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与富
2018-08-29范皓琪
范皓琪
摘要:阎肃是我国著名的文艺工作者,一位大词作家,创作了一批内容丰富、题材多样的优秀歌词作品。此外,他还积极参与影视歌曲歌词的创作,在原有风格上进行突破创造,留下了一批像《敢问路在何方》、《雾里看花》这样脍炙人口的佳作。本文旨在通过对阎肃这类歌词创作的分析与研究,从与影视作品契合度、歌词构思与语言两个方面,展现阎肃影视歌曲歌词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阎肃;影视歌词;《西游记》
影视歌曲歌词,实指为电影、电视剧所创作的主题曲、插曲,以及为电视栏目、晚会等电视节目所做的系列歌词,是一种受制于影视剧与电视节目,并服务于二者的特殊歌词。[1]基于其特殊的创作背景,词作者需要准确把握影视歌词与影视剧主题或节目主题内容之间的关系,进行全新的艺术创造。阎肃是我国著名词作家,他一生創作歌词千余首,内容丰富、题材多样、风格迥异,也曾多次参与我国的电视创作与文艺晚会,创作出了一大批脍炙人口的影视歌曲歌词,例如:86版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主题歌及一系列插曲歌词、1993年央视“3.15”晚会主题歌词《雾里看花》、2006年纪录片《中原雄师》主题歌词等。这些歌词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与影视形成交相辉映之态,伴随一代又一代人成长,成为时代记忆的同时,也成为了影视歌曲歌词创作的典范。
阎肃是一位拥有高度自觉性的词作家,他在影视歌曲歌词创作中亦是如此。纵观这类歌词作品,不难发现这是一系列经过精巧构思与设计,沉淀着人生体验,保持着与影视作品的高契合度,同时语言生动而不失典雅的“大”作。
一、阎肃歌词与影视作品的呼应与统一
阎肃在影视歌曲歌词创作中始终保持着与影视作品的高度统一性,整体呈现出“显”——主题鲜明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主题性歌词与场景性歌词两个方面。
(一)主题性歌词与影视的契合
“每一部电视、电影都有一个主题,这个概念性主题用音乐体现出来,就成了主题歌。”[2]这类主题性歌词主要置于影视片头和片尾产生作用,往往是对影视作品内容的高度概括或主要情感的显现,使观众置于特定的影视情境当中。
阎肃曾为十余部电视剧创作主题曲歌词,涉及神魔剧、历史剧、革命剧、纪录片等多种剧种。阎肃在面临不同的影视题材时能够自觉地寻觅并契合影视主题,进行风格调整,使歌词呈现出强烈地搭配力和鲜活的生命力。
电视剧《唐明皇》,以唐朝历史为背景,讲述了李隆基的人生历程以及他与杨玉环之间的爱情故事。历史上,李隆基是一位功过都十分突出的人物,他在位前期重用贤臣,励精图治,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但在位后期宠溺杨贵妃,沉湎酒色,荒淫无度,引发了安史之乱。这部剧旨在再现开元盛世与悲欢离合的人物命运,如此前后迥异的人物形象、复杂的家国情怀如何在歌词中得以体现呢?
“谈笑扫阴霾/争一个锦天绣地满目俊才/愿我煌煌大唐/光耀万邦流芳千载/纵然是悲欢只身两徘徊……”英明果断、豪情万丈的唐明皇形象在这片头曲《倚天把剑观沧海》中可谓是体现得淋漓尽致。首句“谈笑”二字尽显唐明皇雄伟俊丽、英勇能干的人物形象。阎肃借唐明皇口吻写道:“愿我煌煌大唐,光耀万邦流芳千载。”展现出唐明皇前期在国家建设、政绩工业上的决心与抱负,纵然最后悲欢离合,家国、私情两难全仍是“今生无悔,来世更待”。尾句“倚天把剑观沧海,斜插芙蓉醉瑶台”,豪情、柔情齐出,阎肃在此处选取了辛弃疾《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一词中的“倚天”“长剑”“沧江”意向,化为一句“倚天把剑观沧海”,尽显这位皇帝的豪迈之情;同时又选用白居易在《长恨歌》中“芙蓉帐”意向,在这里以“芙蓉”与象征神仙居所的“瑶台”表现了与杨贵妃长相厮守之意。整首歌词充满了豪迈气概又不失柔情,将这位功勋卓著、情深似海的皇帝形象孕育其间,无不令人感慨万千。
