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管理会计在保险公司经营管理的若干应用

2018-08-28许丽菊

时代金融 2018年15期

【摘要】本文首先阐述了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分析了现阶段推进管理会计应用于保险业的必要性和客观条件。提出管理会计应用于保险业应考虑保险业的特殊性。然后根据保险业特殊性划分了保险公司的成本性态,最后着重分析并列举了盈亏平衡、边际贡献、标准成本法等在保险公司的具体运用。

【关键词】管理会计 保险 成本性态 盈亏平衡 应用

近20多年来,管理会计在我国得到迅速发展,研究的领域涉及很多,但是在我国关于保险公司管理会计的具体运用研究相对较少。与此同时,保险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2016年,全国保费收入3.1万亿元,是1996年(538亿元)的57倍。如今的保险业已进入新时代,面临了很多突出问题,而管理会计在保险公司的运用现状与保险业的快速发展不匹配,非常需要推进管理会计在保险公司的运用。

管理会计运用于保险公司经营管理,应考虑与财务会计的区别。管理会计的职能决定了其不同于财务会计,有着财务会计无可取代的作用。管理会计运用于保险公司应该考虑保险业的特殊性。应该看到,保险公司是金融领域中的一个十分特殊的行业,在会计处理上与一般企业存在很大的差异。

本文通过根据保险业的特殊性对保险公司的成本性态进行划分,分析了本量利、盈亏平衡、边际贡献、标准成本法等在保险公司的具体运用。

一、管理会计在保险公司的运用概述

(一)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

管理会计的目标是通过运用管理会计工具方法,参与单位规划、决策、控制、评价活动并为之提供有用信息,推动单位实现战略规划。管理会计着眼于整体,从企业的总体战略目标出发,对实现占领目标的全过程进行监督,因此它能更全面更准确的反映管理的绩效。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如下:

1.财务会计。通俗理解是对外会计。服务对象侧重于外部使用者。会计业务处理程序固定,在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方面均有严格要求,需符合会计准则规定的规定。财务报告需对外披露,其格式、内容、口径、报送时间财务会计报告反映的是企业过去的经营成果和某个时点的财务状况。不能规划未来,且时间刚性,不灵活。

2.管理会计。通俗理解是对内会计。服务对象为内部使用者,通常为内部管理者、决策者。管理会计无固定的工作程序,可根据企业管理的内部需要,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管理会计披露的是企业内部的报告会计,无统一披露标准、可灵活采取各种方法,披露时间灵活。管理会计既可反映过去、控制现在,也可规划未来。

(二)推进管理会计运用于保险公司经营管理的必要性

在保险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伴随着许多问题。市场主体不断增加,各家主体竞争激烈,商车“费改”降低了保费充足度,利润空间越来越窄。另一方面,市场费用又居高不下,有的公司在资源投入上缺乏有效性评估,造成铺张浪费。有的公司分支机构盲目铺设,形成巨大的固定成本包袱。有的分支机构严重亏损,面临经营风险。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谁能在竞争中生存下去,取决于谁能在经营管理上提质增效,提高经营效率。目前单纯财务会计已不能满足新形势保险公司发展的需要。管理会计就显得尤其重要。企业运用管理会计的目的是提高企业效益、为企业创造价值,推进管理会计是新时代保险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三)大力推进管理会计应用于保险业的客观条件日趋成熟

管理会计应用的最大瓶颈是人才问题和信息处理问题。目前这两个问题正在改善。随着保险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保险公司成立财务共享中心,实行财务核算大集中,原来大量财务基础工作,如会计核算、财务报告、资金支付等无需人工进行处理。大量基础性、重复性财务工作已经实现标准化、流水化作业,财务信息化也空前提高,为管理会计打造了良好的信息获取、处理平台。同时,财务人员核算的职能减少了,这必然产生大量的财务人员从日常基础工作中解脱出来,转而参与到更高级的管理、规划、分析、决策支持上来,促使大量财务人员进行转型。客观上给管理会计的应用创造了人力基础。

二、管理会计应用于保險公司应考虑保险业的特殊性

保险业是极其特殊的行业,有人说保险会计是异端会计。因为在会计处理上与其他行业有着显著的不同,其特殊性表现如下:

(一)保险公司的收入与一般的企业的收入确认不同

一般企业的同一项销售的收入与成本一般在同一时间确认。成本要能可靠的计量,否则,收入也无法确定。保险合同的收入虽能可靠计量,但是不能一次性确认全部合同收入,需逐步确认。保险公司是负债经营,所能确认的收入是将原保险业务收入再保后的自留保费扣除在保险期间内计提的未到期责任准备金后的余额,即已赚保费。直到保险责任到期才能完全确认收入。保险公司利润表上体现的营业收入是已赚保费,而非原保险业务收入。

