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伴良性前列腺增生的高龄患者24小时动态血压与下尿路症状相关性
2018-08-31陈钰李建中浦剑虹刘海燕陆金花
陈钰,李建中,浦剑虹,刘海燕,陆金花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江苏苏州215006)
高血压和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均为老年男性的常见病、多发病。流行病学资料显示,70岁以上人群约有1/2患有高血压,而≥60岁男性至少有30%同时患有高血压和BPH[1]。文献[2,3]表明,BPH和高血压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下尿路症状可分为以排尿困难为主要症状的排尿期症状和以尿频、夜尿增多为主要症状的储尿期症状。目前国内尚无文献探讨高血压与排尿期症状还是储尿期症状有关。另多数文献中,每日监测老年患者1次或3次以内的血压(即偶测血压),此方法具有局限性,无法确切掌握患者血压的极值和波动变化。本研究观察了高龄高血压伴BPH患者24小时动态血压与排尿期症状、储尿期症状的相关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老年医学科住院的高血压合并BPH的79例老年男性患者,年龄80~99(85.8±4.5)岁,均为原发性高血压合并BPH(前列腺体积>20 mL);63例高血压史>10年,11例高血压史5~10年,5例高血压史<5年;71例长期规律服用降压药:14例单用钙通道阻滞剂,18例单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22例同时服用钙通道阻滞剂和ACEI,12例服用钙通道阻滞剂、ACEI和利尿剂,5例同时服用ACEI和β-受体阻滞剂。排除标准:前列腺体积<20 mL;继发性高血压患者(如肾动脉狭窄引起的高血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等);存在心房纤颤、严重的传导阻滞和重度心功能不全;服用α-受体阻滞剂;服用5α还原酶抑制剂超过三个月;有前列腺电切术或剜除术史;存在认知功能障碍,无法正常交流和理解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 (IPSS)项目。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批准同意,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24小时动态血压检测方法 采用无锡市中健科仪有限公司CB-2302-A型号动态心电血压记录仪测量79例患者的24小时动态血压。收集患者24 h平均收缩压 (24 h-sBP) 、24 h平均舒张压 (24 h-dBP)、白昼平均收缩压 (d-sBP) 、白昼平均舒张压 (d-dBP)、夜间平均收缩压 (n-sBP)、夜间平均舒张压 (n-dBP)。按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根据24h-sBP≥130 mmHg和<130 mmHg将受试者分成血压控制不佳者和血压控制良好者。
1.3 下尿路症状观测方法 经腹SSI-6000型号彩超测量前列腺的左右径、上下径和前后径,单位 cm,计算前列腺体积(前列腺左右径 ×上下径 × 前后径 × 0.52),单位 mL。 采用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 (IPSS)评估受试者下尿路症状。评分根据7个问题得出。其中2、4、6、7项问题属于储尿期症状;1、3、5项属于排尿期症状。每项1~5分,总分0~35分,其中0~7分为轻度症状、8~19分为中度症状、20~35分为重度症状。
2 结果
79例患者24 h-sBP 、24 h-dBP、d-sBP、d-dBP、n-sBP、n-dBP分别为(134.6±13.4)、(71.7±6.8)、(135.0±13.9)、(72.4±8.0)、(131.8±15.3)、(68.3±8.7)mmHg,79例患者IPSS评分为(15.9±8.9)分,其中储尿期症状评分、排尿期症状评分分别为(11.3±7.7)、(7.6±5.8)分。
老年高血压合并BPH患者IPSS评分、排尿期症状评分与24小时动态血压参数均无关(P均>0.05)。储尿期症状评分与24 h-sBP、n-sBP呈正相关(r=0.352,0.396;P均<0.05);前列腺体积与n-sBP呈正相关(r=0.276,P<0.05);与其他动态血压参数均无关(P均>0.05)。
血压控制良好者及血压控制不佳者IPSS评分、排尿期症状评分、储尿期症状评分比较见表1。血压控制良好者及血压控制不佳者夜尿次数分别为1、2次,二者比较,P<0.05。
表1 血压控制良好者及血压控制不佳者IPSS评分、排尿期症状评分、储尿期症状评分比较
注:与血压控制不佳者比较,*P<0.05。
3 讨论
BPH为老年男性的常见病。文献[4]表明,60岁男性BPH发病率大于50%,80岁时BPH发病率高达83%。BPH在组织学上表现为前列腺间质和腺体成分的增殖,宏观上表现为前列腺体积的增大,在临床上表现为下尿路症状。临床中更关注BPH患者的排尿期症状,而忽视储尿期症状。
BPH和高血压病在高龄男性群体中通常同时存在。既往研究[5]表明高血压是BPH的危险因素进一步研究[6]表明,高血压与前列腺相关下尿路症状及严重程度存在正相关,与非高血压的同龄 BPH 患者相比,高血压的BPH患者的IPSS评分更高,更容易发生血尿,更早因下尿路症状接受手术治疗[7]。
然而,Hideaki 等[8]指出,高血压仅与前列腺增生储尿期症状(尿频和夜尿次数)呈正相关,而与总的IPSS评分、排尿期症状无关。本研究结果表明:各项24小时动态血压参数与总IPSS评分、排尿期症状评分均无关;除了n-sBP,其他参数与前列腺体积亦均无相关性。然而,储尿期症状评分与24 h-sBP、n-sBP呈正相关,血压控制不佳者和血压控制良好者间储尿期症状评分、夜尿次数具有统计学差异。
既往研究均采用清晨单次血压评价高血压状态,而本研究采用了24小时动态血压。与单次血压相比,动态血压去除了偶测血压的偶然性,且动态血压包含较多的血压数据,能实际反映血压在全天内的变化规律。本研究首次报道了储尿期症状评分与24 h-sBP、n-sBP相关,而与d-sBP无关。储尿期症状评分与收缩压呈正相关的形成机制是多方面的。一方面,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产生一氧化氮(NO)减少,从而使依赖于NO的血管舒张作用减弱[9],上述作用机制导致高血压患者血压上升。而前列腺腺体周围亦分布有大量的肾上腺素能神经。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α-肾上腺受体在膀胱颈部、前列腺包膜处表达亦增加,激活其受体可导致尿频、尿急症状。另一方面,高血压患者肾小动脉阻力增高,导致肾小球流入动脉阻力增高,从而尿量产生减少。儿茶酚胺具有周期节律性,白天分泌增加晚上分泌减少,因此在高血压患者白天尿量少夜间尿量多,从而引起夜间尿频、夜尿增多甚至尿潴留[10~12]。
本研究尚存在以下几处不足:①病例数较少,结果存在一定取样误差。②IPSS评分具有主观性,老年患者中有部分受试者可能存在焦虑及抑郁的情绪,以及思维能力的下降,导致评分失真。③受试者均在接受降压治疗,高血压药物不统一,可能存在降压药物对IPSS的影响因素。④老年男性前列腺癌发病率较高,本研究受试者均未行前列腺穿刺活检,无法排除合并有前列腺癌。
综上所述,高龄高血压伴BPH患者24 h-sBP、n-sBP与储尿期症状有关。 控制血压可改善高龄高血压伴BPH患者的储尿期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