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疆深度贫困地区教育扶贫的思考
2018-08-31周斌
周斌
教育扶贫是南疆如期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途径,是充分发挥南疆劳动力丰富优势的主要举措,是实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长远之举。但是,由于南疆经济社会发展滞后、思想文化落后、教育意识薄弱等因素,制约了教育的发展。因此,要采取不折不扣地把《教育法》落到实处、促进深度贫困地区教育优先发展、抓紧抓好“双语教育”等措施促进教育扶贫。
《关于支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提出,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要落实行业主管责任,对“三区三州”和其他深度贫困地区、深度贫困问题,予以统筹支持解决。重点解决因病致贫、因残致贫、饮水安全、住房安全等问题,加强教育扶贫、就业扶贫、基础设施建设、土地政策支持和兜底保障工作,打出政策組合拳。按照意见要求,我们对南疆四地州(以下简称南疆)深度贫困地区教育扶贫做了些思考。
教育扶贫在深度贫困地区精准扶贫中的重要作用
1、南疆如期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途径
党的十九大提出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要实现第一个奋斗目标——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要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扶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 特别是对南疆深度贫困地区来说,做好脱贫攻坚工作是一项紧迫和繁重的工作。截至目前,新疆四地州还有贫困人口157万,占全区贫困人口总数的91.8%,贫困发生率21%,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6.5个百分点;贫困县25个,贫困村1629个,分别占全区总数的89.3%、94%。南疆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增收办法少,脱贫难度大,不仅是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而且从全国情况看,又是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中最难肯的硬骨头。
国内外的实践和理论证明,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人力资本是比物资资本更重要的资本,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而教育是形成和积累人力资本的主要途径。南疆之所以成为深度贫困地区,同当地居民教育文化低下,人力资本积累薄弱,人们劳动技能欠缺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推进南疆教育是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精准扶贫的重要途径,具有根本、稳定、长远的特点,战略意义十分突出。
2、充分发挥南疆劳动力丰富优势的主要举措
人口增长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多、大学生等大量劳动力亟待就业,一方面是南疆四地州经济社会发展的负担,另一方面也是发展的条件。据统计,在南疆有200万农村剩余劳动力,其中喀什地区有100万,和田地区有60万。如何促进这些数量庞大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就业,尤其是帮助其中的贫困户就业,是摆在各级党委政府面前的重要课题。
从全国来看,2010年劳动力的绝对数量已在减少,出现了廉价劳动力供给的“拐点”。但南疆还存在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从农村、农业大规模转移到城镇、工业、服务业中来正方兴未艾,处于经济发展的“人口红利”阶段。但是,制约这些劳动力转移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本身素质和能力不能够适应工作岗位的需要。比如,每年都有大量民工在新疆从事建筑工作,每到11-12月许多民工就回老家过年了,本来南疆在冬天是可以施工的,但由于本地的劳动力缺乏相应的工作技能不能填补这个用工缺口而被迫停工。因此,通过劳动者科学文化素质和工作能力的提高,以及有效的组织管理,实现有序合理转移就业,充分发挥好人力资源丰富的比较优势,是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精准扶贫的重要方式。
3、实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长远之举
通过大力发展教育,提高贫困人口的科学文化水平和工作技能,能够有效推动转移就业工作,不断提高他们经济收入,让少数民族贫困群众切身感受到党的关怀和祖国大家庭的温暖,为持续巩固民族团结的好局面打下坚实物质基础。普及提高科学文化知识,深入了解新疆民族文化,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历史观、宗教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为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筑牢思想“长城”。
教育扶贫工作在南疆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1、南疆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制约了教育发展
教育发展程度与经济发展程度往往是成正相关的,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方,教育发展水平也高;反之亦然。这是因为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方,才具备财力对教育进行大量投入,而且对受过较多教育的人力资源有更多的市场需求,这些都会促进教育的高水平发展。南疆资源禀赋差,人均耕地少,比如和田地区,人均耕地不足1.1亩,长期以来依靠土地微薄产出致使无法摆脱贫困生活状态,又是典型的维吾尔族、柯尔克孜族、塔吉克族等少数民族聚居区、边境山区、生态戈壁脆弱区,主要分布在沙漠、戈壁、荒漠、山区高寒地带,道路不畅、资源匮乏、环境容量和承载力十分有限,许多地方“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
南疆由于自然、历史等方面的原因,经济社会发展严重滞后,发展明显落后于全疆平均水平,更落后于天山北坡经济带。2017年,人均生产总值最低的和田地区只有全疆平均水平的24.5%,而最高的阿克苏地区也只有全疆平均水平的57.3%,克州为全疆平均水平的41.4%,喀什地区为全疆平均水平的41.7%。产业结构层次比较落后,农业产值比例高,工业、服务业产值比例低。
2、教育意识薄弱,贫困人口文化素质低下
