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海:海西践行绿色发展之路
2018-08-30黄文
黄文
春回大地,携手共谋新时代。三月的北京,天高气清,生机盎然,沐浴着新时代的春风,近3000名全国人大代表意气风发,在人民大会堂共襄国是。
作為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青海省海西州州长孟海在接受《今日中国》采访时,豪情满怀地将海西州的过去、现在及未来娓娓道来。
今日中国: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视察海西后,海西发生了哪些变化?
孟海:2016年8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海西视察,给予了海西各族儿女极大鼓舞和鞭策。在这次考察青海期间,习总书记对青海工作提出“四个扎扎实实”:扎扎实实推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扎扎实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扎扎实实保障改善民生,扎扎实实加强规范党内政治生活。一年多来,我们以“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统领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广大干部群众持续提振干事创业精气神,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迈上新台阶。
2017年,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青海一周年之际,全州广泛开展了“伟大祖国好、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民族大家庭好、改革开放好”主题教育活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对海西工作的指示成为统领海西各项工作的行动指南,成为全州各族干部群众的行动自觉,汇聚形成了推动海西经济社会发展的磅薄力量。
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我们自觉贯彻新发展理念,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经济工作的主线,扎实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五大重点任务,不断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以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为主攻方向,紧盯薄弱环节和瓶颈制约,及时出台促进全州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措施意见、扶持新业态新产业的相关政策措施,全力推进经济趋稳向好。积极改造提升盐湖化工、油气化工、煤化工、金属冶金四大传统基础产业,加快培育和发展新材料、新能源、特色生物、文化旅游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新能源装机规模达到5617.5兆瓦,中国首座50兆瓦规模化储能光热电站投入运营,电池级碳酸锂等新材料产业快速崛起,柴达木枸杞、藜麦产业快速发展,旅游业“井喷式”发展,电子商务、信息消费、家政服务等新兴业态加快发展。
打造国家循环经济发展示范区。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建设的重要指示,修改完善《试验区“十三五”循环经济建设发展规划》,制定《建设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行动方案》,进一步明确思路措施。金属镁一体化、氯化锂、枸杞酵素等一批循环经济重大项目建成投运,新能源装备制造、石墨烯锂电池、特种纤维、光热发电等项目有序推进,初步构建了以盐湖化工为核心的纵向延伸、横向耦合的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园区创业基地、中小企业孵化基地、污水处理厂等基础设施加快建设,试验区格尔木、德令哈、大柴旦工业园循环化改造于2017年6月通过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验收,园区产业承载能力明显增强。
创新驱动明显增强。先后成立国家创新型盐湖产业集群试点、国家盐湖资源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6个国家级科技平台、7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重点实验室、2个企业孵化器以及3个农牧业研究机构,深入推进实施科技型和高新技术企业“两个倍增”工程,设立了10亿元人民币的科技创新基金和年均1000万元的创新重奖资金,突破并转化了卤水提镁、提锂、提溴、镁合金生产、光热发电熔盐储能等一批关键、核心和节点技术,相继实施高强高韧镁合金、电池级碳酸锂、氢氧化镁阻燃剂、纳米级氧化镁、储热熔盐、结构性板材、高原枸杞酵素、冻干枸杞及非浓缩还原枸杞果汁等项目,有效改变了以往依靠投资、资源等要素驱动的经济发展模式,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高达51.5%。
打造美丽中国“海西样板”。坚持把“扎扎实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作为首要责任,立足海西独特、脆弱、多样的生态特征和重要生态地位,坚守生态功能区规划,建设美丽海西。编制完成《柴达木生态综合治理和绿色发展规划》,出台《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责任规定》《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等制度措施。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建立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制度,推进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试点,创新建立环保监督员、稽查员、信息员、联络员队伍。深度开展“蓝天、碧水、净土、复绿”四大生态修复治理行动,城镇绿化面积4962亩,义务植树120.25万株。大力弘扬生态文化,深入开展生态文明创建活动,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氛围。
千方百计增进人民福祉。保持民生投入占财政总支出的75%以上。瞄准在全省率先实现整体脱贫、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持续增进民生福祉,让各族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全方位构建脱贫攻坚政策体系,2017年全州八个地区有一半实现脱贫摘帽,2018年上半年海西将成为中国最早实现脱贫攻坚“清零”的民族自治走。教育基础条件和师资能力不断提升,州县乡村四级卫生服务体系全面强化。高起点高标准推进高原美丽城镇、美丽乡村、特色小镇建设,茶卡镇入选首批中国特色小镇,农牧区基本公共服务进一步提升。成功承办第三届全国民族自治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经验交流会,总结交流自治州脱贫奔小康的成就和经验,研究探讨了下一步工作思路和举措。海西经济类指标中工业生产率、互联网普及率、城镇人口比重、农业劳动生产率等指标已超出小康目标要求,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指日可待。
巩固提升良好政治生态。深刻理解和践行“扎扎实实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重大要求,严格贯彻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要求,打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发挥。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加强“三基”建设和基层党建。强化党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生态保护、乡村振兴和党的建设充分结合,用力抓好“项目化”党建,抓实各领域基层党建工作,全面提速和打造海西党建升级版。精心打造“三线四区”党建示范长廊,努力实现基层党建示范点向示范带、示范区提升。培育铸就“创新卓越、包容大气、务实诚信、担当奉献、感恩图报”的海西精神,凝聚各族干部群众的精神之魂和共同价值追求。
青海省德令哈市中控太阳能50MW光热电站供图/德令哈市发改委
2018年3月5日,青海代表团步入人民大会堂(右二为青海省海西州州长孟海)
习近平总书记的深情嘱托,已经转化成海西各族人民砥砺奋进的自觉行动,呈现出振奋人心的变化。未来,青海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建设国家循环经济发展先行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方面做出示范、做出表率。
今日中国:海西如何践行绿色发展之路?
