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出组合拳??决胜攻坚战

2018-08-30王英楠

实践·党的教育版 2018年7期
关键词:四子王旗乌兰察布易地

王英楠

乌兰察布市地处老少边穷地区和生态脆弱区,土地贫瘠,再加上基础设施落后、交通不便等因素,一直是贫困高发地区,也是我区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伴随着“决胜脱贫攻坚战”的嘹亮号角,乌兰察布市按照“六个精准”“五个一批”的要求,大力实施“十大扶贫工程”,今年将实现4.5万人稳定脱贫。

搬迁整合——

挪“穷窝”拔“穷根”

一条条水泥路宽阔平坦,一栋栋楼房错落有序,一个个居民笑逐颜开……走进化德县长顺镇新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这里处处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新农村景象,居民们在这里尽情享受着搬迁后的幸福生活。

為了让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化德县委、政府在推进易地扶贫搬迁过程中精准施策,紧紧抓住“往哪搬”这个关键,着力解决“搬出来干什么”这个难题,为贫困户量身定做了往县城、条件较好的中心村、互助幸福院搬迁的“三三制”城乡统筹一体化脱贫路径,探索出一条“易地扶贫搬迁+”的脱贫新渠道,有力地推动了脱贫攻坚进程,实现了贫困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过得好”的目标。

2016年底,第二批搬迁入住的董布龙,分得一套60多平方米的新房。他说:“这套房子只花了5000元的配套费,每年还能享受到煤补、电补等。”董布龙过去住的是30多年前盖的土坯房,已经破烂不堪,夏天漏雨冬天漏风,现在的小区宽敞明亮,环境舒适,交通便利。

对于像董布龙这样的易地搬迁户来说,改变的不仅仅是居住环境,更为重要的是生产方式的变化。为了解决搬迁户“搬出来干什么”的问题,化德县把产业带动作为精准扶贫的主攻方向和根本性举措,不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坚持以产定搬,挪穷窝和换穷业并举,安居与乐业并重。对于仍生活在农村的人们,通过盘活耕地把原本闲置在村民手中的荒山荒坡进行生态恢复或流转给企业进行适度规模经营,变成稳定的收入来源。对于走进县城的贫困户,依托服装这一县域劳动密集型主导产业,组建 “脱贫车间”,让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实现稳定就业。

目前,全县累计投入7.5亿元,建成扶贫移民楼9697套,为2.35万人解决了住房问题;累计投资1.2亿元,建成集中安置点19处,转移1526户、4388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794户、2121人;累计投资1.5亿元,在条件较好的中心村建成互助幸福院72处,集中供养有生活能力、无生产能力的60岁以上老人6092户、7803人。

同样是解决贫困户的安居难题,察右前旗全面推进小村整合和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曙光村就是易地搬迁的典型代表。2016年,曙光村作为移民新村在黄茂营乡拔地而起,通过“一房一院一棚”的建设模式,安置附近自然村落的农牧民250户。当年69岁的贫困户柴有功和老伴儿搬到了移民新村。“以前贫困户的帽子压得我喘不过气来,自从搬到新房后,居住环境变好了,在家门口的加工厂打工让我们赚了不少钱,去年就脱了贫。现在的好日子,是‘搬出来的。”柴有功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察右前旗辖5镇4乡,120个行政村、697个自然村,其中174个自然村地处偏僻、资源匮乏、基础设施落后,常住户不足30户,共涉及3458户、7601人,其中列入易地扶贫搬迁的建档立卡贫困户1232户、2711人。在充分尊重村民意愿的基础上,结合小村整合和易地扶贫搬迁工作,通过向幸福院、中心村靠拢,2016—2017年累计安置易地移民贫困户2513人,涉及8个乡镇、50个安置点。

解决了居住难题后,察右前旗将着力点放在解决“两个怎么办”的问题上。搬出来收入怎么办?旗委、政府紧紧围绕蔬菜大棚、生猪、肉牛、特禽养殖等优势产业,通过推行“贫困户+产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专业合作社+农户”“贫困户+资产收益”等模式,确保户户有产业,同时推动全旗农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搬离后原有的承包耕地怎么办?经统计,220个搬迁村涉及耕地9.4万亩,为了让村民没有后顾之忧,组建成立了农业开发公司,对搬迁村庄的土地统一流转、统一招商,现已流转2.8万亩。还通过引进企业种植中药材和经济林,拓宽了贫困人口的增收渠道。

对于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的贫困地区,要想彻底拔掉“穷根”,就得换个环境谋发展;要想真正脱贫致富,还得跟上配套脱贫举措。乌兰察布市各地通过扶持后续产业,改变“输血式”扶贫方式,增强贫困村、贫困群众的自我“造血”功能,确保贫困群众稳步增收,彻底拔掉“穷根”。

