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批发零售到私人订制,记录审美变迁
2018-08-30
改革开放唤醒国人审美意识,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百姓着装开始追逐潮流与时尚,喇叭裤、蝙蝠衫、健美裤、牛仔裤、连衣裙、吊带裙等等,你方兴罢我登台。
上海人爱打扮、会打扮这在全中国都是出了名的。上世纪90年代,人們开始大胆地追求服装享受,也正是在这十年,“服装市场”和“品牌”这两个影响深远的词汇凸现在人们的服饰追求之路上。
当时的人们最爱到华亭路“淘宝”,作为上海第一个个人服装市场,它一度是上海流行服装的“桥头堡”。
曾被称为“上海小香港”的华亭路市场,出售的全是香港外贸货或仿制的新潮服装。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流行的“喇叭裤”、“阿美裤”、“高子衫”、“文化衫”、“工装裤”,起源地就在这里。
到后来,伴随着服装市场的衰落,各式各样的私人定制、买手店、设计师品牌店相继登场上海街头,上海的时装后街也有了沧海桑田的变化。
1996年,第一家买手店在中国上海开业。2009年左右,买手店正式迎来了高速发展时期。传统代理商的转型、资本的介入、海外知名集成店的进入为这一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加速度。
可以说,消费者对个性需求的增长、对品牌认知的改变,以及时尚个性消费人群的扩大,是买手店快速崛起的主要因素。
随后,中国本土设计师品牌也日渐成熟,中国消费者越来越关注原创个性设计,而不只是盲目崇拜国外设计师品牌。中国本土的设计师品牌店也开始遍地开花。以中国设计师为全部或部分卖点的买手店先后诞生。
今天散布在上海后街的小店在提供个性化产品的同时,更注重为消费者提供艺术生活体验,打造一个多元社交空间,这样不仅能提升店铺附加值、竞争力,也能强化消费者印象,提升新时代消费群体对店铺的忠诚度。
关于上海,五花八门的城市指南层出不穷,既有面向海外游客的,也有针对在沪生活的外籍、外省人的,当然还有面向上海本地人的。但不管是哪一种,有一点是大家一致认同的:到后街,除了感受最有“上海味道”的吃喝,还能淘到最海纳百川的潮流时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