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东坡:幽默是人生指明

2018-08-29游宇明

百家讲坛 2018年1期
关键词:白饭判词大通

游宇明

苏东坡为人幽默,有时甚至会像孩子一样淘气。他的好友大通禅师是个道行高洁的老僧,据说别人到他的修道场所见他时必须先斋戒沐浴,而且女子不能进禅堂。苏东坡一向有平等精神,对大通禅师的做法有些不以为然。

某次,他与一群人去逛庙,其中有一个青楼女子。苏东坡故意带着那个青楼女子向大通禅师敬拜,大通禅师很不高兴。苏东坡笑着说,倘若大通禅师肯将用来敲木鱼的木槌借给青楼女子,自己就立即写一首诗向大通禅师谢罪。大通禅师答应了。结果苏东坡写了一首这样的小调,让那个青楼女子唱:“师唱谁家曲……山僧莫皱眉,却愁弥勒下生迟,不见阿婆三五少年时。”该诗虽在讽刺大通禅师年轻时也有点儿好色,但调侃的口吻让大通禅师哭笑不得。

一位好友请苏东坡吃“皛(xiao)饭”,苏东坡好奇地去了,发现桌上只有盐、白萝卜和米饭,真是“三白饭”。苏东坡大笑,把三白饭吃了个干净。第二天,苏东坡回请好友吃“毳(cui)饭”。好友欣然前往,但等了好久,始终不见饭菜端上来。好友饿得忍无可忍了,苏东坡才徐徐告知: “盐也毛,萝卜也毛,饭也毛,非毳而何?”原来宋代“毛”与“冇(mao,意为没有)”谐音, “毳饭”就是“三毛饭”,桌上自然什么菜都没有。好友这才发觉苏东坡在“报复”自己,不禁捧腹大笑。

苏东坡判案也极其幽默。杭州灵隐寺有个和尚叫了然,和尚本要戒色,了然却没有将佛教教义放在眼中,常到勾栏之处寻花问柳,甚至迷上了一个叫秀奴的青楼女子。后来了然钱财花尽,秀奴便不再理他。某夜,了然喝得醉醺醺的,衣衫褴褛地又去找秀奴,秀奴不肯見他,他强闯进去,竟将秀奴打死。了然随即被捕。

当时苏东坡正做着杭州通判,审讯时,他发现了然的胳膊上刺了一副对联:“但愿生同极乐国,免教今世苦相思。”苏东坡一声叹息,写了如下判词:“这个秃奴,修行太煞……空空色色今安在。臂间刺道苦相思,这回还了相思债。”该案是桩事实清晰的谋杀案,凶手偿命也在意料之中,但因为苏东坡的判词里有调侃、有禅心,这个案子便超越了普通的刑事诉讼,有了生活的悲喜味和人间的烟火气。

苏东坡的幽默来自他的才气。他当年考进士时名列第二,如果不是欧阳修误以为其文章是自己的学生曾巩所写,为了避嫌,苏东坡就是第一了。进入仕途后,苏东坡无论公务还是诗文书画都令人佩服,连太后都成了他的粉丝。有这样的才华做底气,他的言谈和行事自然会流露出嬉笑怒骂的真心,审案时也会更富有同情心,让人感受到案情蕴含的“含泪的微笑”。

同时,苏东坡的幽默也是他自我开解的一种方式,就像一个人走夜路多了,眼睛会特别明亮一样。他被朝廷重新起用时,因为经历过世态炎凉,自然厌恶善于逢迎的小人,借调侃好友大通禅师,他实际上抒发了对现实中小人的不满。他被贬黄州时经济拮据,吃饭往往只吃米饭、萝卜和一碗清淡的汤,并且很满足于这样清苦的生活,好友戏谑,他也不以为意,反而自黑“毳饭”来笑对苦难。

如果生活不顺利,整天愁眉苦脸的只能让日子真的没法过下去。苏东坡懂得这个道理,所以无论生活多么艰辛,他都不抱怨不消沉,而是幽默以对,把日子过成了诗。

猜你喜欢

白饭判词大通
先吃三口白饭
白饭、皛饭与毳饭
巧妙判词
先吃三口白饭
先吃三口白饭
十二钗判词的结构方略
由《洞穴奇案》引发的思考
大巧若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