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家禽业发展的趋势与思考

2018-08-31杨景晁山东省畜牧总站

中国畜牧业 2018年13期
关键词:养殖生产发展

文│杨景晁(山东省畜牧总站)

周键(山东省安丘市畜牧局)

边媛 马红芳(山东省济南市畜牧兽医局)

李福伟 李桂明(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家禽研究所)

我国是家禽养殖生产大国,家禽养殖历史悠久,产业配套体系齐全,是畜牧业的重要支柱,多年来家禽业在保供给、促就业以及出口创汇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从产业竞争力看,家禽业也是我国畜牧业中最具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之一。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家禽业发展也进入一个新阶段,产业内部状态、外部环境、产业功能等都在发生变化。当前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既面临着发展机遇,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一、发展的趋势

从发展历程看,改革开放以来的40年是我国家禽业迅速发展的黄金期,既有市场需求的强大拉动,也有产业政策的巨大推动,更有源源不断的要素投入做基础,同时“创新引领发展第一动力”、“科技第一生产力”、“创新人才第一资源”的作用逐步强化。在这种环境下,我国家禽业发展迅猛,生产模式上实现了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要素驱动上实现了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的跨越,发展导向上正有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步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短期看,还将存在一个由增量转向提质的过渡期、缓冲期,才能真正由增量发展模式全面切换到提质发展模式。

1.发展模式发生转变。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从业者的生产经营理念和生产模式也在发生转变,不少企业主动瘦身,转变了过去数量为王的规模扩张发展理念,将发展资源和要素配置在更擅长的环节和领域。比如,德州扒鸡集团近年来保持稳定的生产规模,而将精力放在提升品牌知名度和产品价值上,益客集团在发展全产业链基础上,重点突出企业在屠宰方面的优势,九联、春雪则在出口上打造自己的核心优势,兖州绿源在生态循环农业上突出特色。在保持白羽肉鸡、白羽肉鸭较高生产性能基础上,不少从业者在探索通过添加中药材、改进饲料配方、延长出栏周期等方式,改善产品风味和品质;文化自信在家禽业上也得到了体现,主要表现为国内家禽遗传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产业化推广(饮食本身就是一种文化,而畜禽遗传资源又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基于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种质战略考虑,国内自主育种有了新突破,蛋鸡高产品种正在摆脱对外依赖的局面,自主培育的中新北京鸭开始市场化推广,商品代生产性能不逊于樱桃谷鸭和枫叶鸭,山东益生引进曾祖代白羽肉鸡,正推进国内自主育种。

2.科技要素渗透深入。白羽肉鸡是我国禽业主导饲养品种之一,其发展与国际接轨,养殖中实现了自动通风、自动控温、自动清粪、自动供料等,料重比降至1.6∶1以下;黄羽肉鸡是我国特色养殖品种,其快速型生产性能逐步接近白羽肉鸡,慢速型、中速型在保持肉质特色和优势基础上,生产水平和效率大幅提高,并实现了集约化、规模化养殖,可生产多种适合市场需求的产品;高产蛋鸡出现了4层至8层的叠层笼养,生产过程实现自动化,料蛋比可达2.1∶1;顺应畜牧业绿色发展的现实需要,肉鸭笼养模式开始发展并得到推广,标准化、集约化养殖水平大幅提升,28日龄料重比可达1.65∶1以下。在养殖生产、技术服务手段、产品交易和质量安全追溯、监管体系等环节,融入了越来越多的信息化内容,如电子商务的应用、电子标识的使用、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等,微生物技术、生物工程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前瞻性、引领性技术,越来越多地渗入到产业链各环节。

3.产业化发展步伐加快。在我国畜牧业发展中,家禽业率先走上了产业化发展道路,温氏、六和、立华、九联、中慧等一大批集饲料生产、养殖、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起步早、发展快,带动了国内肉鸡业的产业化发展;进入21世纪,新希望六和、华英、塞飞亚、益客等龙头企业,率先引领我国肉鸭产业化发展步伐;蛋鸡养殖业供应链日益完善,国内自主育种水平大幅提高,主导养殖品种已摆脱过度依赖引种的局面,蛋品加工开始发展,流通交易环节发展出现了新局面。近几年,养鹅也开始向产业化方向发展,在饲料营养、集约化饲养、屠宰加工与深加工、鹅副产品高值化利用、仓储物流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此外,地方家禽得到了发展迅猛,有了产业化发展趋势。

