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删移易 品读语言三美
2018-08-29郭艳
摘 要:立足文本,增删移易,比较揣摩,是感受领悟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有效方法。品味经典作品语言的理趣、和谐、情韵,从而走进文本,阅读、体验、感知、赏析、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受到语言和文化的滋补,奠定语言及文化功底。增删移易,可以领悟语言的理趣、和谐和情韵。
关键词:增删移易 品读语言 理趣 和谐 情韵
中图分类号:G71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8)08-0-01
阅读教学就是一个立足文本,阅读、体验、感知、赏析、评价的过程,语文教学的实质是在语言的理解和品位过程中完成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使命,因而语言的品味便成为语文教学的主要手段和方式。
增、删、移、易,即对课文的标点、字词、修辞、句子或段落、标题、结尾等,采用加—加、减—减、调—调、换—换、改—改的办法,让学生从一个标点、一个词语、一个句子等,关注阅读文本的“言语”,认真聆听它的声音、辨别它的色彩、掂量它的轻重、触摸它的体温……
一、增删移易,领悟语言的理趣
典范性作品语言的理趣,主要指语言运用上的分寸感和层次感。语言的分寸感,由作者恰如其分地遣词造句而来。
例1:《我与地坛》中的句子:“蜜蜂如一朵(团)小雾(花)稳稳地停在半空”。“朵”修饰“雾”是不合常理的,“雾”改为“花”则失去了蜜蜂煽动着双翅如烟似雾的空灵形态,且像“花”停在半空既生硬呆板又不合常情;改为一“团”小雾,又似乎太大太虚,失去了小巧之意。
例2:《项羽之死》写项羽悲歌泣下时,“左右皆泣,莫能仰视”,而《项羽本纪》“钜鹿之战”一节,写项羽大破秦军,召见诸侯,诸侯“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 “能”与“敢”一字之别,能互换吗?表现了怎样不同的情境?
学生讨论后明确:“莫能仰视现”表现了左右的随从对项羽的怜悯,不忍心看项羽哭泣,写出了项羽处于绝境时的凄惨状况;“莫敢仰视”表现了众位诸侯对项羽的畏惧,也写出了项羽获胜之后的声威和气势。
语言的层次感,主要表现在语言使用单位中的各语言组成成分的严整有序的排列上。
例3:《黄鹂》一文,学生都认为“虎啸深山,鱼游潭底,驼走大漠,雁排长空”几句描写得好。我替换了几个动词,让他们品评,原文好在哪儿?
虎啸(走)深山,鱼游(翔)潭(池)底,驼走(行)大漠,雁排(飞)长空。
学生讨论发言热烈,指明:“啸”从声音更吼出老虎的威猛,震荡山谷。“池”太小了,像“笼”中之鸟,“水”太深了看不见鱼游,潭大小适中,且水清澈见底。“翔”虽写出了鱼游的自在无拘束,像真空一般,但水浅才能映出天,才有“鱼在空中游、鸟在水中翔”的感觉,潭底深了些,池又太小了点。“走”更能表现“沙漠之舟”骆驼的昂首阔步,脚踏实地之形象突出它的稳健和从容。“排”写出了群雁的气势,写尽了生命的灵巧、神奇。
写作要依据真实来推敲选择恰当的语言要素,我们品味典范性作品的语言,也要“切己体察”,才能领悟拿捏准确的分寸。
语言使用上的分寸和层次源自作者对客观事物和客观事物之间联系的准确的体察和缜密的思考,领悟语言的分寸感和层次感的同时,能感受到语言的和谐美。
二、增删移易,领悟语言的和谐
语言的和谐感,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各个局部内容合理巧妙的配置,形成一种协调互动、相得益彰的和谐美;一是各语言单位的语体、所成句式、所具风格色彩等等,各得其宜,各尽其妙、和谐自然。
例4:(接例3)我顺势让学生再仿写一例,结果好句子迭出。“蛇盘古榕”、“猴跃密林”、“蛙鸣稻田”、“荷出清莲”、“马驰草地”、“蝶飞花丛”、“月涌大江”……
我提示学生再锤炼,結果改成了“马奔草原”、“蝶舞花丛”。
我把同学们这些精彩的句子接在原文后,结果有的说好,更体现了“各种事物都有它的极致”,有的说不好,太多了就不精了。
我接着又删掉了原文四例中的两例。结果学生认为原文选例典型精约:飞禽走兽(海、陆、空)各有代表,由山到水由陆及空;原文从形、声、色写尽事物的极致;原文虎驼的力量、气势显示着阳刚之气,鱼雁的轻巧、空灵体现了阴柔之美。阴阳相衬,才是大自然生命的极致。
三、增删移易,领悟语言的情韵
典范性作品的语言,无不深蕴着浓郁的感情。或寓于叙事之义理之中,或寓于绘景状物之内,深浓郁厚的情感表现得深婉曲折、含蓄蕴藉,只有用心体会、细细品味,才能感受到这种令人陶醉得语言描写表现上的醇美情致。
例1:王勃《滕王阁序》中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意境很美。“意境是情景交融的产物”,运用换和删,更易体会诗歌的情韵和音韵。
首先景美。水天相接、碧色千里,背景壮阔而明丽;美在色彩,在一碧万顷的背景上,红色的彩霞与一点灰暗的孤鹜使画面更艳丽而有层次感;美在动静结合,彩霞在天边漂浮,孤鹜在水边飞翔,有生命的与无生命的一齐飘飞,倒映水中,分不清哪是天,哪是水,这齐飞使画面更鲜活,多了生机,多了灵动,多了韵味。
这是学生能品味到的,但作者当时矛盾复杂的心情却难把握。我做了如下改动:“彩霞与野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对比品味,在壮阔明净的氛围中,感受到王勃少年才子的心高气傲,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但彩霞虽美,却将要消逝。喜欢成群结队的野鸭,却独自飘飞,让人感受到的是孤独、失意和光阴易逝功业难就的惋惜和无奈。情感矛盾而复杂,但更感人的是“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豁达豪情。
我又删掉了两个字“落霞孤鹜齐飞,秋水长天一色”,看是否更精练?
对比品味认为,去掉后内容无主衬之分,更主要的是音节短促、平直,而原文却舒缓、从容,起伏有致,极具音韵之美。
语言运用中的理、谐、情、韵,往往是统一于一体的。通过增删移易、比较品味,把静态语言学活了;通过长期的语感培养,学生才能面对文字的“撩拨”而心神摇动,才能以文字描绘的世界激活心灵的贮藏,才能感受到经典文字蕴涵丰富的美丽,也才能将缤纷的生活用鲜活的文字痛快淋漓地表达。
参考文献
[1]黄厚江,谈语文学科新课程改革中教学行为的改变[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5,(6)
[2]《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中学语文卷)》,2000年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
[3]《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参考》第3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年
作者简介:郭艳,女,蒙族,(1969.1-),本科,中高职称(专技5级),从事中职语文教学28年,先后获得“自治区教学能手”、“自治区学科带头人”、“自治区优秀教师”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