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蕴含的社会主体研究方法

2018-08-29南燕

大经贸 2018年7期
关键词:以人民为中心研究方法

【摘 要】 以为民为中心是马克思主义特有的经典理论和根本立场,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进一步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确立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社会历史过程是通过社会历史主体的活动实现的,研究社会历史过程,必须研究社会历史主体的作用,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探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对全面把握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当代价值、解决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积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群众基础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以人民为中心 社会主体 研究方法

社会科学以人类社会中的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有着自己的方法指导和研究方法。揭示各种社会现象的本质及其发生、发展、灭亡的演变规律的科学社会科学。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中谈到,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这一论断为中国梦的实现指明了方向,看似平实的论断却蕴含着深厚的、坚实的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基础。

一、以人民为中心思想中“现实的人”

有学者认为,研究社会必须从“现实的人”为起点,这是由于社会是由行“现实的人”构成的,其活动过程就是社会的发展过程。有学者认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中现实的个人具有“当代”时空和地域性与活跃于社会生活中行为个体视域性相统一的特征,具体到中国,特指为与物构成辩证统一关系的现实的当代中国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以现实的个人作为前提,能够从根本上克服以物为本的发展观,在更好地实现视域性与时域性相统一的基础上,达到人与物的和谐共生。

在新的历史时期,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重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并赋予了其马克思主义人民观和发展观的新时代内涵。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的理论,最终体现和凝聚在社会活动的主体即人的发展之上。从而形成了独立的人学理论。

二、以人民为中心思想中的“人的本质”

马克思在对人的本质论述中,认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社会性通过人们所组成的社会共同体表现出来的,人特定的社会关系的性质和内容也是通过一定的社会共同体体现出来的,人是理解和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逻辑起点。人不仅有生存的需要,也具有发展的需要,具有发展的本质个体的人是依附于共同体存在,人的共同本质是人的共同体,在实践性上,“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在社会生活中按照自己的方式进行自由自觉活动能够创造价值,实现价值从而满足人的需要;但是距离实现“自由自觉”活动状态的应然本质依然有很长的路要走。”从这个角度讲,作为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必然在今后的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更多地为人民群众争取更加自由自觉的状态,必然要以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所做出巨大贡献的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为本,不断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实现人的应然本质。

马克思所谓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与人的“本质的现实”实质上等同。它最终提供给我们的只是对人的本质实现的现实理解和诠释,相对人的存在而言,它只是一种外在观照,而不是其内在本质的揭示;它实现了对人的本质的研究方法或视角的科学转向即由抽象走向具体,由超验走向现实,为人的本质的科学研究奠定了方法论基础并为其指明了研究方向。

三、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决定力量”,每一社会个体和群体在社会在社会历史发展中都有其作用,但作用的性质和大小不同。社会历史的发展需要创造,没有创造者的创造,社会历史就不会发展。马克思坚持人民群众才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他们在社会历史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人民群众是从事社会物质生产的主要力量,正是他们的物质生产活动创造了大量的社会物质财富,同时他们也直接参加社会精神生产活动,由于他们数量众多,而且他们在精神生产活动中发挥着积极作用,这因此,他们又是社会精神生产的主体,创造了社会精神财富。坚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体现了人民是推动历史发展根本力量的唯物史观,体现了实现共同富裕的本质要求。

四、重视杰出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历史唯物主义肯定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决定力量,但并不否定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特别是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个人在推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是有区别的,既有大小之分,也有积极和消极之分。人民群众中的普通个人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显然是有限的,但也绝对不容忽视;而作为人民群众的杰出人物,一个成为伟大人物,他们在推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则发挥着重大而突出的作用。比如我们通常说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科学家文学艺术家等就是所谓的杰出人物。杰出人物作为一定时代的代表是时代的产物,“马克思指出,如爱尔维修厮守说,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伟大人物,如果没有这样的人物他就要把他创造出来。”

结 语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产生确定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马克思从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之中的“现实的人”出发,凸显人民的主体性。马克思的人民主体思想主要体现在唯物史观中,唯物史观从主体的角度揭示了人民的历史主体地位,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抽象的“人”具体化为“人民”,更加突出了人民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的主体地位;人民群众既是实践的主体,同时也是历史的主体,在进行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同时,变革社会也变革自身。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2013年修订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3] 王曾杰.深刻理解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J].人民论坛.2016.

[4] 徐斌.马克思关于“现实的人”的思想及其当代意义[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3.

作者简介:南燕(1995年-),女,傣族,云南,硕士在读,中南民族大学,研究方向:民族思想政治教育、430074

猜你喜欢

以人民为中心研究方法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中国改革的成功取决于科学的理论指导
关于“学案导学,分层互动”教学模式中学情的研究
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群众观的逻辑建构
谈谈翻译史的研究方法
浅议在党建中贯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社会主体研究方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中的运用
深刻理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