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哲学角度看冲突中的世界
2018-08-31彭泽锋于金翠谭颖
本报记者 彭泽锋 于金翠 ●谭颖
编者的话:主题为“学以成人”的第24届世界哲学大会8月中旬在北京举行。来自世界各地的哲学家共同探讨新出现的全球问题。哲学如何指导现实生活?国家间的冲突是如何形成的?哲学能否促进世界间的相互理解?中国哲学和智慧是否有助于解决世界目前面临的问题?《环球时报》记者在大会期间就此专访了多位外国哲学家。
国际哲学团体联合会主席、意大利哲学家卢卡·斯卡兰提诺
西方正背叛自己的价值观
环球时报:这是世界哲学大会首次在中国举办。这对中国哲学有何意义?您如何评价中国哲学的发展?
斯卡兰提诺:我认为这是哲学史上的一个转折点。这意味着中国哲学将与世界其他传统哲学一样为世人所认可。当我还是一名学生时,在我们的哲学书中,大概有10册的内容是讲西方哲学的,只有最后50页是关于世界其他地方的哲学。这种情况已成为过去。现在人们越来越意识到,除了盎格鲁·萨克逊、法国哲学、德国哲学外,中国哲学也正成为世界哲学的一部分。它意味着中国哲学界的成员将不再单纯被认为是只研究中国哲学的学者,而是同世界其他哲学界一样被尊重和对待。我认为在这届大会后,世界哲学的面貌将被彻底改变。学者们来到中国,是因为他们想要学习和了解中国的哲学、文化或者说中国的一切。在现在的西方学界,有一种渴望熟悉中国生活方式、文化和哲学的潮流。人们也更愿意将中国哲学理念融入自己的哲学观当中。
环球时报:西方对中国哲学和价值观有足够的了解吗?
斯卡兰提诺:对西方来说,在了解中国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西方特别是欧洲,有一些假设性的观点需要被废除。他们必须对中国文化有深刻的理解。文化和哲学的交流不仅能通过书籍实现,也可以通过行为来传递。通过相互学习交流、甚至共同创业,我们将更好地了解彼此。
环球时报:中国的智慧和哲学思想对解决西方面临的问题有帮助吗?
斯卡兰提诺:我认为中国的想法会有所帮助。在西方社会,人文关怀以及人际关系的建立是基于感情和互惠主义的社会价值正被抛弃。难民问题是欧洲的一大难题,我们必须要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当人们宣称:不希望难民来到这里,因为我们想保留自己的价值观时,他们似乎忘记了热情好客、开放多元、尊重个人也是西方社会的核心价值。试图用保留价值观作为“盾牌”的行为,事实上反而违背了他们的核心价值观。我想,中国的智慧显然有助于西方解决现在的困境。它将有助于文化融合,相互学习,并尝试以适合每个人的方式展开。
环球时报:许多西方人认为中国的崛起是对他们价值观的威胁。中国价值观和西方价值观真的不相容吗?
斯卡兰提诺:不,我不认为它们是不相容的。我认为它们需要以某种方式合并。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就是学习共同努力的过程。人们从社会中获得,再回馈社会,这对于维持社会凝聚力和关怀非常重要。在这点上,中国和西方并无差异。所以,我不认为崛起中的中国会是挑战西方价值观的例子,中国只会是成功发展的例子。尽管面临经济、社会和政治等多方面的挑战,但无可争议的是,中国人今天的生活比过去更好。批评者瞄准中国是因为他们想要瞄准中国。
环球时报:如何才能弥合价值观上的差异?
斯卡兰提诺:这些价值观的差异源于不同的历史和传统。但我并不认为这些传统本来就存在。就像有些人形容传统就像一块土地,而在我看来传统却像一座工厂,你接受它作为你的事业,但既然是事业你就必须有所发展,有所改变,这份事业到你手里,可能就与你父亲、祖父所做的不同。所有的传统都在不断发展,而我们不应让传统成为分歧和敌意的缘由,这也是我们现在必须要做的事情。
环球时报:作为哲学家,您如何看特朗普对中国和欧洲发动的贸易战?
斯卡兰提诺:它背叛了美国的普世精神。多年来,欧洲人都将美国视为自由开放、多种族融合的范本。在贸易战上,我无法从经济领域来评判谁对谁错。但作为一名哲学家,我认为这与美国作为一个开放和包容国度的建国精神相矛盾。▲
伊朗哲学院前院长、世界伊斯兰哲学会前主席古拉姆瑞扎·阿瓦尼
冲突和杀戮都是缺乏智慧的表现
环球时报:儒家思想强调和平与和谐。但对于中国的发展,许多西方舆论都认为这是威胁。导致类似观点产生的原因中,是否包含对中国哲学思想缺乏了解?
阿瓦尼:当然是这样!很重要的一点是,东方的哲学是源于智慧。中国最杰出的思想家都拥有无与伦比的智慧,比如孔子、老子、庄子等,他们就像是黑夜中闪亮的星,他们的智慧和思想引领着人们前行。遗憾的是,我们的世界并不是一个和谐的世界。它充满了争端,我们更常见的是文明的崩坏,而不是文明的团结。全世界有那么多学生和教授都在研究不同文明间为何会产生那么多误解。而造成误解的核心便是哲学思想的不同。要知道,哲学领域的教条主义比宗教的更能产生分歧,因为一味地默守陈规将导致人们无法敞开胸怀,理解他人。这也是西方面临的难题。
环球时报:在哲学观上,东方与中东有哪些相似和不同呢?