(二)场景性歌词与剧情的呼应
“场景性歌词”主要指的是,电视剧、电影作品中有别于主题歌曲歌词的单独针对某一剧情发展的歌曲歌词,也就是插曲歌词。阎肃参与制作的影视作品数十部,其中最系统完整参与的是86版电视连续剧《西游记》。这部剧中他参与了主题歌及一系列插曲歌词的创作,全剧的十三首歌曲,他就写了十一首。在这一系列的歌词创作中,不仅能够看到阎肃在《西游记》奋斗不息、追求不止、惩恶扬善这一主题上的整体把握,还能够看到他对剧作本身每一个情节、场景的细致了解。阎肃通过十首插曲歌词的创作,展现着不同的人物心理,推动着剧情发展,加强了剧作自身的艺术感染力。
86版《西游记》第10集《三打白骨精》一集中孙悟空因不听唐僧训告三次打死白骨精幻化的人命(少女、老妪、老头儿)而激怒唐僧,被唐僧赶走。阎肃为这一情节所写的插曲歌词《吹不散这点点愁》极好的展现了孙悟空的心理状态,烘托和丰富了剧情。“就这样蓦然分手/就这样一去不回头/临行方知情深厚/多少往事在心头/啊,山悠悠,水悠悠/一路上秋风吹不散这点点愁”。这首歌词选用“ou”韵为韵脚进行押韵,使整首词呈现悠扬舒缓的状态之下,一点点抒发愁绪。这首歌出现在孙悟空即将离去之时,唐僧和孙悟空背向彼此,两眼含泪,就这样突然分手,一去就要不回头。歌词直言“临行方知情深厚,多少往事在心头”,短短一句概括了此情此景师徒二人的内心写照,彼此的不舍之情和怨愤之意齐发。“这点点愁”在结尾反复六次出现,这“点点愁”的重复书写,显示出了这份愁绪的厚重与难以摆脱。整首歌词紧扣人物心理与剧情发展,渲染了师徒误会重重却难舍难分的悲伤氛围,并且推进了剧情的进展。
二、阎肃影视歌曲歌词的精巧构思
阎肃影视歌曲歌词的立意明确性,主题契合性反映出他在这类歌词创作艺术上,具有“显”这一特征,仔细推敲还能发现它们的“富”——内韵的丰富,这一特征又主要体现在立意、视角和语言三个方面。
(一)立意新颖有深度
影视歌曲歌词创作不能脱离主题,这样主题性强的曲目既容易随着影视作品的开始而流行,也容易随结束而被遗忘,如何保持经久不衰的传唱度?“想要做到这一点,歌词作者就要在‘荡开一层上下功夫,就是要既能进入题材其中,又能跳出题材之外。”[3]阎肃在自己的影视歌曲歌词创作中始终坚持着这一方法的实践,保持契合度的同时进行深入挖掘,从旁着手,为我们留下了像《敢问路在何方》、《三千宠爱在一身》、《雾里看花》等这样一批优秀而经典的影视歌曲。
1993年中央电视台为搞一台纪念《商标法》颁布10周年的晚会,要阎肃写一首“打假歌”,《雾里看花》就是他当年契合主题为“3.15”晚会创作的。“雾里看花 水中望月,你能分辨这变幻莫测的世界……借我借我一双慧眼吧/让我把这纷扰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
整首歌词不提一句“打假”,却句句打假;不提一个“商品”“假冒”,却处处显怀疑之情。阎肃并没有从正面进行揭露和批评,反而上升到人生与艺术的高度,从“慧眼”切入,用“雾里看花”引领整首歌词。第一段展现对这纷扰世界的疑惑与不解,仿佛是雾里看花。通过营造朦胧的意境,去展现世界的纷扰,以及假冒伪劣产品混入市场后给人造成的疑惑,词句凸显社会现象,但是又折射着一份人生情怀。第二段反复书写“借我借我一双慧眼吧”是为体现自己的愿望,希望能够有这样一双慧眼可以明辨真假,这一段其实是一种呼吁和倡导,呼吁“清白”世界,倡导打假。这首歌词立意新颖,通过温婉抒情的方式进行表达,克服了主题性歌曲歌词的生硬性,构思非常精巧,阎肃曾在一次访谈中提到《雾里看花》的创作灵感其实是源于川剧《金山寺》,从而找到了“慧眼“这一关键突破口。《雾里看花》至今十余年,在那场”打假“晚会过后,它的影响力不仅没有消退,反而变大了,这样一首构思新颖、积淀人生体验的歌词,堪称影视歌曲歌词的典范之作。
(二)视角转换有广度
针对不同的影视作品,词作者可以选择不同的构思视角,在大陆影视作品中,单人作节目主题曲歌词和影视剧片头片尾曲歌词的案例很多,但是很少有像阎肃这样能够一个人负责几乎整部剧歌曲歌词创作的人,86版《西游记》便是他的代表作。在十首插曲歌词创作中,阎肃通过视角的转换完成了对剧中环境的转述,以及剧中人物的自述,拓宽了歌曲在影视剧中的表现力。