4.发展动力发生转变。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在我国家禽业发展历程中,很长一段时期矛盾的主要方面在需求侧,侧重产品数量的增长和饲养品种生产性能的提高,这个阶段国外高产畜禽品种和配套饲养技术不断引入,这也是我国经济高速增长阶段解决产品供给问题的必要手段。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一方面,家禽生产供给能力不断提高,产品供给出现了阶段性、结构性过剩;另一方面,人们的消费不断升级,更加注重产品质量和安全,更加关注绿色、生态,优质产品供给不足,动物福利也开始受到关注,并且人们对生态产品的需求日益迫切,为产业发展创造了新的动力。因此,矛盾的主要方面已经转移,由需求侧转向供给侧,对供给提出了新的要求,以高投入促进产业提升、以消费升级带动供给提升,成为一个阶段性特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推动产业发展的主线,与此同时产业发展动力也发生了诸多变化。

5.产业功能不断重塑。产业功能与特定历史阶段的市场需求和发展环境密切相关,最初的家禽生产是零星式散养,被当作一种家庭副业,以满足小生产经济需要为主;随着市场开放和专业化发展,逐步形成独立的产业,满足菜篮子“供给”成为其核心职能;随着社会发展和消费升级、消费多元化以及发展要素的跨界流动,家禽业蕴含的文化价值、休闲体验价值、生态价值、科普宣传教育价值等功能不断凸显,产业链在拓展和进一步延伸,出现了一些新业态,如“终端型”、“循环型”、“体验型”等产业经济形态,除了满足“保供给”外,在畜牧业新六产培育、三产融合发展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人们在重新认识、评价家禽产业、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方面,也发生着变化。当前“乡村振兴”战略开始实施和推动,家禽业的运营特点和多种功能性对促进农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农民生活富裕以及带动文明乡风的塑造等均有积极的作用,因此,今后家禽业在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6.从业结构不断优化。伴随着家禽业向标准化、集约化、专业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以及产业运行环境的变化,从业主体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从生产方式看,家禽业技术密集型特征得到进一步彰显,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已成大势和主流,伴随着养殖业向标准化、规模化方向快速发展,市场竞争能力差、不符合形势发展需要和环保要求的小户、散户大量退出,而新进入行业的绝大多数从业者,一开始就定位于大型标准化、规模化养殖,新型经营主体大量出现,逐步替代传统养殖场户。从产业运营看,当前家禽业已成为资本密集型产业,以高投入促进产业转型提升、实现产出高效是明显特征,同时对从业者的技术、管理、营销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家也在逐步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如环保、用地、税收等政策,客观上提高了行业准入门槛和准入标准,需要具备相当的实力才能进入,社会资本、跨界要素资源等进入行业的势头较猛。总体看,这些新形势、新变化,使养殖单元数量在减少,从业主体结构在调整优化。

二、存在的问题与面临的挑战

随着我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经济步入新常态,家禽业面临的内外环境也发生着重大变化,产业自身还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1.补齐自身短板的压力大。一是品牌带动效应较弱。优质禽产品供给不足,结构性不足与过剩并存,阶段性过剩尤为突出;禽蛋消费较为单一、加工落后,附加值低;产品品质、风味难以满足消费者需求;品牌运营弱、高端品牌少,缺乏特色产品、拳头产品,影响着消费市场的拓展和产业溢价;此外,消费市场培育和品牌消费引导不足。二是生产调控能力滞后。市场配置资源与行政调控相辅相成,才能维持禽业经济良好运转。但我们的宏观调控能力和行业自我调控能力较弱、从业者行业自律意识和共赢共享意识不强,因此,生产盲目无序、低水平重复生产、行业周期性动荡频繁等一系列问题时常发生,制约着产业健康稳定发展。三是运行质量和效率低。多数企业科技水平较低,具有核心技术和核心竞争力的企业较少,比如在种质方面,主导饲养品种对外依赖严重,商品生产中,低水平、同质化生产现象严重,产品附加值不高、议价能力差、利润低,制约产业价值和竞争能力提升。四是产业与环境融合性差。养殖生产与废弃物消纳用地不配套,有机肥开发、应用滞后,无论配套技术体系还是政策保障仍然较弱,种植与养殖两大板块配置错位问题突出,养殖粪污对环境影响较大。特别是近年来环保政策、法规的出台,给产业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

