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期北大荒水印木刻版画本体语言浅析
2018-08-31宋阳沙永汇
宋阳 沙永汇
摘 要:水印木刻版画与一般绘画区别的关键因素是艺术表现的间接性,水印木刻的“水味”和“木味”既有个性又有共性。协调好水味、木味、肌理效果等表现形态,发挥出各自特点,就能使水印木刻本体语言的“韵味”渲染出特定的艺术效果。80年代初期至90年代末是中期北大荒水印木刻版画的发展阶段,这一时代的版画作品以不同的风格,再现了同期东北地区苍凉雄浑的自然景观和人们开发北大荒的劳动热情;这段时期的水印木刻版画本体语言,在继承早期北大荒版画造型法则的同时,创新思维,不断探索,体现出独具特色的北大荒属性。
关键词:中期 水印 本体语言 木刻 浅析
目前,在版画艺术理论层面,学术权威及专家学者对水印木刻版画艺术本体语言的见解和争鸣,从宏观上讲大致形成了初步的共识;然而,在版画创作的具体实践层面,水印木刻版画本体语言在技术技法等表现形态的运用和效果上还有很漫长的路需要探索。一些版画流派在水印木刻本体语言形态上,仍存在着顾此及比,忽略技法技巧运用效果等现象。即此,本文通过抛析问题,着重对中期北大荒水印木刻版画的“存在、现象、特征、本质”等思辨哲学内涵进行对比分析,综合阐述其特点和意义,并提出了自己的学术见解。
一、中期北大荒水印木刻版画本体语言表现形态的特征
水印版画是通过调和水、水性颜料,用特制工具进行拓印而完成的作品。由印刷颜料、纸张的选择,形成创意画作。
中期北大荒版画创作群体在水印木刻表现形态方面具有不同的风格,在色版的设置和色彩的运用方面,“水味、木味”韵味浓重,肌理效果细腻,厚重感十足,每一版颜色对作品都能发挥出相应的艺术效果。这种水印木刻版画的本体语言特征不仅独具北大荒特色,而且其创作理念与早期北大荒版画造型法则相比还有所突破。
二、中期北大荒水印木刻版画本体语言风格的分化
回顾八十代年中期至九十年代末期,当时,中国版画流派的水印木刻作品广泛采用的是主版套色木刻创作方式,当然也相继采用了无主版套色木刻方式,很多作品的创作形态及风格往往都关注在套版程序和色彩配置等主要环节来渲染主题,却恰恰忽视了中水印木刻技术技巧等次要环节的弥补、映衬效果和作用,作品虽然水印套色的感染力很强,但其细腻表现和质感追求却尚存瑕疵和欠缺,这种现象甚至至今在个别画派的创作形态中也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仅以水印版画表现形态中的肌理效果技巧为例,水印版画的肌理效果指的就是纹理效果,是拓印出的自然形态的结构特征,肌理的效果通过特殊选材如木皮、木板纹理、白板纸、布纹、装饰墙纸等表现的,要达到预想的肌理效果,需要艺术家具备独特的灵感、敏锐的智慧和较深的造诣。
对比这一时代中国其它版画流派而言,北大荒版画在水印木刻本体语言的技巧运用方面已略显娴熟。著名版画艺术家郝伯义、于承佑、周胜华等老前辈的作品风格,在水印木刻肌理技巧等运用方面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郝伯义老前辈的水印木刻作品《静谧》画面中的肌理技巧体现在木板纹理的采用上,使作品木板纹理效果细腻突出;于承佑老师的水印木刻作品《从冬到夏》巧妙的运用了木皮纹理效果,水印木刻的“水味”和“木味”既有个性又有共性,独特的“韵味”、细腻的肌理质感烘托出特定的艺术效果。从同期业界的发展状况来看,中期北大荒水印木刻版画本体语言表现形态的特征是一种具有超前性的创作理念。
三、中期北大荒水印木刻版画作品风格及代表人物
