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第六次公共图书馆评估标准看地市级图书馆员职业能力建设

2018-08-29陈小梅

中国科技纵横 2018年15期
关键词:图书馆员队伍建设公共图书馆

陈小梅

摘 要:通过分析第六次全国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标准所带来的变化和趋势,提出三项重要的图书馆员职业能力及建设方向。

关键词:图书馆;公共图书馆;图书馆员;素质教育;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G25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8)15-0252-02

2017年,我国开展第六次全国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工作。文化部办公厅于2017年1月发布第六次评估定级工作相关通知文件及“第六次全国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标准”,引领本次评估定级工作的开展。新的评估定级标准分为服务效能、业务建设、保障条件三大块。[1]新的评估定级标准,为公共图书馆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体现当前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新趋势,为基层公共图书馆员职业能力建设提供有力参考。

1 新标准的四个创新点

新标准的创新点在于评估模式的改变。以往是政府单一评估,而今是结合性评估,即政府与学会的结合,并由此实现了文化部政府职能转移。首先,评估工作涉及三方主体:(1)组织领导方,是文化部;(2)标准研制和实施方,是中国图书馆学会;(3)第三方,是评估定级信息化平台的研发和维护者。其次,是评估方式的创新。从手工评估转变为无纸化评估,所有评估资料档案都要在网上进行。再次,是评估导向的创新。主要以效能为导向,特别强调服务效能,引领各馆去发挥设施设备、资源的效用。最后,是评估分值的创新。引入了加分制,鼓励各图书馆走个性化发展的道路。新的评估定级标准推动公共图书馆能够达到标准化与个性化共存,朝着政府主导和社会合作共融新方向发展,而图书馆则面临职业能力建设的新视点。

2 新标准揭示三大职业能力

2.1 文献资源建设能力

我国的图书馆起源于旧藏书楼,保存人类文化典籍。经历了2700多年的历史变迁,藏书依旧是图书馆的重要职能之一。新标准8个等级必备条件中,有3个是与文献资源建设相关,即“年文献外借量”、“年财政拨款总额”和“年人均新增文献入藏量”(如表1所示)。地市级图书馆评估标准第二部分“业务建设”的15项一级指标中,“2.1馆藏发展政策与馆藏结构”与“2.2编目与馆藏组织管理”这两项指标,是文献资源建设的规划和组织方式;“2.3数字资源建设”和“2.4地方文献工作”这两项指标是针对特色馆藏资源建设。上述四项一级指标总分值在“业务建设”基本分中占比是30%。在新标准第三部分“保障条件”中,一级指标“3.4文献资源保障”和二级指标“3.1.3呈缴制与执行情况”、“3.3.1年财政拨款总额(万元)”、“3.3.3年人均文献购置费”的基本分值合占该部分基本分值的28.3%。可见,与“文献资源”相关的指标始终贯穿在新标准中,文献资源建设能力仍是图书馆员必备的职业能力。

2.2 读者服务能力

读者服务是图书馆的宗旨,在图书馆活动中占据重要的位置,可追溯至1920年的美国公共图书馆,可简明理解为“教导读者使用图书馆资源与服务”,包括文献资源推荐、解答读者咨询与阅读推广等众多服务。[2]地市级图书馆评估标准的第一部分“服务效能”总分600分,其中8个一级指标最高分值排名前3位分别是“1.1基本服务”,分值185分;“1.8读者评价”,分值90分;“1.3阅读推广与社会教育”,分值120分(详见表2)。由此可见,读者服务工作体现了图书馆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是服务效能最重要的体现方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共图书馆宣言1994》一个重要的理念是,公共图书馆是民众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要为个人和社会群体的终身教育、自主决策和文化发展提供基本条件。[3]阅读推广与社会教育工作的目的更能契合这个宣言的理念。可见,读者服务能力是一项重要的图书馆员职业能力,尤其是阅读推广和社会教育工作能力。

2.3 社会综合能力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目的是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而实现这种保障的一个重要途径,来自具备普遍性和均等性的公共图书馆服务。[4]图书馆界用实践证明,总分馆、服务网点建设始终是众多服务模式中的重要内容。地市级图书馆评估标准第二部分“业务建设”总分450分,其中“2.5本区域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55分),成为业务建设最高分值的指标之一,也属等级必备条件(如表3所示)。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使图书馆与各式各样的单位和社团产生交集,面临各种情况,对社会综合能力的运用必不可少。社会综合能力之逻辑思维、人际交流、问题解决、突发情况逃生自救、学习能力等,几乎是个人必备的能力,必須要学习提高得以谋求个人更好的生存和发展。协调分析、领导管理、组织能力等,则是较高层次的能力,能够体现工作的效率。空间想象、创新能力的高低,往往能决定工作的成败和事业的发展前景。[5]可见,社会综合能力应为图书馆员职业能力建设的内容。