2.外部竞争和风险冲击大。一是国外市场竞争冲击加剧。我们的产业在国际上是开放的,国外禽产品生产效率高、成本低的优势,对我们的家禽业造成了非常大的压力。反观国内家禽业,成本“地板”不断抬升,用工、用地、投入品等成本不断攀高,而在开放的市场环境下短期内难以突破价格“天花板”。二是食品安全风险隐患不断。随着消费转型,人们对产品质量安全更加重视,食品安全事件往往引发消费者恐慌和对产业的不信任;影响消费甚至重创一个产业。我们的食品安全风险控制和保障体系还较为薄弱,食品安全风险还存在多发性、不确定性。特别是现在信息传递便捷、渠道多元,加之信息传递过程中的失真,一旦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对产业的影响难以估量。三是生物安全风险压力不减。疫病问题依然是困扰家禽业的重大风险,几乎每一次大的疫情发生,都会引起生产的大幅动荡,给产业造成重创。我们的生物安全屏障和疫病风险控制能力,无论从整体上还是单个养殖场,仍然较为脆弱,隐患多、风险大,比如生产中抗生素药物的使用,导致细菌的耐药性增强,防控难度加大,而旧病未除、新病增加现象较为常见。

三、未来发展与思考

基于产业基础和当前形势,应积极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按照“抓重点、强弱项、补短板”的工作思路,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在农业、畜牧业现代化进程中始终走在前列的目标定位,做好顶层设计和规划引导,全方位聚合发展要素,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

1.着力挖潜力补弱项,拓宽产业增值渠道。我国地域广阔、生态环境多样、养禽历史文化悠久,禽业发展仍有很大的挖掘潜力,在良种繁育体系、产品精深加工、多功能产品开发等方面还是弱项。当前要立足于经济高质量发展下的市场消费需求特点,从饲养品种、生产模式、产品开发等方面发力,提高供给质量,同时提供更多生态产品。一是良繁体系构建上,以现有的地方家禽品种资源为素材,运用现代育种技术,以高产品品质、低资源利用和低排放为选育目标开展选育工作,培育优良品种、品系,并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龙头企业带动等加大推广应用力度,不断完善良种繁育体系,打造更多具有民族品牌特色的品种和企业,提高种质核心竞争力。二是产品开发利用上,聚力做好禽产品的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延长产业链,补齐价值链,提高附加值,比如一些禽产品除直接作为食品消费外,还可为医药、保健、美容等行业提供原料或初级产品,目前开发较为滞后,同时依托地方品种资源特有的产品品质和蕴含的历史、文化、生态元素,做好高端、特色品牌的创建,顺势打造、推介出一批品牌示范、引领企业。三是产业功能再塑上,当前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城乡融合发展推进,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农村正成为城市多功能农业产品和生态产品供给的主体区域,为城市发展提供着越来越重要的绿色空间与生态支撑,家禽业又是农产品和生态产品供给的重要来源。要依托农村绿水青山、田园风光、乡土文化等资源禀赋,推进家禽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等产业深度融合,提升家禽业的生态价值、休闲价值、文化价值、医养价值等。

2.提升生产供给体系,促进产业提质增效。以构建现代禽业产业体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统领,做好生产调控和政策引导,不断提升产业档次和水平。一是大力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配套相应政策和保障措施,进一步夯实供给体系产出基础,这是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和保障。二是推动养殖场标准化改造,按照“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废弃物处理无害化、监管常态化”的要求,对现有养殖场户改造升级,提高集约化、标准化养殖水平和生产效益。三是大力推行清洁生产,按照“一控两分三防两配套一基本”要求,全面加强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基础设施改造,为养殖废物资源化处理利用打好基础。四是推动生产供给转型,研究市场规律、着眼于消费转型期的市场需求,以需定产,优化饲养品种结构、采用适合的饲养模式,生产适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和养殖品种,在提高产品质量和单位规模效益上求突破。

3.打通种养循环通道,实现绿色健康发展。按照植物生产、动物转化、微生物还原的自然遵循,牵引种植、养殖两大板块相向而行,将畜牧生产活动重新“归位”于农业生态系统内,使养殖废弃物在农牧业生态循环产业圈内再消化,打通种养结合通道,实现农牧共生发展。一是推进种植养殖双向调整。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根据种植承载能力,配置养殖量和养殖规模,使养殖生产能配套废弃物消纳用地,促进种养业在布局上相协调。引导养殖生产向粮经饲主产区、果菜茶优势区和环境容量大的地区转移。率先在蔬菜、果园、茶园、园艺苗圃、优质品牌农产品生产等高效种植业上,推进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二是做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坚持政府支持、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的方针,完善政策措施,撬动更多的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入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处理领域,形成全产业链、培育新产业。集成创新、推广畜禽粪污资源化处理典型模式,完善粪污处理和还田利用技术标准;鼓励种植业与畜禽养殖业联姻,使用腐熟处理的原生态有机肥料;鼓励商品有机肥生产,并借助当前化肥完善的销售渠道和网络来营销有机肥;引导化肥生产、经销者利用好国家产业政策,涉及或转向有机肥生产加工、经营等业务。

