数量合起来已经占到全场拍品的61.4%,其中英石仅比灵璧石少了4块。从成交率来看,英石也仅次于灵璧石,在所有石种中排行第二。
香港苏富比2014年春拍会“聚——当代文人艺术”推出过一方“清或更早·平底刻铭英石”(27.5cm),供石底部有晚清画家査世燮刻款“千岩竞秀,万壑云蒸”,原配木座,成交价49.375万元。同样这方石头,在西泠印社2012年春拍会“文房清玩·古玩杂件”专场(清·洪范、査世燮旧藏英石供石)以33.35万元成交。短短两年增值了16万元。
北京保利2015春季拍卖会“冲淡自然——翦淞阁文房韵物志”,一方“宋·天柱峰英石”(连座高63cm),估价达300万-500万元,这也是赏石拍卖估价最高的一方,最后成交价356万元。此方赏石源自日本有草堂收藏,石名“天柱峰”,大概来自南宋诗人范成大《天柱峰》诗,范成大在诗序中称:“天柱峰,英石也。一峰峭竖特起,有昂霄之意。”
近10年来,不管是在纽约佳士得的中国古石拍卖会,还是在香港苏富比等国内拍卖巨头的观赏石拍卖专场,英石和其他传统名石一样,一直有着较高关注度,也是上拍率和成交率最高的奇石品种。
“英石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价值和良好的收藏投资价值。得到拍卖市场认可是情理之中。随着时代的发展,英石文化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一个重要的文化符号,正为世人所推崇。”柏光辉介绍,在美国马萨诸塞州、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谊园”、日本神户国际和平石雕公园等都有作为和平友好的使者——英石的身影;另据说,比尔·盖茨在西雅图的私家花园里,也专门安放有来自英德的英石。
“英德市观赏石协会的成立,意味着喜欢英石的收藏爱好者有了自己的家;英石文化街的建成,标志着英石产业在经历长期低迷后开始触底反弹,走上‘价值回归的发展之路。”谈到协会的工作打算,柏光辉信心满满,除了经常组织各种赏石活动,加强与外地赏石组织的沟通和联系,参加各级协会组织的精品展、博览会等;协会接下来将致力于把英石文化融入全国赏石文化圈,把英石文化打造成为英德的一张“文化名片”,为当地经济发展添砖加瓦。
(责任编辑 徐高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