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充分利用地下水调蓄降水入渗量增加水资源的应用

2018-08-29孙国恩

中国科技纵横 2018年15期
关键词:盐碱地水资源

孙国恩

摘 要:开封地区属黄淮冲积平原拥有丰富的浅层地下水,是本地工农业主要开采利用的水资源。所以研究浅层地下水的运动规律及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实行科学管理,合理利用,减少水资源流失和蒸发浪费,同时黄淮平原大面积井灌井排实践证明,加速浅层水垂直交替,控制最优地下水位,对防治旱、涝、碱、咸均有显著作用,对促进工农业快速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水资源;浅层地下水;合理水位;盐碱地;井灌井排

中图分类号:TV2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8)15-0226-02

开封地区属黄淮冲积平原,地面至40米深度有丰富的浅层地下水,它具有埋藏浅,增补快,开采容易,水质淡,水温适宜等特点,是本地工农业主要开采利用的水资源。所以研究浅层地下水的运动规律及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综合治理旱、涝、碱、灾害,总结浅层地下水对一个地区降水与迳流进行调蓄的功能,实行科学管理,合理利用,减少水资源流失和蒸发浪费,对增加地下水资源,改善生产条件,促进工农业快速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水文、水文地质概况

1.1 水文概况

开封地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4.2℃。对浅层地下水补给和排泄作用十分密切的因素有降水和蒸发。多年平均降水量为712.4毫米,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120.0毫米。降水由东南向西北有规律递减,南部多于北部,东部多于西部。降水量时空分布不均,六、七、八、九四个月占全年总降水量的67%。据1955—2015年水文资料统计,最多年降水量为1505.1毫米(1963年),最少年降水量为212.9毫米(1935年),最多年份的雨量和最少年份的雨量相差7.1倍。多年平均七月份降水量最大为196.5毫米,占降水量的27%,元月份降水量最小为12.2毫米,占年降水量的1.7%,最大月份为最小月份的16.1倍。年蒸发量最大为1362.5毫米,年最小为958.0毫米,五、六二个月蒸发量最大,占全年总蒸发量的30%,特别是六月份,全区蒸发量均在179.8毫米以上,最高者达213.9毫米,十二月至元月最小,仅占全年总蒸发量的7.0%。由于本区气象、水文条件的影响,形成了春旱秋涝,涝后又旱,旱涝交替之特点。1957年和1963年受涝面积分别为616万亩和754万亩,1961年和1962年受旱面积300万亩左右。由于地下水位浅,土壤盐碱化十分严重,有320万亩早、涝、盐、碱相随的面积,农业生产长期低而不稳,合理控制浅层地下水位是我区工农业生产的关键。

1.2 水文地质概况

本区属黄淮冲积扇前缘,地势平坦,由西北向东南微倾,地面高程34-60米,平均坡降l/5000。地层位于华北、中新生代盆地的东南部。新构造运动在老构造运动的基础上发育。新生界地质结构十分复杂。不同时代、不同成因、不同河流的沉积物,构成重迭交错的沉积结构特征,致使各地段水文地质特征彼此差异很大。有时在同一块地内打井,地南部无水,地北部有水。第四系全新统潜水(浅层水)和更新统承压水(中层水),河床上的含水砂层在剖面上呈串珠式透镜体状分布,在平面上则呈似脉叶状沉积构造特征。砂层周围被亚砂土,亚粘土包围,消弱了砂层间的水力联系。含水砂层顶板深度l0-20米,底板深度20-40米,且粗粒相底层及细粒相盖层二元结构。地下水补给区和分布区一致,地下水动态变化为典型的入渗——蒸发型。

潜水总的流向为西北一东南向,地下迳流很弱,西部水力坡度1/4200,东部为1/6000。水位埋深大部分地区为4-6米,中部和西北部6-8米,东南部为2米左右,开封市周围和开封县局部及黄河故道大堤北大于8米。

潜水水质:全地区有75%的面积水质良好,适宜灌溉。属重碳酸——钙镁型水,矿化度小于0.5克/升,有20%的面积水质中等,为重碳酸一钠镁、重碳酸——钠钙型水,矿化度小于2.0克/升;有5%的面积水质较差,条带状、零星分布在全区,矿化度3—4克/升,对灌溉不利,有待进一步改造利用。

2 区域地下水动态变化规律

2.1 基本概念

降水入渗补给是地下水最主要的补给来源,降水对地下水补给量的大小主要与包气带岩性,岩性厚度和結构、地下水位埋深降水特征及土壤前期含水量有关。在我们开阔的冲积平原区(水力梯度小的平原区)进行地下水资源评价,实质就是评价合理地下水位埋深下的降水入渗补给地下水量,这是最为可靠的补给资源量。

一个地区水资源量的多少,与降水量和蒸发量均有密切关系,蒸发量的大小与地下水的埋深有极大关系。

在非包和带,存在毛细水和毛细压力(它是一种与大气压力相反的吸力了,由于毛细作用和蒸发作用,使一定水位埋深下潜水水分子向大气中扩散消耗,引起潜水面下降。随着地下水位埋深的加大,潜水蒸发量逐渐减弱,当潜水位下降到一定深度,可以认为没有蒸发或蒸发量相当微弱,通过水位动态过程线分析,当水位埋深较大(约4米左右),在无开采和补给条件下,地下水位稳定。即所谓“蒸发极限深度”。所谓“地下水蒸发强度”,就是在蒸发极限深度以上,浅层水在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的蒸发量。

