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三滴血》的青春时光
2018-08-31杜林杰
杜林杰
从年初开始,易俗社第20期传承班的青年演員就紧锣密鼓地启动了《三滴血》的第七次排演。他们希望在《三滴血》上演百年之际,这部经典能通过他们的演绎,再次走出陕西,唱遍祖国大江南北。
有老于顾曲者曾言,易俗社有四臣:“功臣”陈雨农、“名臣”刘箴俗、“忠臣”王天民、“重臣”刘毓中,而其中之三人,便在《三滴血》的百年风云史中占有重要地位。
陈雨农有“秦腔王瑶卿”之称,是《三滴血》首演和第二次排演的导演,而他培养出的刘箴俗、刘迪民、马平民、刘毓中等响誉西北的秦腔旦角,也正是参加《三滴血》首演的主要演员。
此后《三滴血》经三次改编、六次排演,成就了一批又一批的演员:刘箴俗、刘毓中之外,肖若兰、孟遏云、樊新民、陈妙华、全巧民等,皆为一时之秀。
2018年,易俗社启动了《三滴血》第七次排演,再次引人注目。
复排《三滴血》
从今年年初开始,易俗社第20期传承班的青年演员就紧锣密鼓地启动了《三滴血》的第七次排演。
作为一本传承百年的老戏,《三滴血》复排青春版,不仅是为上演百年献礼,也是出于培养青年演员的需要。“青年演员需要一出‘本戏,《三滴血》是易俗社的看家戏,行当齐全,最能磨练出好演员。”青春版《三滴血》导演张保卫说。
被称为青春版,是因为此次的主要参演演员,年龄介于18到24岁之间,正是青春靓丽的时候。他们天真可爱、嗓音脆亮。虽然从年龄的意义上说,最早的几版《三滴血》也可以称为“青春版”,但是这一次更为名副其实——这是传承班青年演员入社排演的第一部大戏。易俗社的作曲家、今年已经92岁的郝振易说起这批小演员,丝毫不吝夸奖:“这一版《三滴血》在表演上有三个突出的特点:唱有情、道白清晰、表演认真细腻。”
戏曲行讲究口传心授。此次《三滴血》复排,郝振易、全巧民、任慧中、孙莉群、卢东升等老一辈艺术家和曾经出演过戏中角色的中青年优秀演员们穿梭于台前幕后,从妆面、表情到台步、道白,细致地向年轻演员们传授自己多年积累的舞台经验。78岁的老艺术家孙莉群说,真是恨不得一下子把自己几十年的东西全部倒给孩子们。
有经验的前辈主动指导,年轻演员们自己也积极向出演过本角色的演员请教。这种努力认真的精神让张保卫颇感欣慰。而他最满意的,还是这些演员们得“祖师爷赏饭吃”,“嗓音条件太难得,至于火候急不得,那是慢慢磨出来的”。
老戏焕青春
张保卫接下青春版《三滴血》的排导任务时,感到压力很大。因为这出戏太过经典,老前辈们已经立好了每个角色的标杆,想要超越太难。同时,这一期学员从多地选上来,口音个个不同,风格差异甚大。为了统一他们的发音和风格,张保卫花了很多功夫,唱腔道白字字句句地抠,“简直是苦口婆心”——在戏中出演晋信书一角的演员屈鹏如是形容。
《三滴血》创作主旨从最初的“破习俗之迷信并戒淫荡”,到今日的讽刺古板教条,其间曾历三次改编,使得主题更加集中,情节更加流畅。
根据资料记载,《三滴血》分别在1918年、1931年、1937年、1950年、1956年、1958年六次进行排演和修改,最后一次复排是在赴京演出前,据今已有六十年。它的每一个唱段都已十足经典,再改动的空间很小。所以如何适应现代生活节奏,在继承传统程式的基础上,压缩演出时间,又成为一桩难题。
