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州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步伐打造花卉产业升级版

2018-08-31青州市花卉产业管理局

山东绿化 2018年4期
关键词:青州花卉生产

青州市花卉产业管理局

近年来,青州市紧紧围绕打响“东方花都、青州花卉”品牌战略,抢抓我省实施新旧动能转换工程重大机遇,下大力气做大做强花卉产业集群,提升产业规模档次、转型升级发展,深入推进花卉产业全方位深层次调整,产业综合效益显著增强。截至目前,全市花卉生产面积达到13.1万亩,年产值85亿元,年交易额110亿元,花卉生产专业村136个,从业人员12万人,花卉品种3000多个。青州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盆花生产中心和交易中心,先后被中国花卉协会授予中国花木之乡、中国花卉苗木示范基地、国家级花卉标准示范基地、国家花卉信息建设示范区、国家重点花卉繁育良种示范基地,青州花卉在业界影响力得以全面提升。

花卉生产平稳快速增长

近年来,花卉产业经历了史上最重要的转型历程:公共用花和花卉产品集团消费锐减,消费方向转向大众消费、家庭消费。在此背景下,青州市花卉产业迅速调整,在全国花卉生产降温减量的形势下,青州花卉产业率先迈出转型升级发展步伐,实现逆势增长。

一是花卉经济发展各项指标良好。花卉规模稳步提升,花卉生产面积由2012年实际花卉面积8.21万亩扩张到目前12.9万亩,同比增长57.13%;产业投入持续加大,据不完全统计,2012年全市花卉设施栽培(高档阳光温室及智能连栋温室)面积658万平方米,到目前花卉设施栽培面积达到1137.0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72.8%,产业投入累计超过10.54亿元;花卉产出效益和花卉附加值不断提高,中高档盆花生产超过花卉生产总量52%,低档花卉产品比例持续下降。

二是花卉种养结构进一步调整优化。首先,2012年及之前以对公消费需求产品为主,占产销总量80%以上。2014年以来,对公消费基本为零,产品转向精、奇、特、小,以适合家庭和个体消费为主,占到产销总量90%以上。其中多肉植物生产猛增到50万平方米,成为全国最大的多肉植物生产基地;其次,花卉产品品质大幅提升。蝴蝶兰、红掌、竹芋等中高档盆花品质跨入全国一类主产区,产量、价格与国内市场基本持平。第三,良种引进推广力度不断加大,先后引进凤梨、蝴蝶兰、风信子、多肉植物等优良品种超过1000个,60%以上花卉品类实现优化更新。

三是全国花卉市场份额比重持续增大。新建设花卉苗木交易市场53万平方米,成为江北地区最大的花卉交易市场。花卉生产交易品类逐渐丰富,目前全市花卉生产品种3000多个,凤梨、红掌等品种的花卉产销量位居国内前列。

花卉科技创新向高质量转变

深入实施“科技兴花”工程,通过持续对花卉产业的科技投入,全面提升青州花卉产业自主研发能力,打造“青州花卉”自主品牌。

一是花卉新品种研发从无到有。已建成包括山东省竹芋研发中心在内的10家研发机构,山东省蝴蝶兰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3家花卉联盟组织。2013年以来,相继研发出“青州仙子兰”“花艺双辉”“青州雪峰”“云门素”、“云门香”“海岱韵”“青州金凤”“青州银凤”等11个花卉新品种,实现了山东省兰科花卉育种的突破。金作家、企剑白墨杂交育种获2015年山东省林业科技进步一等奖,蝴蝶兰新品种“云门香”“海岱韵”杂交选育获2016年度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017年,我市又成功选育“绿圣玫瑰”等4个花卉新品种。

二是花卉种苗生产倍量增长。2012年,青州仅有金日禄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组培室开展蝴蝶兰组培苗生产,年生产能力150万株。到2017年底,已有科隆园艺、奥斯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通过科技攻关,实现了由生产型向种苗研发型的转型,全市年产花卉种苗突破2600万株,同比增长超过120%。2013年以来,萌宠多肉、千卉千姿、七彩多肉等企业积极开展多肉植物杂交选育工作,引进及培育多肉新品种1600个以上。

三是花卉人才引进培育机制已经形成。始终保持与清华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青岛农业大学、国家航天育种育苗中心等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长期稳定的技术合作关系,在做好科技引进和培育的基础上,做好花卉组培、生产、管理等方面人才的培训。2017年4月份,建成山东省亚泰花卉院士工作站,与中国工程院院士尹伟伦签约,开展蝴蝶兰、凤梨花卉新品种研发创新、高新技术应用研究。从2012年开始,每年组织举办花卉产业高端培训班,做好花卉生产、管理、技术人才以及较大规模花卉企业负责人培训。去年又成功举办2017青州市花卉产业转型升级培训班,到上海鲜花港等现代花卉企业参观学习,取得明显效果。目前已有4名博士、13名硕士、2名专家来青州企业工作或与企业开展科研合作。

