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日文学经典的传播与翻译》与“中国文化走出去”

2018-08-29杨伟

中国图书评论 2018年7期
关键词:史料跨文化文学

杨伟

阅读王晓平先生的《中日文学经典的传播与翻译》(以下简称《经典》),乃是跟随他进行一场中日文学经典的越境之旅,用文字对中日两国一千余年的文学交流史展开近于全景式且多方位的动态扫描。之所以说是全景式的,乃是因为其上溯到历史源头,而又下探至当下节点,描绘了一幅纵向的浩繁画卷,而在研究对象上则涵盖了语录体作品、诗歌、散文、戏剧、小说等各种门类,展现了文体类别的全面性。而之所以又说它是多方位的,则是因为它不把文学经典的传播、接受和影响看作是一个单纯的文学问题,而是视为社会思潮、文化需求、时尚趣味、名人效应乃至传播方式等多种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也视为近代以来教育体系、新闻出版及各种媒体大力推动的产物,所以它注重从思想史、文化史、文学史等多重背景出发,采取传播学、文字学、语言学、翻译学与文艺学等多管齐下的研究方法来展开全方位的考察和综合研究。

该书上下两册,共计百万余字,分三编:上编主要对中国文学经典在日本的传播进行了文化考察和历史性梳理,劃分了日译的类型和翻译方法;中编按照文体类别,并以时间为序,对《论语》《史记》、唐诗等中国文学经典在日本的传播、翻译、接受与研究加以择要论述;下编则聚焦于以《今昔物语集》《万叶集》、俳句等日本文学经典在中国的翻译和接受。从中不难看出,《经典》关注的不仅是中国文学经典在日本的传播和翻译,也把日本文学经典在中国的传播纳入视野,让两者成为相互参照的坐标,探索一种“互读”的视角,进行“互视”的尝试。而之所以选择这样一个“互读”的视角,是因为传播和翻译的对象与运作策略的选择都关涉两种文学在比较中显现的不同特性,还因为不管是日本对中国文学经典的传播和翻译,还是中国对日本文学经典的传播和翻译,无一不是一种跨文化行为,都是两种文化、两种语言的转换,自然不乏共同之处。

因此,从事日本文学翻译的人不妨从日本翻译中国经典的业绩中受到启迪,而从事中国经典外译的人也可以从日本经典传播翻译到中国的历史和现状中有所心得。王晓平先生提醒我们,人们无不希望对方理解自身文化,然而事实证明,这不是仅有主观的推销愿望和经济力的支撑就能当下奏效的,国际化、信息化时代的文化和文学交流,对对方理解越深,越有望将对外传播工作做得更好。因为“中国话语”不是自说自话,而是中国文学(智慧)与对话者的分享,当然也有对话者文学(智慧)的中国表述。

纵观全书会发现,《经典》体现了王晓平先生一贯的写作姿态和研究方法,即扎根于严谨的实证和考据来对超越国界的文学现象进行跨文化解读,而这也正是其倡导的“跨文化新朴学”的基本特征。该书对两国典籍在对方国传播状况的综合梳理和史料举证可以证明,“在中日文学交流史方面,占有史料最多的当数王晓平先生,学界同人大概无出其右者”(王向远《史料、识见与精神魅力》)。但笔者注意到,如果过多聚焦于他对中日两国文化的深厚学养、扎实的朴学功底、丰富的史料以及多重的研究方法,或许会在不经意间关闭掉通向该书作者深层世界的甬道,漏视其在史料的阅读、分析和阐发中所迸射出的思想火花。《经典》一书足以告诉我们,其作者不仅是文学研究的实证派,也是不标榜主义、亦不高声喧哗的理论派。不过,笔者更想提请读者关注该书背后暗涌着的人文激情、民族自觉以及当下意识。这种人文激情体现为对文化经典的最大尊重和无上热爱,而民族自觉则体现为明确的本土立场,且是与国际视野相结合的本土立场,并和让“中国文化走出去,与各国文化达成互通互鉴”的当下意识有机相连。

众所周知,中日两国有着漫长的文化交流历史,文学上的相互借鉴和彼此影响可以说超过了任何国家。不用说,利用翔实的史料来多方位地探讨这种文化交流中的成功范例及其规律,可以为我们今天探索如何“让中国文化走出去”带来极有价值的启示和参考。而《经典》一书就无疑贯穿着这样一种问题意识和热切愿望。当王晓平先生为我们一一翻开那些卷帙浩繁的史料时,其实是想让我们从中去发现某些规律,关注包括日本在内的各国在对中国经典的阐释、翻译乃至改写中所表现出的共性和不同特点,以便我们能真正“讲好中国的故事”,从而为中华文化在世界上赢得更多的粉丝,而不是只有“讲述中国故事”的愿望,或是只满足于“自说自话”。毋庸置疑,王晓平先生强调的“知同、明异、互读、共赏”,就为我们展现了一种态度和立场,也提供了一种重要的方法论,有助于把“我们想讲的”变成“受众想听的”,从而让文化融通成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桥梁纽带。

当我们读完《经典》一书掩卷而思时,脑海里会一直萦绕着王晓平先生开宗明义就发出的呼唤:“一个伟大的民族,需要有属于她的思想文化巨人,也需要她能够世代共享的经典。”因为要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固然离不开经济实力的支撑和传播手段等的更新,而更重要的是,还必须拥有能与世界分享的思想资源和文化经典。

猜你喜欢

史料跨文化文学
跨文化的儿童服饰课程初探
走马史料赠故里 川渝民间文艺添新篇
街头“诅咒”文学是如何出现的
The Images of Hua Mulan in Chinese and American films
The Significance of Achieving Effective Cross—cultureCommunication in Foreign Trade Business
文学小说
史料教学讨论征文
史料教学讨论征文
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