郝伯义、于承佑、周胜华等著名版画艺术家是这个时期北大荒水印木刻版画作品的代表人物。此阶段是北大荒水印木刻版画发展的重要阶段,他们的作品,从不同角度体现了这段历史时期的时代特征,集中展示了中期北大荒版画本体语言的创新理念。
著名版画家郝伯义是中国美协理事、中国版画家协会常务理事,黑龙江省美协副主席,北大荒文联副主席、北大荒美协主席,省版画院副院长,一级美术师。是北大荒水印套色版画的创立者、开拓者和领军人物,代表着北大荒水印套色版画发展的走向与风格特征。他与晁楣、张作良一样,都是身兼组织者重任的杰出艺术家,他们在组织和领导方面发挥的作用对北大荒版画的发展是不可或缺的。1958年郝伯义随部队到北大荒垦区, 是北大荒版画“第一代”中最年轻的画家,先后在鲁迅美术学院进修学习。担任过美术干事、美术创作室主任。文革以后,北大荒版画进入冰河期,郝伯义在垦区带领当时的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知识青年中的美术骨干办起了美术学习班,创作出大量的版画作品; 1970年代初至1990年代中期的二十余年间,投入了大量的心血,发挥了决定性作用,培养出许多在当今国内外画坛颇有建树的美术人才,使北大荒垦区版画创作呈现新的风貌,其个人艺术创作也获得了很高的成就。特别是1980年代后他扶持培养了一批青年版画家,郝伯义先后举办以版画为主的创作学习班23期,培训业余版画作者(其中很多人日后成为专业画家)800余人次,创作版画作品千余幅;获省级以上奖项52个,国际艺术交流奖杯2座;举办“乌苏里江行——北大荒风情版画展览”(1988年中国美术馆)等展览17次,境外展览2次,出版画集18种。2007年7月5日,《一代青春·郝伯义墨彩图展》在中华世纪坛开幕,展出他创作的北大荒知青题材的墨彩系列作品122件和他不同时期的版画代表作品30余件。
作为中期北大荒版画的领军人,著名版画家郝伯义注重体现水印版画本体语言风格的传承和过渡。其代表作品有《雪梦》、《深谷晴雪》、《鹤恋三江》、《乡情》、《故乡夜》、《翔》、《乌苏倩秋》、《乌苏里江畔》、《惊扰》、《晨钟》、《悠悠原野》、《白桦初雪》、《乡野》、《泽水幽幽》等。《春沐》这幅作品,表现的是北大荒的风情,在画面中黄金分割点上方,巧妙的几笔形体点缀,打破了画面的顺序走势,特别是肌理技巧的运用,使画面中土地的纹理细腻丰富,在接地气的同时富有隐形化气息。作品《静谧》是平行构图,主体形象是攀缘于乌苏里江畔的一叶扁舟,红色船身色彩夺目,天空采用木板肌理的处理技巧,将天空中云的布局衬托的富有层次,将“静谧”的水印效果发挥得淋淋尽致。赏析郝伯义老师的大量作品,细细去品味,会不难发现其韵味的独到之处,《春沐》、《静谧》、《翔》等等一系列优秀作品的艺术语境中,无论是刻制中的刀痕,还是水印时水量的掌控,或是肌理的选用,都与传统意义上的水印木刻技法有所突破。即继承着早期北大荒版画的创作思维,又蕴含着中期北大荒水印木刻紋理效果的细腻表现和色彩丰富等艺术语境。
著名版画家郝伯义是中期北大荒版画发展的组织者、领导者,是继承和传承北大荒版画的领军人物。在他的带领下,中期北大荒版画的创作群体借鉴并吸收了我国江苏水印版画、民家版画和日本、欧洲等国际国内新兴版画的技巧,在单一的油印套色木刻格局基础上,努力挖掘水印套色木刻的新的创作取向。使北大荒水印套色木刻版画的创作形态脱颖而出,开辟了北大荒版画创作的又一条新路。