(二)保险公司在成本确认上与一般企业的不同

保险公司部分成本不能可靠计量。因为保险标的风险是不确定的,赔付成本是不确定的,实际上只有等保险的责任期满后,该项保险所发生的费用及赔付才能被可靠地计量出来。而一般性的企业,产品的收入的实现往往伴随所有权的转移,企业责任已经完成,但对保险公司而言收到保费仅仅意味着责任的开始。

三、保险公司成本性态的划分及相关计算公式

(一)成本性态的划分

正是因为保险业的特殊性,保险公司成本性态的划分以及管理会计的一般工具方法的计算需要考虑行业的特殊性,进行必要的调整。

要运用管理会计加强保险公司的成本管理,首先得对保险的成本性态进行分析。根据成本性态财险公司的成本分为有固定成本、变动成本。

1.固定成本。也称固定费用。是指成本中不随保费收入波动而明显波动的支出,即不产生保费也必然发生的费用。固定费用一般有:管理人力成本、财产使用费、开办费、日常经营管理费用。其中:日常经营管理费用包括车辆费用、办公费用、设备费用、水电费、物业费、差旅费等。财产使用费包括装修费摊销、房租、折旧等。

2.变动成本。财险公司的变动成本包括赔付成本、变动费用。单位变动成本=综合赔付率+变动费用率

第一,赔付成本:赔付成本是财险公司最大的成本支出。赔付成本=综合赔付率*已赚保费。综合赔付率是精算根据大数法则、偿付能力、业务经营情况等计算得出。成熟的保险产品都有行业预期赔付率经验值可供参考。成熟的险种、业务在未发生重大政策调整及行业、地区性特大事故的情况下,在一定时期内,预期综合赔付率是相对稳定的,随着保费规模的增加,赔付成本随着增加。因此,本文把赔付成本划为变动成本范畴。

第二,变动费用:变动费用是指成本费用中与原保费收入成正相关的那部分费用。随着保费收入的增加而增加,而且有较大正关联性。主要是保单获取成本,一般有以下项目:手续费及佣金支出、销售人力成本、业务拓展费用、各项税费。

需要指出的是,赔付成本是以已赚保费为基数计算,而变动费用是与原保费收入挂钩,以保费收入为基数计算。这就导致了在计算变动成本时需进行必要的调整。

(二)本量利及盈亏平衡计算公式

1.本量利及盈亏平衡基本公式。

第一,本量利基本公式

营业利润=(单价-单位变动成本)×业务量-固定成本

第二,盈亏平衡点公式

盈亏平衡点是企业收入和成本相等的经营状态。当利润为0时,销售额与变动成本之差等于固定成本。

销售额-变动成本=固定成本

销售额=固定成本÷(1-变动成本率)

第三,边际贡献

边际贡献等于销售额与变动成本之差,当利润为0时,边际贡献等于固定成本,企业处于既不盈利也不亏损的状态。

销售额=固定成本÷边际贡献率

注:边际贡献率=1-变动成本率

2.保险业本量利及盈亏平衡公式的调整。由于保险公司的特殊性,主营营业收入在保险合同签订后不是一次性确认收入,而是随着保险合同责任的履行逐步分期确认。已赚保费(即主营业务收入)是再保后的自留保费扣除未到期责任准备金后的结果。综合赔付率以已赚保费为基数计算。而变动费用中的绝大部分费用,如手续费支出及各项税费等支出是在保险合同生效时就一次性确认当期费用,显然变动费用与已赚保费的确认方式不匹配。实际上变动费用与原保费收入匹配更为合理,通常变动费用率是以原保费收入为基数计算。因此,在进行相关分析时,可将本量利公式进行适当调整,销售额按照原保费收入计算。调整后的公式如下:

第一,保险业本量利公式

经营利润=销售额-变动成本-固定成本

=保费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

=保费收入-变动费用-赔付成本-固定成本

=保费收入(1-变动费用率)-已赚保费*综合賠付率-固定成本

=保费收入(1-变动费用率)-保费收入*已赚占比*综合赔付率-固定成本

=保费收入(1-变动费用率-已赚占比*综合赔付率)-固定成本

=保费收入(1-变动费用率-调整后综合赔付率)-固定成本

注:调整后综合赔付率=已赚占比*综合赔付率

已赚占比=已赚保费/保费收入

第二,保险业盈亏平衡点公式

保费收入-(变动费用+赔付成本)=固定成本

保费收入=固定成本/(1-变动费用率-调整后综合赔付率)