长期以来,在“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指导思想下,农村义务教育投人远远低于城市,农村教育资源比较匮乏,农民的文化教育水平比较低。由于南疆是深度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严重滞后,且受宗教意识、传统思想、经济环境、教育水平及农民收入、投资教育能力等诸多因素影响,中学辍学率高,又是新疆教育水平最落后的地区。贫困人口大多眼界不宽,思想封闭,长期束缚在传统的文化结构里,轻视知识,相信经验。有的农民甚至认为“种田靠的是经验,有没有文化一个样”。在这种轻视知识的传统文化观念的支配下,不但自己这一代不希望接受较好的教育,而且大多数人从家庭和眼前的经济利益出发,轻视下一代的教育,形成不了智力投资的理念,不重视孩子受教育的机会,致使部分孩子过早地结束了人生受教育的青春时光,辍学在家或是早婚生子。这些就造成现在贫困人口成年劳动力的文化素质不高、专业技能缺乏的局面。
据统计,南疆贫困人口中,初中和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人数多,而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劳动力人数较少。目前,劳动力中文盲半文盲和小学程度的劳动力占近六成,比全疆平均水平高12个百分点。而初中、高中、中专文化程度的劳动力所占比例分别比全疆平均水平低8个、3个和1个百分点,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劳动力几乎没有。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为6.67年,仅为小学刚刚毕业。
3、落后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受教育的主动性不足
南疆贫困地区人们的思想文化表现出较强的封闭、半封闭特征,人们的思想观念严重落后。人们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科技观念不强、文化观念不强等问题,这些都影响了人们受教育的主动性。人们消极无为、听天由命,普遍地缺乏脱贫致富的迫切愿望。由于南疆贫困地区大多生态环境恶劣,交通不便,再加上语言交流的障碍,使得人们与外界的联系较少,眼界受到限制。同时,这些生活在偏僻山区和荒漠边缘的人们,已经适应了祖辈们世代沿袭下来的生活方式,对于外界的生活既不了解也不羡慕。人们对生活的期望值不高,温饱成为大多数人追求的理想,安贫乐道成为当地一种主流的生活态度。大多数贫困人口无所作为,依赖自然、靠天吃饭和等待救济扶持。
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提升少数
民族科学文化素质和工作技能
“治贫先治愚”,教育对提高贫困人口及其子女的科学文化素质,转变思想观念,培育现代价值理念和行为模式,将发生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1、不折不扣地把《教育法》落到实处
在充分利用中央及自治区对深度贫困地区的精准扶贫与发展教育相关倾斜政策的同时,积极争取中央、自治区、援疆省市及社会各界的支持,发挥艰苦奋斗的精神,统筹规划,优先安排教育经费支出,“再苦不能苦了孩子,再穷不能穷了教育”。教育投资关乎深度贫困地区的长远发展,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力量,要保证教育投入比例明显高于全国和新疆的平均水平。
2、促进深度贫困地区教育优先发展
对广大少数民族尤其是对贫困人口展开教育法、现代文化观念的宣传和普及,使他们从愚昧迷信思想中解脱出来,提高他们对现代科学文化的认知程度,使他们认识到现代教育的重要性,明白自己的权力、义务和责任,增强他们送孩子上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加强对落实《教育法》情况的督促检查力度,做到有法必依、处置果断,保证适龄儿童入学率。
3、抓紧抓好“双语教育”
学习和掌握“双语”是少数民族开阔眼界,提高文化素质,吸收现代文明成果的重要途径。学好用好“双语”,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本民族的优秀文化,剔除糟粕,吸取精华,发扬光大,而且可以学习和了解其他民族尤其是汉族的文化,吸收其博大的内涵,从而使自身达到一个更高的思想境界。在新疆,人们常说:说汉语的少数民族是人精,可能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坚持发展“双语教育”,意义重大,影响深远。要把“双语”教育贯穿到义务教育、职业教育、中高等教育的各个方面和环节,学习和掌握国家的通用语言是每一个公民的义务和责任,也是少数民族增强自己工作技能、社会交往能力和市场适应能力所必须的。在学校教育活动中,应以国家通用语言为基本教学语言;在贫困地区的公务活动中,也应主要采取国家通用语言为交流语言,起到一个示范带动作用。
4、大力开展职业培训
以贫困家庭未能升学的初高中、职业中学学生为主要对象,采取委托企业、中介组织代培或校企合作的方式,大力开展“订单式”培训、岗前技能培训,重点扶持“两后生”就业脱贫。职业培训内容,应符合当地的市场需求,着眼培养大批优秀的专业技术工人。根据南疆实际,加强初中或高中阶段的职业教育,扩大学校教育中职业教育的比例,融入栽培、建筑、服装、农产品加工和市场营销等内容。
5、大力提高教师队伍业务素质
要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学校生师比调配教师,保证教师数量足额满岗,保证每一个学生受到足够的关照和教育。采取增加津贴、提供住房补贴、创造公费进修机会等方式,改善教师的教学、学习、住房条件,提高生活待遇水平;要取消一些不应当的工资扣除,在捐款方面要考虑教师经济承受能力,减轻他们的生活压力,吸引更多的素质高的教学人才到南疆从事教育事业,同时稳固和激励现有的教师队伍。在职称评定上对当地教师适度降低标准,在评优评先中应优先考虑贫困地区的教师,制定和实施优惠倾斜政策,在社会形成到深度贫困地区从事教育工作的良好社会氛围。
6、传播培养现代文化
应充分考虑如何帮助贫困人口摆脱狭隘的自然经济意识和贫困文化的影响,使贫困人口在得到经济收益的同时,确立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竞争条件的现代心理文化观念,包括效益观念、竞争意识、市场观念、权利与义务观念和法制观念等等,从而为项目的成功奠定社会心理和文化基础。让贫困少数民族人口树立起“我要富”的观念,从多年的救济式扶贫走出来,通过创建一系列新的能激发贫困农户自主参与创业就业的制度,使他们适应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
参考文献
[1]张翔.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教育精准扶贫机制探究[J]. 教育导刊,2016(06).
[2]张冰、孙云轩.贫困地区教育扶贫的多元合作机制研究[J].特区经济,2016(01).
[3]向延平、陈友莲.教育精准扶贫绩效评价研究:以湖南省为例[J].中州大学学报,2016(05).
[4]張琦、史志乐.我国教育扶贫政策创新及实践研究[J].贵州社会科学,2017(04).
作者简介
周 斌 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主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