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琴新区:要面子也要里子
2018-08-29
珠海大横琴城市综合管廊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闫立胜
横琴新区地下综合管廊全长33.4公里,项目总投资约22亿元,节省了约40万平方米的城市建设用地,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地下长城”。综合管廊沿横琴主干道成“日”字型分布,内部铺设给水管、220KV电力电缆、通信管、中水管、冷凝水管、真空垃圾管共六种管线,是目前国内已建成并投入运营的规模最大,一次性投资最高,覆盖面积最广,管线种类最齐全,智能化程度最高,体系最完善的地下综合管廊。横琴新区综合管廊运营管理有哪些好经验,本刊记者采访了珠海大横琴城市综合管廊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闫立胜。
豆腐上绣花
《中国建设信息化》:横琴新区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实际意义体现在哪里?
闫立胜:这条国内目前已建成地下管廊中里程最长、纳入管线种类最多的区域性综合管廊系统,分为单仓、双仓和三仓室,目前布置了给水、通信、电力、中水、冷凝水、垃圾真空等六类管线。
地下综合管廊,让现代城市彻底告别“拉链路”与“空中蜘蛛网”现象。过去,路面下设置了各种管线检查井,但由于管线五花八门,管理事出多头,道路经常被频繁“开膛破肚”,形成“挖了填、填了挖”的“拉链路”。“拉链路”影响城市面貌和日常出行,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将电线电缆架空形成“空中蜘蛛网”,在地上竖立电线杆、高压塔等,既影响市容市貌,又给城市防震抗灾带来隐患,维修时也会带来空中作业风险。地下综合管廊将这些城市管理“痛点”一一破解。
《中国建设信息化》:横琴新区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难度有多大?
闫立胜:以前的横琴岛是一片滩涂,淤泥深厚、含水率高、土壤强度低,在这样的软土上搞工程,好比“豆腐上绣花”。开工建设以来,珠海大横琴集团和中国中冶二十冶的项目团队凝聚智慧、精心组织,先后攻克了深厚淤泥区域软基处理、过河段超深基坑支护、大口径管道安装、远距离监控调试等难题。项目建成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将该项目作为综合管廊样板工程向全国推广。
《中国建设信息化》:管线入廊,可以从哪些方面减小运营维护成本?
闫立胜:单从给水管来看,这种供给自来水的管道原来是直埋地下的,一节节管子相接的插口处便容易受到地基变化的影响,直埋的漏水率全国平均高达13.5%。而在管廊里,土壤不会直接接触管线,腐蚀和压力都会减小。此外,外力破坏也得到了有效控制。
对于电力电缆来说,从前架在空中,风吹日晒和雨淋都会使电缆发热,产生能耗。一旦有极端天气发生故障,维修人员时常要冒很大风险爬到高处检测。
如今,在地下操作同时增加了便捷性和安全性。而要加多一条通信电缆,从前直埋的方式需要四到六个月的规划、建设时间,在管廊内只需要多加一根管线,最大程度地简化审批和建设过程,两天便可以通信号。
精细化管理
《中国建设信息化》:珠海大横琴城市综合管廊运营管理有限公司主要业务有哪些?怎么样系统化、精细化管控综合管廊,您谈一下心得。
闫立胜:珠海大横琴城市综合管廊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是一个专业的管廊运营管理企业。从2012年开始投入运营,我们的管廊已经安全运营了5年多,所以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我司的主要业务有:综合管廊运营管理及日常维护;综合管廊业务咨询、顾问及培训服务等。
我们形象的把管廊比喻成是城市的生命线、主动脉,怎么保证主动脉、生命线的安全尤为重要。还有正常的运行,包括主体结构、基础设施等。以前管道事故频发,还有自然腐蚀,现在在管廊里这些情况已经不存在了。通过我们系统化、精细化的管理,保障管廊的安全。我们通过智慧化管控平台以及全过程的制度流程进行系统化的管理;我们通过网格化进行精细化管理,定期对主体结构巡查,定期设施巡查,定期内部环境巡查。对主体结构及附属设施的维修。对管廊外部环境进行巡查等。