4.创新生产组织模式,释放结构组合效应。以构建现代化禽业生产、经营体系为导向,积极创新生产组织模式。一是发展产业化联合体,以龙头企业为引领、专业合作社为纽带、家庭牧场为基础,推动产业化联合体发展,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发展一体化生产经营模式,进一步完善产业化机制,不断增强龙头企业实力和带动能力。二是发展专业合作社,引导从业者根据“自愿参与、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组成各类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提升生产组织化程度和应对市场风险能力。同时,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家禽生产服务业,促进小农户与现代禽业发展有机衔接,让小农户更多更充分地分享到禽业现代化成果。三是创新生产合作模式,企业间要加强联合、协作,如组成各类发展战略联盟,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扬长避短、取长补短,优化资源配置,以集中优势资源做优势环节的方式融入产业化发展中。四是创新利益共赢模式,坚持“共享”理念、践行“共享”发展,不断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将保底分红、股份合作、利润返还等方式,引入产业链利润分配中。比如,可以引导养殖户入股产业链其他环节,从产业链中分享到更多利润,这样也利于进一步调动养殖的生产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下游企业入股养殖生产,这样也有利于解决养殖户的融资问题。通过构建利益共同体,实现多方共赢,尤其要让小农户分享到更多产业增值收益。

5.推动三产融合发展,促进新旧动能转换。聚合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要素,加快三产融合发展。一是强化一产接二连三,推动三产融合。鼓励养殖生产企业往产业链终端延伸,积极发展产品加工、销售、服务等;鼓励、支持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完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合作社向产品加工、流通、销售、服务等下游环节延伸。二是壮大三产接二连一,带动三产融合。通过政策引导、项目带动,引导下游的加工、贸易、服务等企业向上游的养殖环节延伸,自建养殖场或发展养殖合同户,提升原料供给保障能力和产业化水平。三是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引领三产融合。依托国家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推广项目等实施,培育一批懂技术、会经营、擅管理,能引领畜牧业新旧动能转换的新型经营主体,不断增强其开发“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新模式”的能力,使其逐步成为引领三产融合发展的生力军。四是跨界融合发展资源,助推三产融合。通过强化政策激励、挖掘宣传“舌尖”文化、加强产业推介、高端品牌创建、讲好畜牧故事等手段,引导社会资本、现代金融、高水平人才等,能驱动新旧动能转换的资源要素,更多地向畜牧业流动、聚集。五是融入新型技术要素,促进三产融合。通过项目实施、典型引领、示范推广等手段,将大数据、云平台、微生物技术、生物工程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能引领新旧动能转换的现代技术要素向畜牧业生产、经营、服务等领域渗透。通过三产融合发展,推进家禽业向“产业智慧化、智慧产业化、跨界融合化、品牌高端化”方向迈进,实现新旧动能接续、转换。

6.培育现代产业园区,引领新六产发展。现代家禽业产业园区是现代家禽业发展的样板,在现代家禽业发展、转型中有很好的标杆引领作用。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新旧动能转换、培育六次产业为目标导向,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借力国家产业政策,整合资金、项目、人才等发展资源,融入现代科技手段、技术工艺和运营模式,大力发展现代产业园区。

现代产业园区建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力:一是要突出绿色本色,以规模化、集约化生产为基础,以农牧结合、种养循环为发展方向,推进种养废弃物循环再生利用实践不断深入,尽快构建起绿色生产体系,实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二是塑造“四型”业态,依托科技支撑、瞄准市场需求、发挥自身优势,着力塑造“终端型、体验型、循环型、智慧型”业态。三是加快“三链”重构,通过延伸产业链条、补齐断链、构建新链,以实现产业链相加;通过促进一二三产内部深度融合,使产业价值随产业链的延伸逐级倍增扩大,以实现价值链相乘;打通资源和要素融合通道,提高资源要素运行质量效率、降低各环节运营成本,以实现供应链相通。在园区建设、运营中,总结、提炼、形成一些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发展模式并逐步推广,充分发挥园区在产业转型升级、新旧动能转换中的示范、引领作用。

猜你喜欢

养殖生产发展
青山绿水 健康养殖
开发林下养殖吃上瓢鸡“产业饭”
红螯螯虾的养殖技术
黄颡鱼养殖,不变不通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用旧的生产新的!
“三夏”生产 如火如荼
代工生产或将“松绑”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