在今年4月22日的《三滴血》上演一百周年专家座谈会上,不少专家也提出来,虽然本戏已经很精简,但在演出时长上,还是要压缩。经典的唱段当然要全部保留,无需反复交待的道白则可以减去。
张保卫把《三滴血》定位为“古板的搞笑戏”,认为复排这出戏的关键在保持情节的流畅和复杂,要让观众一下就能看懂。所以他在复排中更加突出情节的流畅性与复杂性,同时确立了戏的“定本”,不许演员在台上自由发挥、加词添句,从而让整出戏的节奏更加紧凑。
作为易俗社的看家戏,复排的《三滴血》依然得继承易俗社的一贯风格。屈鹏说:“易俗社这么多经典的戏,首先是自己的剧本有故事性;在唱腔方面,有凄婉也有高亢激昂,而不是一味地‘吼;戏的剧情发展一定是以情出发,以人出发。”在他看来,有优秀的剧本,表演便是一件轻松的事情,不需要额外去发力,只要揣摸到人物性情,于此地此景该如何表现便是顺理成章。
《三滴血》的情节曲折复杂以至于离奇,戏剧冲突强烈,又足够诙谐幽默,连著名的剧作家田汉也称赞这出戏“剧情离奇曲折,妙趣横生”,最后一场的误会,“可以追步莎氏”。曹禺也说,《三滴血》这出戏是“秦腔之《十五贯》,简直可以同莎士比亚的剧作媲美”。
在这样一部作品中,青年演员们更注重如何以人物性情为根本,演绎心思与情绪的变化。在戏中出演周仁祥的演员魏继刚认为,周仁祥是个见钱眼开的妻管严,他在初见哥哥之时的欢欣是真的,而被周马氏一提醒,开始满脑子维护财产的念头也是真的。周马氏的这一提醒,便是整出戏的第一个变化。只要抓住周仁祥唯妻命是从的性格,便能将这一出戏自然地呈现出来。
青年演员们的表现也不负《三滴血》的盛名。今年6月份的惠民演出现场欢笑阵阵、喝彩连连,散戏后好多人意犹未尽地哼着戏中的唱段离开剧院。张保卫说,这些演员的状态都已入戏了,而且他们年轻,在台上的天真可爱是无须装饰的,这种自然的朝气就是令人见之则喜。
百年献大礼
《三滴血》最辉煌的时候,莫过于第六次排演后。那是在1958年,主演有刘毓中、肖若兰、樊新民、陈妙华、宁秀云、全巧民、孟小云、雷震中等名角,一个月后又加入孟遏云、王永易、杨天易等人再次重排,终于达到新老结合,强强联袂的局面,并与当年7月22日晚场首演。此后,《三滴血》参与了1958年赴京演出、1959年国庆献礼演出、1959至1960年巡回十三省市演出,还受到刘少奇、周恩来等中央领导的高度赞扬。1960年又由西安电影制片厂拍摄为戏曲影片,不仅在当时为全国观众所熟知,在戏曲艺术片中,也是一部难以超越的电影艺术作品,其艺术成就,载入了戏剧史册。
在《三滴血》电影风糜全国之时,一人分饰周天佑和李遇春两个角色的陈妙华也红了。新中国成立前,秦腔不允许女演员扮演小生。而作为第一批小生女演员,陈妙华将男声的浑厚洪亮与女声的清亮酣畅相融合,成为女扮男装表演的标杆。她别致的声韵、英俊的扮相、恰到好处的表演,都给观众留下难以忘却的印象,成为戏曲舞台上观众公认的“金牌小生”,响誉全国。
而在今年,百年《三滴血》焕发着青春的气息,将于10月份赴京,受邀在国家大剧院演出;青春版《三滴血》的西北五省巡演也将开启。
经典文化是一个民族得以延续的精神血脉,也是国家和时代精神的支撑。越是古老的艺术,越应该回望传统,把经典从旧时代,带到新时代。《三滴血》经百年传承,赓续不绝,证明了它的生命力;而青春版的排演,对于经典如何焕新,也做出了一次有价值的尝试。
(本文图片均为青春版《三滴血》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