北大荒水印套色木刻版画,即继承着老北大荒油印套色丰富、色彩协调的效果,又传承和发挥了水印木刻在水味、木味的艺术效果,北大荒水印套色木刻的创作形式简单明了,画面细腻不显刀痕,充盈的版味、明快的色彩。使作品的美感因素得到充实、含蓄。例如,郝伯义的水印套色木刻版画作品《乡情》,情韵如诗、水印色彩层次富丽浑厚;张朝阳的水印套色木刻版画作品《春水》泥土芳香,韵味独到;于承佑的水印套色木刻版画作品《小屯》协调的蓝色调,深沉艳丽,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
北大荒水印套色木刻版画本体语言的创作形态,经过无数次艺术构思和创作实践,探索出了一整套适合表现北大荒风貌的版画语言。可以认为,他们的创作方式是值得版画同仁学习和借鉴的。
著名版画家于承佑老师注重水印木刻本体语言的运用,并不断探索和大胆创新,努力挖掘以色彩为重要造型特点的语境方式,着重诠释顺应时代要求的水印木刻法则,不仅弘扬了中期北大荒水印木刻版画本体语言的时代特征,而且为同期省内研究和探索水印木刻艺术形态理论发挥了积极地领军作用。
品味于承佑老师水印木刻的版画作品,无论是刻制还是色彩的运用,都一改传统意义上的版画风格,《兴安春早》、《小屯之夜》、《家园》等诸多版画作品都是体现了北大荒风格的优秀画作。《小屯之夜》画面用蓝色作为主体来表现色彩语言,点缀的人物和一户一户的小房子有机地分布在画面之中,让乡情味道更浓郁;作品运用肌理技巧将几户农家升起的炊烟放置画面中,动静结合,使画面的气氛活跃了起来,整幅作品在淡黄色的农户窗栅灯光的映衬下,暖暖温情,水印韵味十足。画作笔下的景物,经过细心艺术修削,高度提炼与概括,使得画面变得单纯简洁,颜色运用和谐细腻,集作者特定风格于一体,作品耐人寻味、品味芬芳。
中期北大荒水印木刻版画作品及代表人物还有周胜华老师的《暖冬》、《秋水》等同期创作群体成员的很多画作,他们的水印作品都体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
结语:80年代初期至90年代末是中期北大荒水印木刻版画转型、发展的20年,在这期间,北大荒版画在继承早期北大荒油印套色木刻创作形态的基础上,创立了独具特色的北大荒水印木刻版画本体语言的创作形态,在同期业界水印木刻版画本体语言的创新中独树一帜,为我国同期水印木刻版画本体语言的研究和探索发挥了积极地促进作用。中期北大荒水印木刻版画本体语言的哲学内涵体现:“存在、现象、特征、本质”等属性,水印木刻版画的创作方式在构图、刻制、印制及色彩形成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肌理”技巧的娴熟运用,不得不让人刮目相看。
可以认为,这种独具北大荒画派的创作模式已等同并超越了这个阶段中国版画的发展历程,因此,中期北大荒水印木刻版画本体语言课题的学术探讨和研究,对于现阶段我国版画流派的创作和学习,都具有启迪性的意义和借鉴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文斌.北大荒风情版画展览[J].美术,1982.
[2]袁耕.艺术品牌与文化担当——简论作为地域文化品牌的北大荒版画[J].文艺评论,2008.
[3]齐凤阁.北大荒版画的审美追求及嬗变[J].东北师大学报,1988.
[4]王嘉.北方牧歌式的当代风情[N].中国文化报,2015.
[5]郝伯义.以情写史——《郝伯义墨彩图集——一代青春》读后[J].文艺评论,2007.
[6]李宪基远方的朋友——周胜华印象[J].文艺评论,2000.
[7]韩清.论水印版画独特的文化意义和艺术魅力[D].西安:西安美術学院,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