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桃花源
2018-08-30蒋文学
蒋文学
相比我去过的许多风景名胜区,名不见经传的博兴打渔张可算是最后的桃花源了。两年前第一次到这里,我便渐渐领悟到她的神奇魅力。那是应滨州市作协李主席的热情邀请,我满怀感激地陪着几位中青年的作家乘了他的轿车,去早已魂牵梦萦的打渔张生态区一游。清晨,天空竟然阴沉沉的,云灰蒙蒙的,而心里却晴朗朗的、熨帖贴的。我遐想着一片壮丽迷人的黄河风光从白云碧空间飘来,缭乱着我热切的眼帘,胸中不禁涟漪着去偿还“再游母亲河”的那笔感情债的惬意。
翰墨征程
记忆犹新,车过黄河铁桥向右转,绕过桥墩往东奔驰了四十多里。一路上,车轮滚滚,青衢微尘,绿杨护堤,鸟语花香。书法名师张志彬一边拿手机滑屏展示美丽多彩的“之”字等书法,一边漫谈书法的资趣,“先传承再创新”,“指力、腕力、臂力、肩力协调并用”,“逆锋起笔,中锋行笔”,“夸张与缩小、内敛与张扬”,“悬腕提笔写大字”等,娓娓道来,如数家珍。闻之茅塞顿开,我记了他的手机号,一边聆听,一边凝视。他中年谦朴,戴着宽架眼镜,目光深邃,脸庞像隶书的浑厚的国字,而更拥有着深厚的书法造诣。我坐在旁侧啧啧感叹,有身临兰亭墨池之感,仿佛看见“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流动于前,淋漓尽致,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又仿佛颜筋柳骨、赵风欧韵化作丝缕淡雅的紫气,氤氲于室内,沁人心脾。改由王师弟驾车,李老师宛如儒雅的将帅,微侧着身子,含着笑,默默倾听,每到会意处,便欣然夸赞“好啊——”甚至要与我们换位到后排来听。年长而乐学,青年嗟不如。可惜这一段短暂而清馨的翰墨书香的旅程,随着高桥坚闸的巍峨闪现,刚刚开头入境就又匆匆结了尾,只留下一片缥缈神奇的艺术空白。
双闸飞虹
到了一个三叉路口下车,十几人围成一个圆圈,静静地站着。一位四十多岁、身材魁梧的朴素男子,站在“打渔张”碑牌的南边,面向桥东,熟练而详细地介绍着打渔张双闸的情况——“北边是苏联设计的老闸,南边是新闸”,“类似第二个都江堰、小浪底工程”……从容描述,如数十指,文史滔滔,文化底蕴不浅。他是谁?我们的旅伴,还是导游?后听介绍才知道是该区管委会主任、县政协安副主席。可他温和谦朴,不像官员,没有一点儿官谱。接着,大家继续聆听市水利局张副局长、闫副局长的介绍。两位领导年长鬓银,精神矍铄,说话清晰洪亮,平易近人,俨然热情儒雅的文朋诗友、亲密随和的街坊邻居。此情此景,我不禁想起著名作家、主编晓苏曾说的一句话:我去过不少学校,见过不少校长。但有的校长不像校长,像黑社会老大,像乡镇干部,像带工老板……然而,现在,我淡定而且欣欣然。
大家边听边记,不忘捕捉美的瞬间,及时拍照留念。
沿闸西长坡徐下南行,去参观黄河九曲模型,并在“黄河引灌区”巨碑下照相留念。驻足桥上,扶栏静听桥下的河水如金沙奏乐般脉脉西去,灌溉着万亩沃土。闫副局长又介绍了一些史料后,引领大家来到图文展窗前。图文并茂,激荡心胸。大家连续摄影,保存资料。然后,立于拱桥之肩回望双闸,但见宏大魁伟,像两道金锁,恪尽职守,锁住蛟龙霹雳;像两座山峰,岿然不动,对峙呼应,镇守宝地;像两位叱咤风云的大将,忠心耿耿守护着万亩良畴及百姓安康。可喜可贺,昔日沙水魔龙被驯服得“立地成佛”,皈依正道,赤诚滋润着两岸碧绿的麦田,涵养着锦鳞游泳、明镜映天的虾池。
出乎意料,跨河飞架的陈列馆中,珍藏着各种各样古朴简陋的器具。有的锈迹斑斑,像饱经沧桑的老人讲述着昨天治水的故事;有的磨砺光滑,像百折不挠的将军梳理着战天斗地的智慧;有的残缺不全,像断臂维纳斯輻射着启人想象的残缺之美。环境的恶劣、条件的落后、情况的复杂都物化成痕,烙印成文,凝聚着人性的顽强光辉与创业的壮丽虹霓。遥想当年,那是一场场怎样惊心动魄的鏖战啊!西风萧飒,浊浪滔天,红旗猎猎,人声鼎沸。持锨,砸夯,推车,填堵,送粮,呐喊……,与狂风乌云争夺天日,与洪水泥流博弈游戏。前仆后继,义无反顾,人定胜天,铁心震撼。锁住黄龙三百万,敢问天下谁能敌?翰墨抒怀,引人入胜。白墙上悬挂的一幅幅书法作品遒劲有力,激情昂扬,用墨香流动着历史,用文艺结晶着豪情。“双闸飞潮”、“上善若水”、“东海升红日,天外育苍龙”、“颠涛簸月”、“真水无香”等,歌颂、梳理、反思着黄河文史,编织着峥嵘岁月。回首往昔,壮志如虹。夕阳返照,豪情尽燃。人世沧桑,笑傲朔风。
