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常态下基层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

2018-08-28韩庆立

时代金融 2018年15期
关键词:新常态内部控制事业单位

【摘要】财务管理是基层事业单位的核心部分,而内部控制则是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新常态下,基层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必须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对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由此提高基层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效果。本文就新常态下基层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重要性,问题及解决策略进行分析。

【关键词】新常态 基层 事业单位 财务管理 内部控制

加强基层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有利于提高基层事业单位的管理效率和会计信息的准确性,监督事业单位各项活动的经济开支,为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提供有效的保障。事业单位必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从根本上认识到基层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提升事业单位整体的管理效率和质量。

一、新常态下基层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完善管理制度规范会计行为

基层事业单位通过内部控制,构建科学完善的管理体系,同时利用切实可行的监督管理体制来对财务管理相关活动进行约束,使基层各项工作有法可依,促进我国基层事业单位的发展。完善的管理制度能够有效的降低违法乱纪行为的发生,消除一定的财务隐患,保证经济活动的顺利开展[1]。

(二)有效避免财务信息失真情况

政府部门在根据基层单位经济发展状况进行相關决策时,会把财务信息作为主要决策依据。加强对基层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对各财务人员进行责任明确,分工明确,通过制度来对会计资料进行制约,有效的避免在进行财务管理工作的时候出现错误,推动财务管理的精细化发展,提高会计资料信息的真实性,确保决策的安全性。

(三)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性

国有资产属于财政单位固定资产,对基层财务管理进行内部控制能有效的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积极应对各种财务风险,防止公共资产在经济活动中的浪费,为基层事业单位的发展提供支持。完善的管理制度必须贯穿在基层管理单位的工作中,并对财务制度进行有效的监督,提高财产的安全性。

二、新常态下基层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财务管理职能模糊

由于基层事业单位执行财经法规制度不严,基层工作人员财经纪律观念相对淡薄,各项目的支出经费都不够明晰,对审批程序关注度不高,比如,公务接待费、公务用车维护费、会议费等致使超出预算。财务账目不准确,账务报销制度不严格,给人为某取私利,投机取巧对留下空间,给基层事业单位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基层财务部门对发票、支票等管理制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各岗位人员的职能边界模糊,内部控制意识相对薄弱。

(二)财务人员素质较低,预算编制没有综合预算的意识

基层事业单位由于所处环境的不确定因素较多,在进行财务预算时无法全部准确的考虑在内,在进行编制时极容重视短期效益,忽视长期的效益,最终导致最初预算与最终结果不匹配,出现使用资金混乱的情况,财务预算也失去了其指导和规划价值[2]。

(三)国有资产管理不够严格,资产使用效率不高

财务工作是基层事业单位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但是在实际发展中没有对会计的相应责任进行明确,导致财务工作不能高效率的完成。货币资金盘点不够及时,导致出现实际账款和账面不符,财务账本不能真实的反映基层单位的财务情况,各种支出不能进行有效的控制,对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不到位,资产管理责任不明确,各设施和设备的构建资料不充分等问题的出现,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效果。

(四)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

基层事业单位处于国家行政管理的末端,虽然财务制度相对成熟,但对于内部控制制度了解不够深入,认为内部控制是财务部门的事情,加强财务管理就是加强内部控制。所制定的内部控制制度也不具有科学性,不能有效的约束财务人员的工作,执行者也较为随性,没有按照具体的制度办事,致使内部控制制度效果不尽人意。

三、加强新常态下基层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方法

(一)创新和完善财务管理制度

财务管理制度是开展财务工作做好内部控制的基础,但内控制度不是只靠财务部门就能完成的。在财务管理制度制定后,如果都对其忽视或单一的按照其中的几项规定来进行工作,就忽略了财务制度本身的特点。财务制度需要跟随社会的变化不断进行优化,在不断的创新中使财务制度发挥其自身最大的作用。

(二)提高财务人员综合素质

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实施效果主要还是依靠财务人员自身素质,在进行内部控制的过程中,财务人员要把内部控制制度结合到自身工作中,从而提高内部控制的实施效果。在实施的过程中任何细节都会实施的效果造成影响。基层事业单位应加强对专业内部控制人员进行定期、不定期组织相关培训,提高所有财务人员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使其充分掌握内部控制的方法并进行实际应用。定期组织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培训,现在利用信息系统漏洞进行犯罪的较多,所以应对财务人员进行相应的警示性教育,从而保证事业单位的资料安全,避免给国家造成损失。

(三)完善内部控制,加强内部监督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必须建立科学的内控制度,强化自身的管理,并对各种工作的制度和规范逐步完善,加快政府资金的回收速度,有效约束和规范财务管理人员,改变以往的简单的管理制度,将各项工作进行细化,保证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将决策、执行、监督进行权利分离,加强对会计核算和财务监督的管理,建立财务核算中心,集中缓解财务人员编制少的问题,对各种财务问题进行规范管理,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建立科学完善的监督制度,使各项工作都能在监督中进行。从根本上提高财务人员对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重视,推动财务监督制度的构建和完善[3]。

(四)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和清算

资产清算是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严格执行资产清点的制度,财务部门,管理部门,使用部门应定期对资产进程盘点,以保证账务的相符。若基层事业单位不做好财务清算,会对国家闲置资产的管理有一定的影响,无法保证国有资产的完整性,还会影响财务管理和核算的工作进度。在进行资产清算的过程中,一定要采取可行的措施对资产进行管理,保证资产的合理流动。

财务管理在事业单位的发展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内部控制的完善为事业单位的稳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事业单位必须从实际出发,加强对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重视,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促进新常态下基层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运行。

参考文献

[1]吴昊.基层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问题探析[J].中国总会计师,2017(09):134-135.

[2]王自芳.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对策[J].人力资源管理,2017(05):156-157.

[3]王丽.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对策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7(03):91-92.

作者简介:韩庆立(1971-),男,大专,重庆奉节人,中级会计师,研究方向:财务。

猜你喜欢

新常态内部控制事业单位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