孟海: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践行绿色发展,在新的起点上建设更加富裕文明和谐幸福现代化强州。
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突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加快推进从生产、流通、消费到生活方式的全方位绿色转型,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落到实处。重点是全面推行绿色、循环生产方式,推进盐化、有色、油气、建材等行业拓展产品制造、能源转换、废弃物处理、消纳及再资源化等行业功能,强化行业间横向耦合、生态链接、原料互供、资源共享,积极推进园区、企业循环化改造,实现生产过程耦合和多联产,着力提高资源产出率和综合竞争力,全面构建区域内资源、能源、产品大循环的生产方式。通过完善用能权、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以及差别要素价格制度,激发企业绿色发展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实施生态保护综合治理工程。创新生态保护理念,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巩固提升柴达木盆地的独特生态地位。全面推行河长制,进一步细化责任、强化考核,落实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管理、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等职责,完善执法监督制度,落实河湖管护主体、责任和经费。实施三北防护林工程,推进国家公益林保护,探索生態公益林以效益论补偿新机制。强化湿地保护,实行湿地资源总量管理,将所有自然湿地纳入保护范围。实施好柴达木地区生态保护综合治理工程,积极推进荒漠化沙漠化治理、盐碱化土壤治理、湿地保护和水资源科学利用、草原和天然林保护、矿山整治修复、重要交通沿线周边环境保护与治理、野生动植物保护等重点工程,大力发展枸杞、沙棘种植等生态产业,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模式,坚决遏制恶性重大生态事件发生,促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德令哈市宽阔的道路
倡导绿色低碳生活。切实把生态文明理念深刻地融入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推动全社会树立和践行绿色、低碳、循环消费理念,倡导生活方式绿色化,在全社会形成勤俭适度、文明健康的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强化每个社会成员保护生态环境的主体责任;弘扬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把生态文明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崇尚和自觉践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今日中国:如何做大做强海西特色生物产业?
孟海:特色生物产业是柴达木最具资源优势、最具潜力的产业之一。为做大做强特色生物产业,今后我们重点要落实四大任务:
强化政策扶持。出台《海西州深化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方案》《海西州培育农牧业发展新动能十一条措施》,正在编制《柴达木特色产业发展指导意见》《海西州“千亿元”特色生物产业集群建设方案》《关于加快推进柴达木枸杞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为特色生物产业建设从基地到经营、从规模到机制、从转型到提质增效指明了方向。
优化种养殖结构。立足柴达木盆地偏碱富硒土壤环境和日照长、温差大的冷凉气候特点,发挥盆地沙生植物种类繁多的优势,采取保护、治理与开发利用相结合的综合措施,大力推进高原特色生物种养殖产业发展进程,枸杞、藜麦、青稞、林沙植物、中藏药材、牦牛、藏羊、高原水产等高原特色生物种养殖业不断涌现,高端特色生物产品名录呈现出多元化、快速发展的趋势。
加强特色生物精深加工。已形成8万吨红枸杞干果、8000吨枸杞浓缩汁、5000吨枸杞功能饮料、3000吨枸杞酵素、1000吨青稞酵素啤酒、900吨枸杞酒、2000吨中藏药等种植及加工能力;正在积极推进2万吨有机枸杞深加工、10000吨青稞酵素啤酒、5000藜麦深加工、1万吨现代高原冷凉作物制种及加工、3万吨黑枸杞深加工等项目,特色生物产业集群的产业框架逐步形成,产业链逐步延长,为集群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强化品牌建设。柴达木枸杞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国家地理标志示范样板”,商标无偿转让事宜积极有序推进。都兰县、德令哈市(国家级)出口枸杞质量安全示范区通过国家级验收,15家枸杞企业通过有机转换资格和良好农业规范(GAP)认证。累计认证无公害产品64个、绿色食品21个、有机食品11个,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证书7个。柴达木枸杞、茶卡羊、天峻牦牛、格尔木蒙古羊、柴达木藜麦等特色品牌的知名度有效提高,推动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不断深入。
“作为一个多民族地区的党员领导干部,我们必须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海西时的重要指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埋头苦干,踏踏实实地团结带领全州各族干部群众,把海西各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孟海满怀深情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