走下台阶,远望拱桥,高揖擎天,如一轮洁白的新月,微笑着阅览风景。这恐怕是我所见到的最夸张、最新奇的汉白玉石拱桥了。如长虹卧波,凝聚着壮丽诗篇与乐章;如虬龙腾飞,张扬着自豪与希冀。渠东花草中点缀着一些石碑,赫然镌刻着李白、王之涣、王维等的黄河咏句。这些流传千古的佳句,都借力于母亲黄河,永葆生机与活力,也昭示着人们:文字只有扎根于主流本体,才会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东邻的一瀑紫藤葳蕤如泻,平素抗碱耐旱,而今早已演绎成了一道蕴含诗情画意而浓郁袭人的绿色长廊。像一支充满幽情蜜意的悠扬乐曲,像一篇缀满妙词丽句的厚重散文,或者什么都不像,只是悄悄流淌着你的神秘思想。争一域之光,添全局之彩,染整体之趣。徜徉其中,赏心悦目。
国家森林公园
“这是一个白天可以深呼吸,晚上可以数星星的地方。”视频厅女服务员介绍说。她的声音婉转流畅,像百灵鸟歌唱,如绿珍珠落盘。是啊,你想,一行人踏上一米多高的木栈道,步履跫跫,美景扑面,心胸都亮敞了许多。一棵棵白杨树排开墨绿大伞迎着你,空气像滤过一样清新怡人。鲜花一片片一簇簇,或像天真烂漫的儿童,或像风姿绰约的少妇,或像雍容富丽的贵妃,或像柔情似水的黛玉,或像红衫飘拂的少年……正值周末,游人如织。风瑟水琴,鸟鸣花笑,天籁丽景,心旷神怡,宛如悄悄步入桃源仙境、梦里故乡,如醉如痴,流连忘返。你看,芳草百卉妆成的“孔雀开屏雕像”,像磁铁一样吸引着妇女、儿童、老人等频频留步,摄影,回眸。幸福快乐的笑靥嵌在儿童红扑扑的脸上,伴着孔雀之屏绽放洋溢在花丛绿荫之中。
绿草如茵,曲径通幽,繁花吹香,颔首致意,脉脉生情。用心辨别记录:风华绝代的洋凤仙,亭亭玉立的毛地黄,朝气蓬勃的一串红,君子范儿的兰花三七,红鹅毛似的紫花凤梨……有的叫不出名字,一时半会儿也找不到名字。真是群芳毕聚,神草咸集。队伍分散,各寻其幽,各赏其境,各抒其怀,各得其乐。寻寻觅觅,漫步迤逦,闪入竹影深处,悠然小憩。回顾之,静思之。草木是站立的游人,游人是行走的草木。百花齐放,正如百家争鸣,不遗余力地展示着蓬勃的青春和深邃的情思,怒放着生命的智慧和灵魂的曙光。结庐在人境,车水马龙经纶繁;此处有真意,茂林彩卉心宇远。动静和谐,臻于至美——景美、人美、情美、理美,才是人间最美的风景。这里是精神的乐土、心灵的憩园!
节奏突然变快,大家改乘电瓶车环游林海。车疾风猛,安主席坐在前面挡风,却把西装外套让给张副局长穿。走了些许路,我脱下西装,想让安主席遮遮风,他婉谢说不冷。为此,李主席热语表扬了大家一番。柏油路上的标线是用绿漆刷的,很讲究,感觉很生态。一排排白墙红顶的房子,一个个银星闪烁的虾池自觉地迅速向后退去。茫茫林海,如崇山峻岭,像叠翠堆绣,延绵不断;又如翡翠屏风,划分着一片片田园牧歌。时见农民伫立远望,丰收在前。又弯腰俯首,辛勤耘耔。回到双闸堤坝,凌桥俯瞰,闸南渠道中有小小的沙洲,呈心脏形,如黄河水琢磨出的一颗金色宝石,在金黄水流中熠熠生辉。闸北河畔,西望开阔如镜。傍柳照相,大背景却是“黄河远上白云间”或“开胸放入长河来”的大气磅礴的情景。正面矗立的是黄河母亲的雕像,但见黄河母亲温情凝视着、紧紧拥抱着可爱的孩子,而孩子正幸福地吮吸着香甜的乳汁。此情此景,令人仰天喟叹: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难道谁还糊涂地怀疑“母爱沐浴天地,生命源远流长”的亘古和永恒?大河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但带不走母爱、乡愁。
临别,我们还乘兴游览了南水北调工程、引黄济青工程。虽一路坎坷,恰逢细雨,但是游览遇雨景更添。难得一见奇幻壮景:青龙、黄龙汇成一股力量之脉,汩汩向东流过万里平畴,滋润着齐鲁大地,涵养着勃勃生机。可惜时光荏苒,舟车唱返。揭开雨帘归去时,回首纱里打渔张,余味无穷。
时过境迁,回溯游踪,常扪心自问:你真的见过桃花源吗?在哪里?在博兴,在梦中,在那遥远的地方。那么,最后的桃花源在哪里?也许藏在心灵的最深处。云深不知处。
——选自《西部散文选刊》微信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