第三,保险业边际贡献公式

保费收入=固定成本÷边际贡献率

边际贡献率=1-变动费用率-调整后综合赔付率

四、本量利及盈亏平衡点的具体运用

(一)在判断经营风险的运用

盈亏平衡点可以用来判断产品或分支机构的经营风险。从以上公式可以看出,盈亏平衡点的保费收入与固定成本、单位变动成本正相关。盈亏平衡点的高低取决于固定成本与边际贡献率。固定成本越大,盈亏平衡点越高,而边际贡献率越大,盈亏平衡点越低。盈亏平衡点越低,产品或分支机构越安全,表示产品或分支机构可承受风险的能力越强。反之,承受风险能力则较小。根据企业的成本状况,可将企业分为四种类型:

1.低固定成本,低变动成本。属于低风险、高效益型。这种类型,盈亏平衡点很低,企业很容易达到。而且在盈亏平衡点以上,利润很高,随着销售量的增加,将会给企业带来很多利润。在平衡点以上,销售量适当下滑,也不会导致亏损。这是最优的经营状态,是所有企业追求的目标。在保险产品上,主要体现为成熟的效益型险种;在分支机构,主要体现为开业较久,经营稳定,业务规模较大的机构。

2.低固定成本,高变动成本。属于低风险、低效益型。盈亏平衡点很低,企业很容易达到。但在盈亏平衡点以上,利润空间很小,销量的变化,对利润影响不大,不能给企业创造较大经济效益。这种情况,主要是降低赔付率和变动费用率等变动成本。在产品经营上,主要体现为成熟的、市场上同质产品较多,竞争激烈的产品,例如车险。在分支机构,主要体现为开业较久,业务规模较大,区域性品质较差或业务结构不良的机构。可采取以下措施:加强承保环节管控,适度提高赔付率较高的险种费率,优化业务结构,降低高赔付率险种的手续费率,提高优质险种绩效比例,鼓励承保优质业务。同时坚持打假、挤压理赔水分。资源向赔付低、效益好的险种倾斜。最终达到提质增效的目的。

3.高固定成本,低变动成本。属于高风险、高效益型。这种类型,盈亏平衡点很高,企业很难达到,经营风险高。盈亏平衡点虽然不易达到,但是只要达到盈亏平衡点以上,利润空间很大。是一种潜力型、成长型状态。在产品经营上,主要体现为市场上同质产品较少的新产品。在分支机构,主要体现为刚开业不久、保费规模不大,业务品质管控较好的机构。可采取措施如下:大力拓展业务,加大营销投入,开展形式多样的营销活动,促进业务发展,务必使销量达到盈亏平衡点以上。

4.高固定成本,高变动成本。属于高风险、低效益型。这种类型,盈亏平衡点很高,企业很难达到,经营风险高。只要保费收入略有下降,就会导致亏损。即使达到了盈亏平衡点以上,销量的变化对利润变化不敏感。销量再大也增加不了多少利润。属于高风险型,警戒型,需要重点关注。需要采取的措施有:降低固定成本,及时调整业务发展策略,优化业务结构,从承保、理赔等方面加强管控,提高业务品质。

(二)在分支机构铺设上的运用

近几年来,保险业快速发展,新保险公司纷纷成立,部分公司分支机构盲目扩张,有的事先并未合理规划,未做充分的调研分析,导致一些“僵尸”机构,给公司带来沉重的成本负担。例如,有些公司在开业时为讲究排场,职场面积太大,固定成本過高,与后来企业的实际发展规模不匹配。这就需要企业在实现通过合理计算、规划,避免这个问题。运用盈亏平衡点分析,可帮助财险公司计算出分支机构铺设后,保费规模要达到多少,几年能收回成本,何时扭亏为盈。一般财险公司分支机构在开业后前3年,由于前期筹建费用、装修费摊销、业务尚未稳步发展等原因,会处于较大亏损状态,不宜采取利润指标考核,可考虑边际贡献率指标考核。

变动费用率和综合赔付率有行业经验值参考,根据行业经验值结合公司实际进行适当调整。以制定的保费计划,推算出固定成本的投放;或在刚性的固定成本投放情况,倒推保费收入计划;比如,3年内,保费收入累计完成3亿元,实现扭亏为盈,边际贡献率5%,计算3年内固定成本总投入最高限。