阿瓦尼:中东与东方的哲学思想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都对家庭十分看重。孝顺父母,珍爱手足,友善邻里,这些哲学思想都在很大程度上“预防”了个人主义的产生。强调家庭的重要性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之一,而在西方的价值体系中,家庭的重要性正在锐减。他们强调的是自由、独立。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可看作是孤独和缺乏对社会、家庭责任的理解。
环球时报:中东地区冲突不断,如何找回和平?
阿瓦尼:这些冲突都是缺乏智慧的表现,拥有智慧是人类最大的财富。杀戮显然是不智的体现,因为这个星球上很多动物都会杀戮,但他们不会运用智慧来解决分歧。智慧不是通过书本能学到的,中国的圣人如孔子是通过感知、实践而获得智慧。可惜的是,现在中东没有圣人能站出来,告诉人们该如何用智慧解决问题,化解冲突。
环球时报:对于美国退出伊核协议、重启全面制裁的做法,您能否从哲学角度提供看待这一问题的思路?
阿瓦尼:美国特朗普政府对伊朗的所作所为并不公道。在伊朗与6个国家达成协议的时间里,我们总是积极与相关国家保持沟通。如果特朗普继续协议,这将帮助伊朗与相关国家建立更好的关系,大家一起通过对话来沟通问题,用智慧来化解分歧。
我们处在一个高度国际化的时代。我们不应该错误地理解和应用全球主义,更不能以此作为介入和干涉其他国家的借口。我们更应该做的是,利用全球化、运用学习和理解的能力,帮助国家间更好地了解彼此,理解彼此的差异,寻找共识。▲
国际哲学团体联合会前任主席、美国普度大学教授威廉·麦克布赖德
马克思主义将再获关注
环球时报:哲学在现实生活中究竟扮演着什么角色?
麦克布赖德:哲学的角色总是在变化。哲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们的世界观。许多著名的、有影响力的领导人如毛泽东也有专研哲学的背景,而他们的哲学观也影响着世界。未来,是世界观塑造领袖,还是领袖影响人们的世界观,这值得观察。
环球时报:全球化的演变更趋于世界大同,可目前的世界尤其是西方国家似乎更趋于自私和保守,您如何看待这样的变化?
麦克布赖德:事实上,这需要回到资本主义最根本的价值观上来思考。在资本主义体系中,创造价值是最优先的,个人要如何最大化地创造价值也优先于整个社区或社会共同创造价值。从这点上看,西方社会在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初始阶段就存在这样的问题。从哲学层面看,现在发生的这些行为的改变只是因果的必然。
环球时报:作为美国人、哲学家,您如何评价美国对中国发动的贸易战?
麦克布赖德:显然,美中贸易战的发生更多出于特朗普的个人意志,因为这与共和党长期以来的政策方针并不吻合。我们都知道他并非政客出身,他所代表的自然是资本家和经济界人士的思考方式。在我看来,中美贸易战无关双方的意识形态,更多的还是贸易上的纠纷。尽管有部分美国人抨击中国在贸易上有不公平的操作,但大部分美国人都认为,通过发动贸易战来解决纠纷并不是恰当和聪明的做法。
环球时报:今年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作为著名的马克思哲学专家,您如何评价马克思理论对世界的影响?在西方,有人认为,马克思的思想理论现在或许显得过时了,真的如此吗?
麦克布赖德:毫无疑问,马克思对世界有着深远的影响,从某种程度上也影响了世界的进程。对于马克思理念过时的说法,我们得从几个方面来看。首先,随着科技的发展,今时今日的生产力和社会状况与马克思提出社会主义理论的时代已经相差甚远。从这个角度看,它或许显得有些过时。不过,马克思很早就预见到社会生产力会逐步上升,所以这个论点也站不住脚。其次,很多人宣称“共产主义已经崩塌”是基于苏联和东欧的一些共产党政权的解体。然而,政权的解体并不意味着马克思主义就崩塌了。政权的解体有着很复杂的原因,并不完全是共产主义的问题。以苏联解体为例,在苏联模式中,权力太过于集中,国家发展大部分政策和决定都由莫斯科制定,以至于许多僵化的政策和脱离实际的目标在引导国家。而这些问题显然与共产主义本身毫无关系。现在很多俄罗斯精英也在反思,为什么马克思的理论在中国成功了,他们当年不行。
环球时报:在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后,“拥抱马克思主义”的呼声在西方再次燃起,您如何看这一趋势?
麦克布赖德:西方的确有这样的现象。当他们的政治和社会制度“运行良好”一段时间后突然遇到危机,自然会让人们反思现行制度下经济和社会存在的问题,有没有其他体制能帮助他们解决问题?鉴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运行”的情况,相信马克思主义未来会再次受到关注,会成为许多国家在发展道路上的重要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