3 图书馆员职业能力建设方向

3.1 文献资源建设能力的核心内容

在图书馆工作中,文献资源建设共性的环节一般包括馆藏规划、文献采选、文献加工、组织管理等活动,从而达到一定的藏书规模和藏书特点,建立各具特色的藏书体系。它是有计划地对文献资源进行积累,科学合理地布局,形成文献保障体系,最终为了满足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的需要。[6]地市级图书馆评估标准反映文献资源建设的内容和要求的主要有“2.1馆藏发展政策与馆藏结构”、“2.2编目与馆藏组织管理”、“2.3数字资源建设”、“2.4地方文献工作”四个一级指标。根据这些指标,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内容或步骤应包括:(1)制定馆藏发展政策和馆藏结构并执行好。主要指采集依据和要求、各类资源占比、建设特点、共建共享布局、规范工作程序、入藏完整、及时采购等内容。(2)对文献进行分编和馆藏组织管理。包括编目标准化和编目及时、参加联合编目工作、加工整理规范、正确排架、文献保护与剔旧、新技术应用等内容。(3)开展地方文献工作,突出地方特色。在上述文献资源建设活动中,馆藏发展政策、馆藏专项规划是起到纲领性的作用,引领藏书体系的具体建设工作。分类与编目、馆藏组织管理则是实现特定功能的藏书体系的方法与手段。由此可见,文献资源建设能力的核心在于馆藏规划、文献分编技术和文献组织管理、特色资源入藏,这些是图书馆赖以服务社会的重要基石。

3.2 读者服务能力的侧重点

从图书馆等级必备条件之“年文献外借量”、“年每万人参加读者活动人次”(详见表1),可见读者服务工作的重中之重是文献外借服务和阅读推广服务。在实践中,开架、半开架和闭架是图书馆进行外借服务的普遍方式,满足读者集中阅读、利用馆藏文献的需求。吸引读者到馆阅览文献,也是常见的服务方式。文献外借和文献阅览服务,统称为图书借阅服务,依托一定的空间和设施设备,成为图书馆阵地服务不可或缺的服务方式之一,而借阅服务质量必然成为影响图书馆工作水平和社会形象的主要因素。阅读推广与社会教育的主要形式有讲座、培训、展览、阅读指导等,通过开展活动提高图书馆的公众知晓率、利用率及美誉度。馆员素质高,服务能力好,读者满意率自然就会高,反之图书馆将面临读者的投诉、上级的责备、民众的质疑。读者服务能力对图书馆的生存和发展带来巨大的影响。因此,笔者认为读者服务能力建设有三个抓手,一是提高综合知识能力,包括通过继续教育和专业培训等多多种途径,普及图书馆专业知识和相关学科知识;二是提高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加强信息基础设施的使用与管理,提高新技术应用的实际操作能力;三是切实树立读者本位的服务理念,注重仪容仪表和服务礼仪的训练,运用文明用语,最大地满足图书馆用户的需求,增强图书馆的竞争力。

3.3 社会综合能力的提升

社会综合能力是个人适应社会的能力。笔者认为以下两项社会能力的提升是图书馆员职业能力建设必须重视的。一是人际沟通能力。图书馆员在服务工作中,首先要具备理解别人的能力,才能进一步相互沟通、理解。只有根据具体的工作情景和服务对象,主动沟通,区别对待,集中精神,注意反应,运用知识储备,才能了解对方的行为与心理,并根据反馈信息调整沟通方式方法,达到有效沟通,促进工作顺利开展。二是问题解决能力。随着免费开放工作的深入开展,“无障碍”、“零门槛”服务的实现,给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带来考验。图书馆每天面对社会公众,各种各样的问题接踵而来,提高问题解决能力不容忽视。而图书馆在新媒体服务、读者意见处理、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跨地区、跨系统的图书馆协作协同、社会化和管理创新工作中,各种新问题亦会层出不穷,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开拓发展空间,尤其显得重要。

4 结语

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新标准的实施,进一步指导了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建设,有力推动图书馆事业良好发展。通过新评估标准的分析,本文探讨了地市级公共图书馆员职业能力建设新视角,建议把文献资源建设能力、读者服务能力、社会综合能力作为新时期图书馆员职业能力建设的重点来抓,进而提出这三种能力的建设方向:馆藏规划与分编技术、藏书组织是文献资源建设能力的核心内容;在读者服务能力建设中要强化综合知识能力、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要普及图书馆专业知识,加强认识本学科与相關学科的联系,提高实际操作能力,树立读者第一的服务理念,运用服务礼仪和文明用语;人际沟通能力、问解决能力则作为社会综合能力培养的重要方向。

参考文献

[1]颜世霞.网络环境下医学院校图书馆读者服务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5.

[2]张晓俐,李慧春.浙江图书馆外文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与利用[J].中国科技信息,2014,(23):136-137.

[3]田兰枝.论培训基地大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有效对策[J].中国职工教育,2014,(18):71-73.

[4]沈艳.图书馆馆员素质与读者服务工作的关系研究[J].现代交际,2013,(10):102-103.

[5]蔡妍.当前高职院校图书馆读者工作的问题与对策[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2):89-90.

[6]张春莹.试析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理念与方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29):131-131.

猜你喜欢

图书馆员队伍建设公共图书馆
高校图书馆员之歌
MOOC时代公共图书馆服务探索研究
论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
用博弈理论解决图书馆员排班问题
新入职图书馆员职业生涯规划与设计问题探讨
提高公共图书馆员素质与读者服务水平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