地下水蒸发强度的大小与气象条件(湿度、温度、风力等)土壤含水量和毛细管输送水分的能力(速度)有关。在土壤含水量和输送水分能力一定的情况下,湿度小,气温高,风力大时,地下水蒸发强度就大。反之。则小。但是,当蒸发强度超过土壤毛管I的输水能力时,地下水蒸发强度并不随之继续增大,而是仍按毛管输水的能力消耗水量0J在气象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地下水蒸发强度主要决定于土壤含水量和毛管输入能力;土壤含水量大,毛管输水速度快,即土壤供水能力强,地下水蒸发强度就大。反之,就越小。

在毛管上升高度相同条件下,土壤含水量与地下水位埋深有关,埋深小,土壤含7量大。毛管上升高度和输水能力又主要决定于土质,粘性土颗粒细,毛细管管道细,越上升高度大,但由于水力递度小,毛管输水速度就小。砂性土颗粒较粗,毛管管道粗毛管上升高度小,但水力梯度大,毛管输水速度就快。因此,一般情况下,砂性土壤分范发量比粘性土壤大,受盐碱化威胁亦较粘性土可能性大。

气象条件基本可用水面蒸发量来反映。可以认为,影响地下水蒸发强度的主要因是地下水位埋深,土质、水面蒸发强度以及作物种植、生长情况。一般讲,大面积种植同一种作物比例不会有太大的变化,所以植被问题可以忽略,研究平原浅层水蒸发问题主要应抓住水位埋深、包气带岩性、水面蒸发量三个主要因素。

2.2 地下水动态变化特点

本区历年来地下水动态变化规律:冬季12月份是春灌前,地下水位处于基本稳定期,水位埋深一般在3-5米,地下水动态类型属于降水补给——蒸发型;春灌期2-5月份,地下水位随着小麦春灌而下降,水位埋深4-7米,地下水动态类型属于降水——开采、蒸发型;春灌后麦收季节的6月份,地下水位随着气温的增高,蒸发量的增大,地下水位埋深逐渐增大,水位也逐步下降,以至达到每年的最大埋深值4-8米,地下水类型属于降水——蒸发开采型;7月份进入汛期,降水量逐渐变大,农作物需水量大部分靠降水,灌溉用水量大大减少,仅有少量蔬菜地抽水,地下水位开始回升,汛期大量降水补给,9-10月份地下水位出现年内高峰期,地下水位埋深上升到每年的最小值2-4米左右,地下水类型属于降水——蒸发型;11-12月份因汛后降水量减少,由于水面蒸发,地面也蒸發,地下水位又缓慢下降,地下水位处于冬季的基本稳定期。从333眼长观井三十年来观测资料分析,大部分长观井每年12月26日的埋深值基本等于年平均埋深值。

3 充分利用地下水库、调蓄降水人渗量

经过几十年资料分析计算,本区“合理地下水位”是3-5米,有利于防盐碱、防渍涝、防干旱。合理地下水位汛前为6米左右,汛后为3米左右。地下水调蓄就是在干旱年份降水不能满足作物需水要求时,开采浅层地下水。由此引起的地下水位降深由汛期或丰水年份降水入渗补给,使水位得以回升,合理调控地下水位,同时使水位控制在一定深度,也有利于防治土壤次生盐碱化,又能尽量减少渍涝灾害。

另外,合理调控地下水位,就是在汛前和干旱年份降低地下水位,为汛期和丰水年份提供了蓄水库容。可以大幅度减少水资源的流失和蒸发浪费。因为本区属于干旱半干旱气候,年内与年际间降水量变化大,不稳定。主要农作物(小麦)生长季节又是非汛期,因此在作物需水季节或干旱年份又需要多开采地下水,以维持农作物之需要,由于抽水过量,使地下水位下降到“潜水蒸发极限深度”以下,减少蒸发,增大可开采利用的地下水资源。汛期或丰水年份就可以得到更多的降水入渗补给量。这样既满足农作物用水和抗旱的要求,又减少;浅层地下水蒸发量,更有效的利用了降水,加大了降水入渗量,从而真正增加了地下水资源量。

实践证明:要增加地下水可采资源,一是要使降水更多地入渗转化为地下水;二是使地下水尽可能减少蒸发消耗,这样就可以人为的夺取无效蒸发量变为可利用的水资源量,又增大包气带的蓄水能力,又能减轻渍涝和改造咸水。利用浅层地下水,降低地下水位,为改造、旱、涝、碱、咸低产田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也是旱、涝、碱、咸综合性治理的关键性措施。随着农田水利建设事业的发展,建成了较大面积的机井群,实行了“井灌井排”后,由于大量开采地下水,降低了地下水位,减少了地下水和土壤包气带中的水分蒸发,加上降水入渗和灌溉的淋洗作用,包气带土壤水中的盐份大大降低,使盐碱地得到了彻底治理。

总之,黄淮平原大面积井灌井排实践证明,加速浅层水垂直交替,控制最优地下水位,对防治旱、涝、碱、咸均有显著作用。使土体常年以入渗水流为主,起到引灌水和降水淋洗盐份的效果,不少地区盐碱地已明显脱盐,脱盐深度也随之不断增加。涝度也大大减轻,控制“合理水位”,增大降水量,减少降水迳流排浅和夺取蒸发量,是当前开源节流的一个重要方面,应引起各水利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猜你喜欢

盐碱地水资源
水资源(部级优课)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征订启事
珍惜水资源 保护水环境
大庆市盐碱地治理措施探析
张巍婷 盐碱地上拓出“常丰”路
盐碱地枸杞提质增效关键技术
三种土壤改良剂对盐碱地冬枣园的影响
加强水文水资源勘测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
浅议我国水资源的刑事立法保护
采煤沉陷区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研究——以淮南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