花卉产业集群发展效果明显

坚定花卉产业集群发展的思路,充分发挥产业集群聚集效应的同时,稳步推进创新能力、信息化水平和品牌建设,努力提高市场竞争力,进而为花卉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提供创新驱动。

一是产业经营主体丰富多样。一方面,花卉企业数量规模迅速扩张,到目前,花卉企业约200家左右,大中型规模以上企业80余家,绿圣兰业、青州花卉集团被评为山东省林业龙头企业。近5年,先后争取省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苗木花卉产业项目资金等上级专项扶持资金2000多万元,撬动本地社会投资近20亿元,绿圣兰业、亚泰花卉、世纪金塬等10余家企业借力实现了年产值由百万元到千万元级的跨越,规模档次迅速提升。另一方面,组建青州花卉产业集团,走“集团化全产业链”平台式发展路子,年销售额突破7000多万元。“花卉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良性发展,拥有国家级农民合作社1家,省级花卉合作社2家,县级合作社63家,带动周边农户6.72万人。

通过网络直播进行花卉销售

二是园区建设专业化水平越来越高。已建成占地5万亩,集花卉生产、展示、交易、科研、旅游观光于一体的花卉高新经济区,占地1200亩的青州(国际)花卉创业园、占地1360亩的花卉公园、占地1600亩的中国北方花木交易中心、21000亩的弥河生态花卉旅游休闲区、弥河万亩草花基地等一批在国内有影响力的花卉园区,吸引国内外知名大型花卉企业入驻,引入和推广高档花卉种苗繁育,带动花卉生产档次和水平,花卉产业集群发展有新突破。

三是花卉电商蓬勃发展。五年以前,青州花卉企业还主要通过网站和网页等形式宣传推销花卉产品。2013年开始,全市花卉电商企业(店)发展极为迅速,短短4年时间,青州市已有440多家花卉企业、经销商在天猫、淘宝、阿里巴巴、京东等网络平台注册网店。2014年,全市电商年交易额9.8亿元,2015年达到15.28亿元,到2017年底,花卉电商交易额已超过18亿元。与建设银行合作创建青州花卉馆,与成都花木所合作筹建中国青州盆花交易结算平台,2017年又新建成中国花卉电子商务交易中心,该项目已通过审批成为国家级花卉电商平台,整合建成电商物流一体化发展区,被立项为国家重大投资项目。

花卉产业链条发展不断完善

瞄准花卉产业“微笑曲线”两端,前端加快发展种苗研发组培的基础上,末端鼓励发展花卉深加工产业和花卉旅游衍生产业,推进花博会市场进程,不断完善花卉产业链条。

一是花卉产品深加工实现新突破。亚泰农业引入铁皮石斛新品种,实现工厂化生产,并成功开发铁皮石斛鲜条、鲜汁、石斛粉及铁皮枫斗系列产品;鼓励发展食用花卉产品制造,利用玫瑰、菊花等花卉,开发出青州府鲜花饼,实现了花卉深加工突破,填补我市花卉食品空白。

二是花卉与旅游融合发展有新成果。从青州市明确提出“旅游立市”发展理念以来,对花卉与旅游融合发展作为重要课题进行研究推进,重点突出花卉产业旅游和花博会旅游两个方面。一方面,对花卉生产重点镇、街道花卉企业、花卉景点提升改造,规划串联花卉公园、花卉创业园、花卉市场、弥河花卉休闲度假区以及花卉重点企业,形成观光、旅游、赏购为一体的产业游。另一方面,做好花博会期间旅游。将花卉游、花博游与古城游融合,推动花卉旅游更深层次的融合。目前全市年均接待花卉旅游客商超过100万人次。

三是花博会筹办模式不断优化。2012年起,中国(青州)花卉博览交易会连续入选商务部重点支持展会,荣膺“中国节庆产业金手指奖·十大花卉类节庆”、“2014年度中国十佳优秀展会”。近年来,逐步探索办会模式的转变。经过几年努力,今年花博会筹办市场化运作迈出实质性一步,由山东花都会展有限公司与国内顶端专业公司长城会展公司合作,在花博会筹办市场化运作上有实质性突破。通过专业公司的参与和双方资源整合,达到政府和企业双赢的良好开局。2014年,在中国花卉协会的大力支持下,中国花卉协会盆栽植物分会落户青州,并成为青州花博会的主办方,开创了花博会与行业组织合作的新局面。

猜你喜欢

青州花卉生产
李鱓·花卉十二开
三招搞定花卉病虫害
千年书院薪火相传,百年名校与时俱进山东省青州第一中学
用旧的生产新的!
“三夏”生产 如火如荼
《花卉之二》
代工生产或将“松绑”
青州艺术产业发展优化路径
S-76D在华首架机实现生产交付
水晶泥花卉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