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顺风车 该有社交功能吗?

2018-08-30

南方周末 2018-08-30
关键词:乐清顺风反方

2018年8月24日,一位20岁的温州乐清姑娘乘坐滴滴顺风车被奸杀,这距5月21岁空姐顺风车遇害案刚过去3个月。对此,滴滴先是表示“未来平台上发生的所有刑事案件,滴滴都将参照法律规定的人身伤害赔偿标准给予3倍的补偿”,随后又公布三项决定:自8月27日零时起,在全国范围内下线顺风车业务,内部重新评估业务模式及产品逻辑;客服体系继续整改升级,加大客服团队的人力和资源投入,加速梳理优化投诉分级、工单流转等机制;免去黄洁莉的顺风车事业部总经理职务等。顺风车该有社交功能吗?顺风车该继续存在吗?

正方:

遇害的空姐与乐清姑娘都挺不幸的,但都属偶发事件,不能简单归咎于滴滴顺风车平台本身。从业务逻辑上来看,从网约车平台打车并不比路边招手打出租车或打黑车要危险,因为网约车平台掌握车型、车牌及车主与乘客的身份信息,甚至包括上下车时间、地点与行车路线,而且车主与乘客知道平台知道这些信息。这种信息的可追溯性本身就是最好的安全保障。只可惜空姐与乐清姑娘都遭遇了不幸,但行凶者很快被找到并被抓获,就说明信息是可追溯的。毕竟谁也没法杜绝一切犯罪。

反方:

滴滴顺风车是2015年上线的。当时,本次被免职的顺风车事业部总经理黄洁莉,为顺风车描绘了这样的场景:“过去你每天在路上两个小时,对于你的人生来说是消耗,但现在通过顺风车你可以认识比较靠谱的人,获得好的社交体验,它就变成了一种收益。这是从来没有存在过的一个场景,就像咖啡馆、酒吧一样,私家车也能成为一个半公开、半私密的社交空间”,“这是一个非常有未来感、非常sexy的场景,我们从一开始就想得非常清楚,一定要往这个方向打”。乘客以为打的只是顺风车,但平台把乘客信息开放给司机,并诱导司机把密闭空间当成猎艳场所,势必吸引大量动机不纯的顺风车主,发生恶性事件,平台岂能免责?

正方:

首先,通过顺风车的一段旅程,让乘客和车主有机会结识更多志趣相投的朋友,这种社交功能确实是有现实需求的。其次,郑州空姐遇难事件发生后,滴滴在5月16日公布了整改措施:顺风车下线所有个性化标签和评论功能;合乘双方的个人信息和头像改为仅自己可见,外显头像全部为系统默认的虚拟头像;车主每次接单前必须进行人脸识别等。滴滴也在改进。

反方:

顺风车的正常业务逻辑不应该是顺道拼车并与乘客分摊油费吗?要搞什么社交?快车、专车车主是不能挑选乘客的,顺风车主可以根据平台提供的信息挑选乘客,一个密闭空间+男性车主+女性乘客,其中蕴含的风险是不言而喻的。根据媒体报道,滴滴顺风车在郑州空姐遇害事件风头过去之后,又重新悄悄将乘客个人信息从默认隐藏改成了默认公开,还是念念不忘社交功能,说什么“未来平台上发生的所有刑事案件”都给三倍赔偿,难道还想有第三起?

正方:

可能是这样的逻辑:如果是分摊油费性质的纯顺风车,因为费率比快车低很多,车主注册积极性不大,业务量很小,对平台增加不了多少估值,但如果加上了社交元素的顺风车,就会激励车主大量注册,做大业务量,大大增加平台估值,覆盖稍微增加的恶性事件赔偿不在话下。

反方:

看来,发生空姐与乐清姑娘这样的遇害事件后,司法上应加大对平台的惩罚性赔偿力度,否则平台因一项业务估值增加N个亿,乐意发生恶性事件后“参照法律规定的人身伤害赔偿标准给予3倍的补偿”。顺风车就只应是顺风车,警惕滴滴在风头过后又悄悄上线社交功能。

(主持:倪艳)

【点评者说】顺风车应继续存在吗?可以争论。但基本共识是,有社交元素,车主可看到乘客性别、年龄等信息并可挑选乘客的“顺风车”就不应该存在。平台应该有基本的道德底线,且应依规将数据交给监管部门自觉接受监管。

猜你喜欢

乐清顺风反方
只见来船是顺风
夜渡
《初心往事——乐清革命故事选》出版
辩论赛
一次精彩的辩论会
梦不是反的
“美丽乐清”全国摄影大展入围作品选登
元旦辩论会
杨枊杨柳条条
取胜顺风顺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