谈到安全及系统化、精细化管理,就不得不说几点心得。第一,运营前期介入。这个前面也提到过,综合管廊是百年大计,三年建设,百年运营,所以要把运营的地位提到一定高度上。我们国家现在重建轻管,我们提出了“前期介入”的概念,应该由运维(使用)来指导设计、指导建设,并且运营管理单位要参与综合管廊全过程的管理,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的避免因为设计、建设的缺陷而影响管廊的可持续、健康运营。第二,全生命周期管理。我们呼吁各级主管部门要充分认识并明确运营管理在综合管廊全生命周期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加强扶持力度。第三,建立健全运营体制机制。这涉及到安全问题,管廊是城市的生命线、主动脉,安全管理至关重要。所以不建议进行社会化管理,承担运营的单位应由事业单位或国企担当。第四,国家层面制度保障。现在各地都在出综合管廊管理办法,但这些都是地域性的,还是各自为政的局面。亟待从国家层面制定一个综合管廊管理条例,就像物业管理条例一样。这样才能更好地保障行业的良性发展。第五,综合管廊智慧化平台建设要量力而行。综合管廊智慧化平台若一味的追求高大上,不仅前期投入大,后期维护费用高,复杂的操作流程也会对监控人员造成困扰。所以我们提倡适用、好用就行。
《中国建设信息化》:请您谈一下国内管廊的发展水平。
闫立胜:中国2013年开始推动综合管廊建设,真正形成综合管廊大发展是从2015年之后,通过第一批十个试点城市、第二批十五个试点城市带动全国管廊建设,全国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推进,今年有很大一部分管廊进入设备安装期,2018年底2019年初将是管廊运营的“井喷期”。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管廊有偿使用的问题。综合管廊的收费原则应从“使用者付费”向“谁受益,谁付费”转变,建立起收费的良性机制。
《中国建设信息化》:对于管廊行业的前景,您有怎样的预测和看法?
闫立胜:《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全国建成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地下综合管廊并投入运营,反复开挖地面的“马路拉链”问题明显改善,管线安全水平和防灾抗灾能力明显提升,逐步消除主要街道蜘蛛网式架空线,城市地面景观明显好转。站在运营管理的角度,首先是收费的问题。我们目前所提出的有偿使用模式和费用标准还只是“一厢情愿”,尽管有个别地方颁布了有偿使用标准,但是很难真正收到预期的费用。管廊从建设进入到运营的“井喷期”,收费机制不完善将是困扰管廊建设城市的普遍难题,它关系到建设运营及使用主体的责、权、利,关系到综合管廊能否真正实现科学建设和有效使用。我们也在积极探讨一些收费方式的可能性,希望在城市发展和管廊建设运营中找到符合多方利益的共同之处,也就能顺利开展综合管廊的有偿使用收费工作,从而保障综合管廊长期、健康、可持续的发展。另一方面就是每年的运营管理费也不是一个小数目。我们也是通过智慧化手段不断提升管廊的运营管理水平,从而降低运营成本,也间接的减轻入廊管线单位的成本负担,提高管线单位入廊的积极性。
提升服务水平
《中国建设信息化》:通过珠海大横琴城市综合管廊运营,有什么经验跟大家分享?
闫立胜:第一,现在提倡智慧运营,综合管廊的运营中,人力成本占很大一部分,可以用一些智慧化手段节省一些人力。第二,绿色管廊,就是要体现节能。比如,摄像头该怎么配置、照明该用什么方式等等,都是在运营管理过程中不断的摸索和实践,才寻求出一套最合理的方案。第三,综合管廊里空间分配也非常重要。
《中国建设信息化》:珠海大横琴城市综合管廊运营管理有限公司2018年有什么规划?
闫立胜:2018年公司主要有以下三点规划:第一,提升,横琴综合管廊规划设计是在2009年,当时的设计理念非常超前,但随着管廊行业和工业转民用的大发展,“智慧运营”已是行业主流,计划2018年通过一系列的提升工作,把横琴管廊打造成“智慧、绿色”管廊的典范。第二,研究,综合管廊目前采用的设施设备及末端传感均为常规产品,而管廊的环境不是常规环境。在非常规环境中采用的设施设备及末端传感,是否适合管廊的运行环境,我们在2017年与一些高新产业单位联合研究了适合管廊内部使用的产品。2018年我们将继续研究,为管廊建设及运营管理做出贡献。第三、我们会根据我们积累的经验对外做一些培训、咨询服务和管廊全委托式运营管理工作,为管廊行业的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