固定成本=保费收入*边际贡献率=30000*5%=1500万元

3年内平均每年固定成投入不得超过500万元,累计不得超过1500万元。

(三)在经营管理中的其他运用

管理会计的目标是提质增效,实现效益的最大化。在经营管理中的运用广泛,例如前面分析的本量利分析、盈亏平衡、边际贡献等方法还可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1.在评价机构的盈利能力,确定考核目标的运用。由于开业年限、地区间业务增速不平衡等原因,单纯从财务报表口径利润和综合成本率指标往往不足以合理的评价一家机构的实际盈利水平和业务质量。可采用盈亏平衡点、边际贡献率等指标评价机构的经营水平和发展潜力。用边际贡献率同样适用于产品、渠道、团队的考核评估。

2.在制定年度保费计划的运用。保费计划的确定至少应不低于盈亏平衡的业务量。在成本不可再降的情况下,为达到预定的利润目标,计算出至少需要完成的保费量。

3.在固定资产采购计划及固定成本管控的运用。固定成本直接影响盈亏平衡点的高低,关乎经营风险。要降低盈亏平衡点,就要降低不必要的固定成本。合理制定固定资产采购计划,控制职场费用成本,提高运营效率。

4.在编制年度度预算,确定成本控制目标的运用。在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保费收入没有太大增长空间,为完成预定利润目标,只能将成本控制在预定目标以内。从保费计划、利润目标推算出各项成本的管控目标。

五、标准成本法在日常费用管控中的运用

标准成本法一般用于制造业较多,而保险业属于特殊行业,出售的是服务性产品,产品生产不需要耗用原材料等实物材料。但标准成本仍可运用于保险公司日常管理费用的管控上。

日常管理费用主要指日常办公发生的相关费用,包括取暖降温费、低值易耗品摊销、信息系统维护费、网络使用费、车辆使用费、修理费、办公费、电子设备运转费、会议费、印刷费、邮寄费、通讯费、资料费、差旅费、交通费、水费、电费、业务招待费、广告宣传费等费用。

在日常管控中可根据各费用项目的成本动因,制定出标准成本,实行单位定额标准、比例标准等。主要有以下分类:

(一)与人数相关的费用,制定每人定额标准

日常费用中的办公费用、差旅费、交通费、劳动保护费、

水电费、印刷费、培训费、邮寄费、通讯费、电话费等费用的消耗与公司的人数相关。可先制定出每人每年的定额标准,再根据人数计算年度用量。

(二)与财产数量相关的费用,制定同类财产年定额标准

日常费用中的车辆使用费、修理费、电子设备运转费、折旧费等费用,可按照同类财产制定每台设备的年标准用量。

(三)与人数、次数相关的费用,制定年定额标准

例如会议费,需制定严格的会议预算,通过控制每年会议的次数、控制每种会议级别的参会人数和每次会议人均费用标准等控制费用。

(四)根据比例制定标准成本

招待费、广告宣传费等费用可按照保费的一定比例制定成本标准。不同的保费规模,可制定不同档次的列支比例。比例系数还可根据公司预算执行情况及实际经营效益情况进行调整。

(五)参照行业水平与公司经营水平制定

例如人力成本,可参考同业、同类型公司占保费比重的标准,制定公司的参考标准。不同的保费规模,可制定不同档次的列支比例,规模越大,成本占比越低。在参考标准上,再考虑业务增速、利润完成情况进行浮动调整。

参考文献

[1]张树德.保险公司管理会计若干问题研究.管理会计国际研讨会论文集,2003(11).

[2]祝邵雪.浅谈管理会计在保险企业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财会学习,2017(7).

[3]刘洋.关于保险公司财务转型的若干思考.市场周刊,2014(10).

[4]姜丽娟.盈亏平衡点对企业经营风险的应用分析.现代经济信息,2011(6).

[5]贾桂华.浅谈盈亏平衡点在企业经营预测中的作用.科技资讯,2012(26).

[6]敦浩.浅谈战略管理会计在我国保险公司的应用.中国总会计师,2016(1).

[7]王华巍.论管理会计对保险公司经营管控力的提升. 中国总会计师,2017(6).

[8]诸波,李余.基于价值创造的企业管理会计应用体系构建与实施.会计研究,2017(6).

[9]靳茂林.论管理会计如何在保险公司落地实施.中国农业会计,2017(3).

作者简介:许丽菊(1982-),女,汉族,福建诏安人,毕业于福州大学会计学专业,任职于英大泰和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厦门分公司,研究方向:保险财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