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少数民族典籍英译中“汉语过滤器”问题及其处理

2018-08-29武春刘仙仙

北方文学 2018年23期
关键词:典籍少数民族

武春 刘仙仙

摘要:翻译少数民族典籍,推动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促进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是译者的社会责任。译者所翻译的少数民族典籍或文献,更多的是经过加工的,在少数民族语言到汉语的转换过程中,难免存在“汉语过滤器”问题,那我们又该怎样解决“汉语”过滤器问题?

关键词:少数民族;典籍;汉语过滤器

一、少数民族典籍英译翻译中的“汉语过滤器”问题

翻译是从一种语言到另外一种语言或几种语言的转化,如果要在严格意义上秉承严复所提出的“信、达、雅”的翻译原则,那么译者能在源语和译入语之间游刃有余,这样译作才能在最大程度上实现忠实于原文。改革开放来,我国已出版的少数民族典籍有3000余种(黄剑,2015:143)。我国共有55个少数民族,已经国家批准推行并正式使用的少数民族文字共有19种。实际上,真正能做到既精通源语又精通译入语对译者的要求是极高的,也极难实现。我们译者所翻译的少数民族典籍文本,多为一些专门研究少数民族文化的研究者由少数民族语言转译为汉语,再由译者从汉语译为英文。

在这样一个“少数民族语言—汉语—英语”的转换过程中,在“少数民族语言—汉语”转移过程中,一方面存在少数民族语言与汉语的不对等,也即并非所有少数民族语言在汉语中都能找到与之对等的表达,另一方面,转译者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在转译过程中,难免会加入自己主观性的思想。所以在“少数民族语言—汉语”的转译过程中,文本有可能就已经出现了第一次的部分失真。

“汉语过滤器”在少数民族典籍英译中可以简单地理解为把一种非汉语民族语言转换为汉语的一个过滤过程。“汉语过滤器”起初由美国学者梅维恒Victor H.Mair提出,“汉语过滤器也就是说原来用的哈尼语、佤语等,或是任何一种非汉语唱述的民歌或故事,被翻译成中文(实际上转写过程各不相同,因具体情况而异),之后再翻译成其他国家的语言,其间经历了不同的过滤过程。”

纵观当前国内少数民族典籍英译的翻译实践,市场上所见民族典籍大多要以汉语为中介才能转换为英文,少数民族典籍—汉语—英语已是当前的普遍现象。

二、如何认识少数民族典籍英译中的“汉语过滤器”问题?

近来,在翻译白兴发教授的《彝族文化史》过程中,遇到很多问题,比如:某些少数民族专有词汇,经音译为汉语,很多少数民族词汇音译为汉语后,无法在汉语中找到对应的解释。这就要求译者必须树立文化意识,主动去与原作者进行沟通。翻译活动最基本的步骤至少有理解—表达—核校。理解,即要去理解原文的整体逻辑关系,理解原文要表达的含义,“汉语过滤器”对“理解”阶段的影响最为突出。作为译者,应正视“汉语过滤器”,积极寻找方法并还原源文,而非听任或忽视其影响。

作为译者,需承认“汉语过滤器”在民族典籍汉译过程中,确实会导致部分内容的丢失,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完全否定“民族典籍—汉语—英语”这样一种模式,我们可以选择在英译阶段下功夫,查阅资料,尽最大可能还原源文的意思。“汉语过滤器”不该成为诟病民族典籍英译的借口,也不该成为民族典籍英译路上的绊脚石,相反,译者应该采用各种方式将“汉语过滤器”所带来的内容折损降到最低。

三、少数民族典籍英译中,如何处理“汉语过滤器”问题?

那么译者该如何正确处理“汉语过滤器”问题呢?首先,我们必须客观地承认民族典籍在经汉语过滤的过程中,会与源文产生一定的偏差,或者在某种程度上说,有可能产生名实争议。借用后秦时期僧睿进行佛经翻译总结出的一些经验。佛经翻译多为域外僧人口授,中国僧人笔受。这一过程与少数民族典籍的英译有相似之处,所以此处加以引用。僧睿在佛经汉译中就意识到翻译中难免存在名实问题。早期的佛经翻译多为域外僧人口授—华僧笔受并加以润色,这样的翻译模式下,虽能抓住主旨,但是会与原经之间存在偏差。

在对少数民族典籍进行英译的过程中,译者在有条件的条件下应尽量采用田野调查,深入少数民族聚居地,与汉译者合作,形成口述者—汉译者—英译者三者在场的模式,这样既可以提高翻译的准确性,又可降低汉译者的主观性,做到客观。当然,在田野调查难以实现时,最好创造条件将民族语言以及汉语、英语三种语言对照翻译,将折损降到最低。不得不承认,通过汉语译介的民族典籍难免被过滤掉一些内容,但并不是完全否认三语对照式翻译。在英译时,译者秉着严谨负责的态度,对有疑问的部分进行反复查证,精益求精。

参考文献:

[1]白兴发.彝族文化史[M].云南民族出版社,2002:185-201.

[2]刘艳春,趙长江.国内民族典籍英译现状、成就、问题与对策[J].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02):140-144.

[3]南小民,达瓦次仁.汉藏语传统翻译原则比较研究[J].民族翻译,2010,75(2):3-11.

[4]汪榕培,黄中习.加强民族典籍的英译,弘扬民族优秀文化[J].广西民族研究,2008,94(4):164-165.

[5]赵长江.民族典籍外译研究(1986-2013)[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4):7-13.

猜你喜欢

典籍少数民族
《典籍里的中国》为什么火?
我国先秦典籍中的宫调理论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瓟斝”与“点犀”新解*——兼论中国典籍中名物词的英译
论少数民族环境权保护
在诗词典籍中赏春日盛景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
道:少数民族的节日文化
典籍翻译模式的构建与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