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当地民族文化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作用

2018-08-29杨永秀秦玉仙曹仁忠

中文信息 2018年8期
关键词:木楼芦笙刺绣

杨永秀 秦玉仙 曹仁忠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8)08-0-01

民族文化是一个国家繁荣强盛的精神动力,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发展的信念支撑,在国力日益强盛的今天,我国越来越重视民族文化教育。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笔者认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山水有一方风情”和“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民族文化风格是有着独特的意义和作用。要因地制宜地渗透当地民族优秀文化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才能有着重要意义,我们学科组申报《当地民族文化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的作用探究》的课题被广西教育学科“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立项C类课题,经过全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之下,取得良好的效果。笔者就“当地民族文化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的作用探究”的成果进行论述。

一、结合教材、因势利导

初中思品教材有许许多多的优秀的民族文化精神,如湘教版八年级下册《融入民族大家庭》的“传承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又如湘教版七年级上册《树立团队精神》等等。笔者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所耳闻目睹的事例来进行教学。具体的步骤是:请你想一想哪些活动或事件是需要许多人一起合作的?答案肯定是很多的。但有一些事例老师必须要告知学生的。例如当地农村新建起居(本地是以吊脚木楼建造的为主),木楼的起居是有着悠久的历史,适合当地的地理环境和人们的生活条件,它一直延至今,木楼大致为三柱一排、五柱一排、七柱一排、九柱一排,两排构成一间。在农村一般的木楼建造为两间、三间和五间等规模。大的柱子从山上扛来是需要许多人的,特别是起木楼架时那更加是集体团队合作的精神和力量,一排竖起两排竖起,凑成一间,需要有人在柱子上拿好穿方对准柱眼有人在柱子下抬起排柱移动,还要有人用绳子拉好保持竖立平衡。指挥者发号令,所有人一起齐心协力互相配合才能完成的木楼的排竖建来。教学中,笔者告知学生木楼起居是我们当地民族的独特建筑,已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校本教研、挖掘文化内涵

在当地有许多的优秀民族文化,但随着岁月流逝慢慢的被遗忘和面临失传,传承人也很少。我们深感忧伤和担忧,为此我们将一些优秀的民族文化引进校园,纳入教学,形成校本教学教研内容。如“侗苗族刺绣”、“苗族芦笙”和“瑶族腌制酸辣椒”等,我们已经逐步引进校园,走进课堂。我们将侗苗族的刺绣文化引入校本教学教研时,首先聘请民间刺绣艺人来当教师,利用每周的一天课外活动时间进行授课和指导。这是一道完整的教学程序,我们从剪纸图案---装表---刺繡等环节进行教学,对丝线的利用非常讲究必须与事物想吻合,如花是用红色或黄色,叶子是绿色。穿针引线更为重要,好的刺绣是有一定的才艺和功夫才能完成的。这种手工艺术对我们的学生来说是非常感兴趣的,其成果也是很好。现在“侗苗族刺绣”文化已经形成一种当地民族独特创业方式,许多游客前来购买。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从而“侗苗族刺绣”文化也得到更好地传承。

“苗族芦笙”在我们这里流传已经很久,深受人们的喜爱。具有悠久的历史。相传古时候是一个年轻的小伙子发明的,他的名字叫“哒亨”(苗语)和村里年轻姑娘“哒哌”(苗语)是青梅竹马相亲相爱,但由“哒亨”家庭困难,被“哒哌”的父母嫌弃不许嫁给他,古时父母婚姻之命不敢违,何况“哒哌”是心地善良的,于是被迫嫁给他乡财主。聪明的“哒亨”和善良的“哒哌”是不会就此罢休的,于是聪明的“哒亨”就连忙制造了“芦笙”这种乐器,当“哒哌”嫁到财主家后的当天晚上。“哒亨”就吹响芦笙,悠扬悦耳的芦笙歌声。使“哒哌”一听就知道是心爱的“哒亨”在呼唤着她,于是就趁机逃跑,和心爱的“哒亨”在一起。为避免财主的找到他们就躲到大山里,过着幸福的生活,美好自由的婚姻感动着后人。由此,我们苗族现在所居住的大多是在大山里。苗族人们也更加喜爱芦笙。随着时间的流长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芦笙已经成为时尚的乐器。我们把芦笙引入校园进一步的完善,自导自编成芦笙独奏、芦笙合奏和芦笙广场舞蹈等文化艺术,深受师生的喜爱。在喜庆的日子里还被邀请去表演。促进校园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教学氛围更加浓厚。

侗苗瑶族的人们的生活不离酸,三江侗歌《侗不离酸》的歌曲已经上电视台。酸菜、酸肉是我们当地民族的一种美食,酸辣可口美味佳肴。特别是“瑶族腌制酸辣椒”更胜一筹,是待客的主要菜谱,待您来到我们这里做客时小酌两杯农家乐再慢慢叙谈吧。

三、灌输当地民族礼仪文化的养成教育

《孔融让梨》和“妈妈洗脚”都是现实生活中一个个道德教育的故事,都是思想品德教学中必须进行教育的内容,都是学生应该知道的道德常识。由于时代的变化和家庭对未成年人的呵护,使许多的优良品德和礼仪逐渐淡化,或让成年人取而代之,未能从小培养。笔者认为从小培养学生对民族礼仪文化的养成教育是有一定的必要性的。

礼仪最美,礼仪来自于现实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的,如:一声问候、一个小小的举动,有时也是意义重大的一种文化。如孝敬老人,在冷天时吃饭的时候让爷爷奶奶坐在靠近火塘边(农村木楼的家庭一般有火塘),这样老人边吃饭边烘火就更加舒服;又如体贴父母,在炎热的夏天,学生们放假在家时可以去打一壶清凉的井水,给父母劳动回家时喝上爽爽的一口;再如理解父母劳动的辛苦,冬天里帮妈妈洗洗菜等等的养成教育。都是一种礼仪文化,更是一种美德和修养。

我们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挖掘当地民族文化,促进了教学开展,培养学生形成良好道德品行。这就是我们所研究的当地民族文化的作用和探究的成果。

猜你喜欢

木楼芦笙刺绣
贵州剑河 多彩刺绣添技增收
岜沙芦笙节
清新唯美的刺绣
你好,芦笙
赠木楼故人
李雅华:精美的石头能“刺绣”
苗族芦笙制作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