产业带动——

找“门路”拓“渠道”

史龙宝曾是四子王旗查干补力格苏木巴音嘎查贫困户,六七年前,他与内蒙古赛诺种羊科技有限公司签订单培育杜蒙肉羊,由于缺乏资金,只养了几十只。自打参与了旗政府和龙头企业组建的“政银企合作”后,开始在银行贷款,扩大养殖规模,收入翻了几番,过上了小康生活。

在精准脱贫攻坚战中,四子王旗探索创建了“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三位一体扶贫模式,实现了龙头企业壮大、合作社发展、贫困户增收的多赢局面。内蒙古赛诺种羊科技有限公司是旗里的龙头企业,通过这种合作经营模式,与牧民签订了杂交羔羊回收合同。对拥有150到200只蒙古母羊的牧户,投放杜泊种公羊,公司无偿提供胚胎和胚胎移植技术。当杂交出的杜蒙羊体重达到40公斤时,公司以活重每公斤20元的价格回收。当地蒙古羔羊4月龄体重20公斤左右,而杜蒙羔羊4月龄体重高达40公斤,这两种羊每公斤的市场价格相差无几,每养一只杜蒙羊可比蒙古羊增收二三百元。三位一体扶贫模式,让赛诺种羊公司带动了4000余户农牧民增收,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赢”。

2017年4月17日,由四子王旗政府牵头,乌兰察布市邮政储蓄银行、内蒙古财信农业担保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赛诺种羊科技有限公司和内蒙古中加农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参与的四子王旗政银企合作带动贫困户脱贫签约仪式在四子王旗举行。政银企合作,由两家龙头企业分别辐射带动1000户贫困户,旗政府提供风险保证金并负责贴息,银行向贫困户投放小额扶贫贷款,贫困户带资入股赛诺种羊公司和中加农业公司两家企业,企业每年向贫困户定期分红,从而实现政府、银行、企业和贫困户四方共赢。

2011年成立的中加农业公司,是“农”字头重点龙头企业。过去大多数农户种植的商品薯,行情好时1吨价格大概是1400元。中加农业公司带动农民种植新研发的种薯,价格上涨了40%以上。通过政银企合作,政府将扶贫专项资金2000万元和建档立卡贫困户向银行贷款的5000万元捆绑交由中加农业公司进行扩大生产经营使用,银行贷款期限为4年,到期后由公司负责偿还银行本金、政府实施贴息、担保公司担保,然后每年给贫困户分红,这样不仅能确保贫困户有稳定的收入来源,还可实现持续脱贫。

产业扶贫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走进内蒙古蒙驼王服裝有限公司,此起彼伏的缝纫机声,声声入耳,员工们正有条不紊地缝制衣服。这样的一个服装厂,“养活”了110多个贫困户。长顺镇德善村是蒙驼王下设的一个“脱贫车间”,共吸纳了46人就业,其中贫困人口42人。正在缝制驼绒裤的陈志芳是村里的贫困户,她说:“以前收入少得很,就靠在家务农,现在在‘脱贫车间打工,每月能赚2000多元钱,没想到不出村也能打工赚钱。”

2017年起,化德县因地制宜,结合当地羊驼绒服装产业用工需求大的实际,在全县6个乡镇,投资1800万元建设了62个“脱贫车间”,由县政府统一规划,为每个车间投资15万元购买设备和公益性岗位支出;村委会将集体闲置房屋作为厂房,设备和厂房作为村集体资产入股;企业提供流动资金、原料、技术,负责员工培训、产品销售等日常经营,盈利由村委会和企业按比例分成。目前有28个车间已投入生产,车间全部投入运营后,预计可提供就业岗位1800多个。

产业扶贫,关键是培育贫困户的自我发展能力,让贫困群众心热起来、身动起来,靠自己的双手摆脱贫困。乌兰察布市的产业扶贫,根据地区特色,把政策、资源等精准地指向了贫困户,各地先后推出了政银企合作、“脱贫车间”等精准做法。

精准兜底——

断“病根”托“底线”

在察右前旗,9岁的女孩张坤已经能够自己行走,去年12月时,她还躺在自家的炕上一动也不能动。张坤2岁那年被确诊为脑瘫、双侧高位髌骨、双膝关节屈曲畸形、先天性脊柱裂,高昂的治疗康复费用使张坤家债台高筑,成为察右前旗因病致贫的典型。2016年,察右前旗卫计委制定了新的健康扶贫方案,落实了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行就医预付款制度。

