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济视域下搞好秦安泰山庙古建筑的途径探索

2018-08-30秦志锋

中国科技纵横 2018年14期
关键词:保护途径

秦志锋

摘 要:甘肃省秦安县泰山庙古建筑是集传统、宗教、民俗、建筑、雕塑、自然风光为一体的独特的凤山文化,是体现泰安文化内涵的重要标识。泰山庙古建筑的保护,不仅涉及建筑本身,还与地方经济、市场需求、社会、人文风貌以及历史渊源等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大力发展经济时代,加强泰山庙古建筑的保护与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甘肃秦安;泰山庙古建筑;保护;途径

中图分类号:K87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8)14-0233-02

1 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与繁荣,古建筑在经济视域中发挥出多方面的功能,集传统、宗教、民俗、建筑、雕塑、自然风光为一体,负载着民族历史文化,体现着民族信心,增强着人们的审美意识,带动着当地经济与旅游业的发展。甘肃省秦安县泰山庙古建筑群就是如此,在甘肃久负盛名,位于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城东凤山上,建筑面积17000平方米。泰山庙宇群倚山负势,随势设景,古朴典雅,画意幽微,融中国古典庭院园林建筑风格之精华,集道、儒、佛三家文化于一身,涵盖了古建筑文化、民间神道文化、楹联牌匾文化,映射出羲里娲乡古成纪深厚的历史人文信息。泰山庙现存的庙宇均系清代以后补修的。泰山庙的殿、厦、亭、楼,是按照凤山山梁的自然地形,建造在拾级面上的6个山峦台阶上,合为建筑群。其间萦绕勾栏,盘曲石径相通连。根据明代胡缵宗《秦安志》和清代孙海《秦安县志》考证,泰山庙始建于元大德之前。数百年的发展过程中,泰山庙多次遭受灾害和自然侵蚀,也多次修整和扩建,现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泰山庙放射出灿烂的历史文化价值,为了将它发扬光大,多年来在政府与人民的强力支持下,修复了泰山庙,使全庙焕然一新。庙内重修了登山石阶通道和殿宇,第一台到第二台的雨道全是用条石铺砌的状如“之”字形的盘曲台阶,两边还建有水泥嵌花栏杆和乳白色华灯。庙内安装了水电设施,新植松柏、冬青花木。殿宇内大都新塑有精美的佛像,墙壁上新绘有书画,书写遒劲,画工精巧。有着很高的观赏与学术价值。泰山庙古建筑承载了丰厚的文化内涵,可以说是一种秦安文化精神的体现,从某种程度上來说它见证了一座城市千百年来的沧桑巨变,也是一座城市历史的印记。一旦古建筑遭到破坏,不仅失去了一座城市的见证者,并且也对我国文化遗产造成损失。泰山庙古建筑存在的意义在于其自身的历史遗迹和内涵。应该重视内在的文化内涵,真正发挥古建筑承载历史文化的作用。

在当今经济繁荣的大背景与视域下,如何搞好泰山庙古建筑的保护工作呢?笔者现结合工作实践谈一些认识。

2 强化管理、明确责任

泰山庙古建筑是我国历史文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文化资源和地域精神的重要载体,也是秦安县发展旅游文化产业的重要依托。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和《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精神,需要进一步加强对我县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领导,明确各级各部门职责,落实文物保护的法定责任,切实做好文物保护工作。

一是要明确责任。根据文物保护法要求,秦安县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文物保护工作,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要亲自抓,政府文物职能部门要认真履行文物保护工作职责,监管协调各有关单位、乡镇、村委会认真做好日常看管保护工作,确保文物有人看、日常有人管。通过建立这种责任管理体系,使县、乡、村三级明确责任,各司其职,落实好政府的领导责任、文物部门的监管责任,相关部门的配合责任,基层文保机构和保护员的看护责任,防止文物被毁被盗。

二是要建立文物安全巡查制度。将文物保护单位、文物收藏单位列入当地治安综合治理安全防范体系。文物、公安、消防等有关部门要认真搞好文物点的监督检查;督促文物单位制定安全防范预案,建立健全巡查制度,明确责任,切实保障文物安全。

三是要建立文物保护的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制度。加强文物的日常管理,监测文物的保护状况,各级政府要对文物职能部门的监管人员以及文物点的看护人员定期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与奖惩挂钩。考核不合格的坚决辞退,玩忽职守造成文物受损、丢失等责任事故的要严肃组织纪律,情节严重构成违法犯罪的,移交司法部门处理。

3 预防灾害侵袭

要充分估计各类灾害对文物古迹和游人可能造成的危害,制订应付突发灾害的周密抢救方案。对于公开开放的建筑和参观场所,应控制参观人数,保证疏散通畅,优先配置防灾设施。在文物古迹中,要严格禁止可能造成重大安全事故的活动。

文物古建筑在建筑设计上就有着明显的防火缺陷,建筑与建筑之间的间距很小并且没有消防通道的设计,而且也因为这些原因在现代来讲无法设立防火墙的措施,由于文物古建筑本身的易燃特性并且在设立消防应急措施上极其困难,使得一旦出现火灾问题,对于扑救工作来讲非常困难,木质材料遇到火灾在火灾温度和蔓延速度上都非常快,使得扑救工作的工作环境和安全问题都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和挑战。

对于在文物古建筑工作的相关人员,以及与文物古建筑有关的相关人员,在消防安全方面要加强教育和培训,其内容有消防的重要性、预防火灾方法、发现火情的处理办法,以及灭火的相关技能,使得相关人员具备相应的意识基础和技能,提高文物古建筑的保护能力。

