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离子导入辅助治疗小儿腹泻病临床疗效观察
2018-08-31吴瑾
吴瑾
腹泻病是一组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消化道疾病,为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目前我国小儿腹泻病的发病率依然较高,仅次于呼吸道感染为第2位常见多发病。小儿患腹泻严重危害生长发育,小儿患1次腹泻病,其身高和体质量的发育要落后6个月,所以腹泻病被原卫生部列为我国儿科重点防治和研究的“四病”之一[1]。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夏秋季节尤其易于发病,不同季节发生的腹泻,临床表现有所不同。6个月~2岁婴幼儿发病率高,是造成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2]。小儿腹泻属中医“泄泻”范畴,是以大便次数、数量增多,粪质稀薄如水样为特征的小儿常见病[3]。《幼科金针·泄泻》说:“泄者,如水之泄也,势犹纷绪;泻者,如水之泻也,势惟直下,为病不一,总名泄泻。”认为泄、泻可从便下之势缓、急而分,但临床因泄、泻字义相近,常通称为泄泻。古代医籍对泄泻论述较多,《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湿盛则濡泄”。《素问·痹论》有“饮食自倍,肠胃乃伤。”本科采用传统疗法配合中药离子导入治疗小儿腹泻病,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北京市房山区良乡医院儿科收治的腹泻病患儿64例为研究对象,按抽签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中男17例,女15例;年龄6个月至6岁,平均(3.2±0.6)岁;轻型12例,中型14例,重型6例。对照组中男16例,女16例;年龄8个月至5岁11个月,平均(2.9±0.7)岁;轻型13例,中型13例,重型6例。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情轻重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8版中腹泻病的诊断标准[1]。
1.3 纳入标准 (1)符合小儿腹泻病的诊断标准;(2)年龄6个月至6岁;(3)患儿家属知情同意。
1.4 排除标准 (1)伴有发热症状;(2)入组前已经口服保护胃肠道黏膜、助消化、止泻药,或已经口服补液盐或静脉补液,或有抗生素治疗者;(3)伴有其他方面(心肝肺肾等)方面疾病者;(4)依从性差,不能完成治疗者。
1.5 治疗方法 对照组:应用传统方法治疗即给予口服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蒙托石散,伴有脱水者予以口服补液盐或静脉补液,若存在细菌感染予以口服头孢地尼。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配合中药离子导入治疗。中药离子导入采用北京华医新技术研究所制造HY-D01型电脑中频药物导入治疗仪;治疗时,接通电源,打开机器开关,将浸有炒白术、茯苓、炒苍术、山药等中草药的理疗贴片一贴贴于脐部,另一贴贴于脐部对应的腰椎部,温度调节控制在绿色虚线与红色虚线之间,按Q键使治疗显示灯亮,根据年龄调节所需剂量,20 min后机器自动断电,治疗终止,每日1次。3 d为1个疗程,3 d后评价疗效。
1.6 观察指标 治疗3 d后两组大便次数及性状和两组疗效。
1.7 疗效判定标准 (1)痊愈:治疗3 d内大便性状及次数恢复正常,全身症状消失,无不良反应;(2)显效:治疗3 d内大便性状及次数明显好转,全身症状明显改善,无不良反应;(3)有效:治疗3 d内大便性状及次数有所好转,全身症状有所改善,但改善不明显,无不良反应;(4)无效:治疗3 d内大便性状及次数无好转,全身症状无改善,甚至出现不良反应[4]。
2 结果
2.1 治疗3 d后两组大便次数及性状比较 见表1。
表1 治疗3 d后两组大便次数及性状比较(n)
注:与对照组比较,Z=2.294,P<0.05。
表1结果表明,观察组大便次数及性状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n(%)]
注:与对照组比较,aχ2=5.379,P<0.05。
2.3 两组患儿痊愈时间比较 观察组痊愈时间为(5.0±0.9)d,短于对照组(7.0±1.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76,P<0.05)。
2.4 不良反应 两组均未见不良反应。
3 讨论
小儿腹泻病的病因主要有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大类,而以感染性多见。导致腹泻的发病机制有:因肠腔内存在大量不能吸收的具有渗透活性的物质而致,为“渗透性”腹泻;因肠腔内电解质分泌过多而致,为“分泌性”腹泻;因炎症所致的液体大量渗出,为“渗出性”腹泻;因肠道功能异常而致,为“肠道功能异常”腹泻[2]。中医学对腹泻病早有认识,中医认为:凡脾失调,排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为水样,称为泄泻。临床以大便溏而势缓者为泄,大便清稀而直下者为泻[5]。引起泄泻的原因很多,不外内伤和外感两大因素。外感风寒暑湿之邪,内伤乳食均可影响胃肠功能,致使脾失健运,运化失司,水谷不化,水反为湿,清浊不分,水湿并杂而下,并走大肠而成腹泻。此外,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脾常不足,脾胃虚弱也为发病的内在因素。因此,泄泻发病原因为感受外邪,饮食内伤,脾胃虚弱[6]。《幼幼集成》云:“夫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盖胃为水谷之海,而脾主运化,使脾健胃和,则水谷腐化;而内生气血,以行营卫;若饮食失节,寒温不调,以致脾胃受伤,则水反为湿,谷反为滞,精华之气,不能输化,乃合污下降,而泄泻作矣[7]。”故调理脾胃,为治疗泄泻的基本法则[8]。
对于腹泻病的中医治疗,以汤剂药力最好,医生根据病情,辨证施治随症加减,针对性强。但汤剂的缺点是煎药费时费力,煎出的药液量较大、味较苦、患儿服用较困难[9]。中药离子导入法克服了这一缺点,其起效快,药效强,疗程短,方便患儿。其应用通过不同配伍的浸有炒白术、茯苓、炒苍术、山药等中草药液的理疗贴片,放置患儿皮肤,利用直流电将药物离子通过皮肤导入人体的一种现代外治法。中医认为人体皮肤腠理与五脏六腑相贯通,药物可通过体表、腠理到达脏腑,起到调整机体、抗病驱邪的目的。中药离子导入就是将药物通过体表皮肤各层,进入人体脏腑,以达到调理脾胃、祛除湿邪。其中药离子经皮透入人皮肤和组织膜,进而达到脏器和循环,使药物渗透吸收快,作用直接,从而达到治疗目的。消除了口服给药导致的药物利用度下降问题,也没有药物对胃肠道刺激的弊端,避免药物在人体肝脏的“首过效应”。中药离子导入既有穴位的刺激作用,又有中药的治疗作用,同时发挥直流电本身扩张血管,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等功效从而使疗程缩短,效果满意。本研究表明,中药离子导入,能够克服小儿腹泻病利用胃肠给药有诸多不便和困难,本方法方便无痛苦,无毒副作用。能更好的发挥中药治疗小儿腹泻病的作用途径,治疗效果明显,值得推广应用和进一步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