得知消息没几天,张坤的父亲张建军就准备好相关材料,来到旗卫计局签订了协议书。2017年2月27日,第一笔垫付基金5万元由帮扶干部存到了就诊医院。张建军说:“住进北京的医院没多久孩子就做了双下肢畸形矫形手术,由于术后费用不够,住院9个月先后3次联系帮扶干部许林共申请了13万元的垫付基金。”从北京回来后,张建军享受到了精准扶贫户住院“一站式”报销服务,一个星期左右就完成了报销。张坤在乌兰察布市残联的帮助下,住进了乌兰察布市残疾儿童康复中心,在那里享受免费的康复治疗。

察右前旗卫计局局长栗常青介绍,针对无力承担高额医疗费和赴区外就诊住院无力交付押金的贫困患者,扶贫办筹集了500万元为患者垫付治疗费用。患者出院结算报销后,再将扶贫办前期垫付的押金归还。截至目前,扶贫办共垫付316.5万元。

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是脱贫攻坚的“硬骨头”。察右前旗全面落实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出台的各项健康扶贫政策,建立起医保、商业保险、民政、慈善救助基金“一站式”报销机制,进一步提高报销比例、简化报销流程。对所有贫困人口实行免费体检,为其购买医疗商业保险,实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覆盖。对慢病患者,开展“菜单式”用药和“派送式”购药服务,为患者确定购药目录和数量,按月送药、按月巡诊,药品实行零差率销售,实行直报制度。对大病患者,在旗里医院治疗的实行先诊疗后付费,外出就医交不起住院押金的,由旗政府安排住院垫付金,报销后归还。报销实行“一站式”服务,患者只需把相关材料交到专设窗口,由医保、商业保险、民政、慈善救助基金联合报销。对重特大疾病患者,通过京蒙对口帮扶平台,与北京航天中心医院、北京市大兴区医院建立帮扶合作关系,开通“绿色通道”,减少患者就医环节,14名贫困人口通过“绿色通道”进行了手术治疗。

和察右前旗一样,乌兰察布市的其他旗县还有许多人像李桂英这样受益于健康扶贫政策。四子王旗大黑河乡蒙家村的贫困户陈世武,由于长年弯腰干农活,腰板明显变弯,并伴有腰椎间盘突出和腰椎管狭窄症,直到去年他连站也站不起来了,疼痛让他坐也不是,卧也不是。“去年旗医院请回自治区附属医院的专家给我做了手术,共花费7万多元,再加上我老伴儿双膝都做了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又花了8万多元,两个人17万元的医药费,报销后个人只出了1万多元。真的谢谢国家的好政策,现在的新闻我一天都不落,还经常用手机看新闻,时时刻刻关注国家的惠民政策。”陈世武高兴地说。做完手术的老两口摆脱了病痛,精神抖擞,总是笑呵呵的。

四子王旗实行的是“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医疗保险+商业保险+民政医疗救助+民政大病慈善医疗救助+健康扶贫基金”的精准扶贫模式,对于贫困患者,在政策范围内报销后超出的部分,四子王旗投入500万元设立了健康扶贫基金,自2017年1月1日起,健康扶贫基金给予兜底式救助。2001—10000元补偿80%,10001—20000元补偿85%,20001元以上的补偿90%。在实施好原有普惠性政策的同时,四子王旗建立了大病住院治疗“绿色通道”,实现费用报销“一站式”服务。同时,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新农合个人缴费部分由旗财政按人头定额补贴60元。

据四子王旗卫计局负责人介绍,四子王旗因病致贫人口占全部贫困人口的40%。现在,全旗贫困人口慢性病和大病报销比例达到90%以上。仅今年1至4月底,当地共为1529名贫困人口报销医疗费914.9万元,还为2017名贫困户送医送药补贴资金85万元。

脱贫路上不能落下一个群众,对于有生产条件的群众,可以因地制宜、因人施策,鼓励他们自力更生摆脱贫困。但对于那些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贫困人口,乌兰察布市将健康扶贫作为兜底之策,打出组合拳,切实织密了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医疗保障网,让医疗健康扶贫政策惠及到每一个贫困人口。

猜你喜欢

四子王旗乌兰察布易地
乌兰察布玛珥式火山口群的发现与研究
“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建设任务全面完成
陕西易地扶贫搬迁报告
四子王旗马铃薯种植的气候条件分析
内蒙古四子王旗干旱变化特征及与植被覆盖关系研究
中钢黄金珠宝考察乌兰察布
乌兰察布之夜
《全国“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四大看点
易地扶贫搬迁将投入6000亿元
2016年乌兰察布市一次罕见寒潮天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