(1)建立组织,明确责任,结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文物古建筑单位成为消防小组,具备专职消防队或消防员,并具备相应的完善的消防灭火预案及相关管理制度,从而将职责落实到实处,落实到个人,进而保障文物古建筑在隐患发生时能够快速有效的控制并扑灭火情。(2)加强设施建设,配备灭火器材,结合不同文明古建筑所处位置的特点,具备相应的灭火应急措施,如偏远地区的文物古建筑具备防火蓄水池,配备沙土、水桶等,处在闹市的文物古建筑安装火灾自动报警、自动灭火系统等。进而做好防火灭火的基础工作,随时警惕并防止火灾的发生,为文物古建筑的消防安全工作做到有备无患。

4 培养古建筑保护人才

对于提高认识并严格各项机制章程的工作的开展和实施结合以下几个方面:随着我国经济与旅游业的发展,国家在对古建筑保护方面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因而古建筑保护人才的需求量也随之增加,需要培养大量的技术人才,对古建筑形成系统的保护,使其不再在地方政府主导的政策下开展保护工作,而是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进行古建筑的保护工作,虽然在本质上地方政府与国家政策并没有较大的区别,但却在古建筑保护的效果与质量上有所提升。地方主导古建筑保护人才技术水平普遍较低,而国家政策支持的古建筑保护人才,则具备较强的专业水平,对于问题的处理更为全面。因此,秦安地方政府要提高对秦安泰山庙古建筑保护人才的培养,这是加强保护秦安泰山庙古建筑的又一重要措施。

5 提供基本经费保障

经费不足是文物保护工作中遇到的最大瓶颈,要做好文物保护工作,就必须加大投入。按照文物保护法规要求,各级政府要将文物保护工作经费纳入各级政府财政预算,设立“文物保护专项经费”,并随财政收入的增长而逐年增加,为文物保护工作的开展提供基本经费保障。县级可根据各自的文物保护状况,每年拿出一定经费对文物进行抢救性维修。有文物保护任务的乡(镇)、行政村,要根据各自经济状况,也有义务拿出一定的经费用于文物保护。文物部门要对全市文物抢救性项目进行摸底,制定年度维修计划和方案,并将每年需要维修的文物单位抢救项目列入年度目标,报请财政部门列入年度预算。认真组织实施,确保每年维修一批濒临危险的文物。

6 加强宣传,调动人民群众的参与意识

要对广大人民群众加强泰山庙古建筑群文物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把文物保护宣传教育做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普法教育的重要内容,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文物保护意识,营造良好的文物保護工作社会氛围。公众的参与有利于古建筑的保护和利用向科学、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政府要建立公众参与的政策,提高公众对古建筑的保护利用的热情。公众参与的缺失使他们对政府的保护行为冷漠,从某种程度上说和政府的引导方法不当有关。首先,建立维护区域内原居民参与的制度。

7 搞好环境治理与维修

环境治理是泰山庙古建筑防止外力损伤,展示文物原状,保障合理利用的综合措施。治理的主要工作有:清除可能引起灾害和有损景观的建筑杂物,制止可能影响文物古迹安全的生产及社会活动,防止环境污染造成文物的损伤,营造为公众服务及保障安全的设施和绿化。服务性建筑应远离文物主体,展陈、游览设施应统一设计安置。绿化应尽可能恢复历史状态,避免出现现代园林手法,并防止因绿化而损害文物。

泰山庙古建筑要经常性维修。(1)重视经常性维修。单体古建筑要根据年限进行经常性的维修,比如:屋面的扫漏补瓦、梁柱支顶加固、室内外排水疏导、门窗构件的替换等要重视。把经常性维修的周期用文字记录下来,避免小毛病蔓延成大问题。只有这种方法才使它保持健康状态。在古建筑保护管理工作中,必须遵守“不得改变原状”的原则。在维修、修缮工作中把它具体化就是遵循:保持现状、恢复原状、修旧如旧的原则。(2)形成文字记录、落实责任。对于每一次的维修日期、维修情况、维修部位要做详细的记录。同时管理人员要定期检查,要把问题落实到人,责任落实到人。也便于管理者对古建筑的状况有个清晰的认识,发现规律。

总之,古建筑的保护与维修,不仅涉及建筑本身,还与地方经济、市场需求、社会、人文风貌以及历史渊源等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随着时代和社会的进步,古建筑原有的使用功能已经被退化,而其在历史、科学、艺术等方面的价值则逐渐超越了自身初期的利用价值。利用好古建筑文物的研究价值和观赏价值,正是古建筑价值良性利用。甘肃省秦安县泰山庙古建筑是体现天水文化内涵的重要标识,泰山庙古建筑作为中华民族灿烂文化中的一页,记录了秦安历史发展的一些过程,同时见证了秦安在中国历史发展中作出过的重要影响与作用,是中华文化的写照,是民族精神的重现,民族信心的展示,对其进行保护与维修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存历史遗迹,更好的开发与利用,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新.中国古建筑维修保护价值观[J].中国文物科学研究,2014,(2):21-25.

[2]魏春芳.古建筑修缮的原则相关问题研究[J].神州旬刊,2016,(4):181-181.

[3]李玉姬.城市历史建筑保护对策研究[J].城市观察,2014,(5):53-59.

[4]赵琨,范韬.浅析古建筑保护措施的合理性[J].福建建筑,2013,02(16):29-30.

[5]成晓军.浅论城镇化与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开发之间的关系问题——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J].惠州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4(16):5-14.

[6]杨桦罗晔,杜映辉,邹敏婷.古建筑保护,何去何从[J].四川建材,2013,06(16):4-5.

猜你喜欢

保护途径
构造等腰三角形的途径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医保基金“可持续”的三条途径
刍议增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途
浅谈遗址公园的保护
反渗透长期停用保护方法的探索
分级诊疗有三个可行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