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系列问答
2018-08-30
如何理解关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
重大战略部署?(三)
党的十九大报告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全面部署。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
围绕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报告提出了5个方面的重点任务: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
如何理解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这是在深刻把握我们党领导意识形态工作长期积累的宝贵经验,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创造的新鲜经验基础上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充分反映了我们党对意识形态工作规律的认识和把握达到一个新的境界。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进一步发展壮大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要在以下6个方面着力。
第一,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社会主義意识形态的旗帜和灵魂。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必须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要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坚持问题导向,聆听时代声音,深入推动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发展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更加鲜明的时代特色、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使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展现出更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
第二,加强理论武装。这是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的关键所在。当前加强理论武装,最重要的任务、第一位的要求,就是要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推动广大干部群众全面学、系统学、深入学,深刻领会这一思想的时代背景、科学体系、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历史地位,切实做到学而信、学而用、学而行。理论研究是强化理论武装的重要支撑,要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加大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力度,不断推出有深度、有说服力的研究成果,帮助人们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更好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第三,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巩固壮大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离不开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要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指导地位,紧紧围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坚持体现继承性民族性、原创性时代性、系统性专业性,繁荣中国学术,发展中国理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第四,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任何一种理论要产生广泛影响,既要有独特的思想魅力,又要有先进的传播手段。从一定意义上说,意识形态建设就是传播能力建设。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适应新形势下传播形态、传播格局的深刻变革,推进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深度融合,着力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竞争力强的新型主流媒体和新型媒体集团,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推动我国整体传播能力有一个更大的提升。
第五,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互联网是意识形态工作的主阵地、最前沿,必须把互联网建设管理运用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做大做强网上正面宣传,改进创新网上正面引导,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使网上正能量更充沛、主旋律更高昂,推动网上网下形成同心圆。要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依法依规加强管网治网,推动形成风清气正的网络生态。
第六,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建立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是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的重大举措。要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媒体,切实抓好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决不能让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旁落。要加强阵地建设和管理,认真贯彻主管主办和属地管理原则,使各类意识形态阵地始终成为传播先进思想文化的坚强阵地,决不给错误思想观点提供传播渠道。
如何理解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做到这一点,关键要抓好以下4个方面。
第一,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文化最深层的要素,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引领和主导。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国民教育之魂,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紧密结合,使之融入教育教学、校风学风,引导广大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精神文明创建的根本任务,体现到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各个方面。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全过程,用鲜明的底色、精彩的故事、生动的形象,告诉人们什么是应该肯定和赞扬的,什么是必须否定和反对的,潜移默化地增进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和践行自觉。
第二,善于运用法律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律是底线的道德,也是道德的保障。以法治承载道德理念,道德才有可靠制度支撑。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必须重视运用法治的力量、制度的力量。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互结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全过程,贯穿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方面,在全面依法治国实践中实现良法善治。
第三,坚持全民行动、干部带头,从家庭做起,从娃娃抓起。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社会的共同任务,必须动员全民共同参与、共同行动,使之成为全体人民日用而不觉的行为准则。要推动党员干部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实际行动影响群众、带动群众。要把家风建设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重要抓手,运用生活化的场景、日常化的活动、具体化的载体,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家庭中生根。要教育引导广大少年儿童从小学习做人做事,争当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小模范。
第四,大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丰富营养,以增强生命力、塑造力、感召力、影响力。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如何理解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强思想道德建設。”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国家的繁荣强盛,一个民族的文明进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思想道德水平。党的十九大对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作出重大部署,强调要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这为新时代推进思想道德建设指明了努力方向,提出了新的目标任务,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切实贯彻落实。
要紧密联系实际,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开展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行动。推进诚信建设和志愿服务制度化,强化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奉献意识。
如何理解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多次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明了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地位作用、时代使命、方针原则和目标任务,为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指明了方向。党的十九大就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专门作出部署,对于我们坚定信心、乘势而上,进一步做好文艺工作,推动文化繁荣兴盛,具有重大意义。
第一,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社会主义文艺是人民的文艺。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天职,更好地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
第二,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必须繁荣文艺创作。创作生产优秀作品是文艺工作的中心环节,也是文艺工作者的立身之本。要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努力创作生产更多体现中华文化精髓、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符合世界进步潮流的优秀作品,努力筑就新的文艺高峰。要创造更好的条件,引导文艺工作者加强现实题材创作,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
第三,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必须倡导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抵制低俗、庸俗、媚俗。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承担着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职责,必须正确处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社会价值和市场价值的关系。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当两个效益、两种价值发生矛盾时,经济效益要服从社会效益,市场价值要服从社会价值,不能让文艺变成沾满铜臭的市场奴隶。
第四,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必须加强文艺队伍建设。要把加强文艺队伍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造就一大批德艺双馨名家大师,造就一大批有影响的领军人物,努力建设一支宏大的能够从“高原”攀上“高峰”的文艺队伍。
如何理解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是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保证人民文化权益的必然要求,也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推动文化繁荣兴盛的应有之义。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并对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作出重大部署。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对于实现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对于提高文化引导力、创造力、竞争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必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要求,认真总结这几年文化体制改革的新鲜经验,坚持正确改革方向,完善改革思路,抓住重点难点,创新改革举措,坚定不移把文化体制改革引向深入。要着力加强制度创新,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加快构建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体制机制。
(责任编辑/高旭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