剧作第16集《趣经女儿国》,女儿国王倾慕唐僧一表人才,但唐僧为取经大业,毅然割断隐隐情丝,谢绝了女儿国王的一片好意,最后女儿国王无奈送走唐僧师徒,难舍之情溢于言表。“相见难,别亦难/怎诉这胸中语万千/我柔情万种,他去志更坚,只怨今生无缘”。这首歌词用女儿国国王的口吻进行创作,直抒内心的悲伤与不舍。相见时难,分别的时候也难,不知道该如何表达自己,纵使自己柔情万种,也拦不住心爱之人离去的决心。阎肃在构思中代入女子的思绪,再用女性自述口吻把剧情的情感基调进行提升。从难舍到表白再到祝愿和宽慰,最后留下孤独的相思人,短短几句歌词却极尽缠绵悱恻之意。像这样借剧中人物之口写歌词,补充剧情,加深感情的例子还有很多,例如《大圣歌》用孙悟空的口吻吐露天不怕地不怕的勇气;《猪八戒背媳妇儿》用猪八戒的口吻自说自话自嘲自慰,这些插曲不仅让剧中人物吐露出了台词中不曾有的情绪与想法,还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剧情与人物形象,利用从不同视角构思的方法,使得插曲涉及剧情、场景、人物各个方面,自觉拓宽了影视歌词的表现范围。
(三)语言生动有雅致
阎肃参与创作的影视歌曲歌词类型多样,也指涉不同时期,从古代、近现代、到当代,他的这类歌词首先体现出了文白交融的特征。阎肃在生活中特别喜欢古典文学,唐诗、宋词、元人小令、明清散曲都会一一细读,许多的古典诗词和文学作品都能背诵。“古典雅致”是阎肃的气质,也是他词作的气质,这一点在他的影视歌曲歌词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古典意向、意境的构建方式可谓是信手拈来,自然流畅地应用于影视歌词创作当中。
其次,阎肃的影视歌曲歌词擅长勾勒画面,营造意境,使得歌词本身形象而生动。他在2008年为电视剧《十万人家》创作的片尾曲《钱塘风潮》契合着影视作品中水乡古镇的涅槃而成。整首歌词轻缓柔美,勾勒出一幅和谐美好的钱塘之景。钱塘自古繁华十万人家住在这里,钱塘的春风拂过每个人心头,绿了柳条,抚慰了千万家,歌词第一段为我们展现了钱塘这片古镇的优美景色。二三段则直抒钱塘人对这里的热爱与回馈,我们一腔挚爱建设更美丽、更繁华的钱塘,实现“参差十万人家”到“锦绣十万人家”的转变佳话。歌词字字紧扣,洋溢着钱塘对钱塘人民的滋养、钱塘人民对钱塘的奉献,把诗画意境融入歌词创作,使歌词变得诗情画意,极大的提高了歌词与影视作品的契合度,使其富于表现力和美学价值。
再次,阎肃的影视歌曲歌词讲究句式、用韵、用词,具有较高的协乐性。2006年他为电视剧《沙家浜》创作的主题曲歌词《春来沙家浜》在这三个方面都有着较好的体现。“有的往事可能遗忘/那段情缘缠绕在心上/有的歌曲已不再会唱/那动听的音调却回荡耳旁……鱼米稻花香杨柳轻轻/渔歌朗朗春來沙家浜”。整首歌词基本稳定在8个字左右,句式工整,断句有致,整饬中有变化,显得严谨有规范;句句押“ang”韵,发音响亮,契合豪迈欢快的感情基调;用词考究,尤其是副歌部分,大量采用量词与叠词,“七”“三”与“八”“十六”对仗有序,“青青”“荡荡”“轻轻”“朗朗”等叠音词的使用使得歌词自身呈现流畅与协乐的倾向。
我国著名词作家王晓岭在点评阎肃的歌词创作时说道:“阎肃老师的歌词在当今词坛独树一帜,与乔羽先生可以说是双峰并峙,为我们树立了当代音乐文学的典范,从作词的专业角度说,阎肃的词风开辟了一代文风。”[4]用王晓玲教授的话来说,阎肃的歌词彰显着“一片丹心向阳开的热血赤诚”,他的影视歌曲歌词创作一方面秉承着自己一贯的热诚与真切,另一方面也显示出他本人在这一领域歌词创作的独特艺术性。无论是从歌词数量、质量,还是影视歌曲歌词的影响力来看,阎肃都是当代音乐文学的典范。
参考文献:
[1]吴颂今.歌词写作十八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2:151-154.
[2]苗菁.现代歌词文体学[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2:164-203.
[3]童龙超.诗歌与音乐跨界视野中的歌词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