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金融风险的防范与化解

2018-08-28林琳

时代金融 2018年15期
关键词:化解防范

【摘要】本文通过笔者在企业金融风险防范中多年的工作实践经验,对企业金融风险防范与化解措施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企业金融风险 防范 化解

一、企业金融风险概念综述

企业金融风险,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面临金融产生的经营风险的可能性。目前阶段,企业发生金融风险最为直接的表现便是企业资不抵债,难以维持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若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未能开展科学合理的金融风险防范与化解措施,将会大幅度提升企业的生产经营风险,严重时还会直接导致企业破产。导致企业发生金融风险的原因较多,如投资风险、贷款风险等,企业金融风险由于其因素的多样性,导致企业金融风险防范与化解并无其固定程序,企业在设置金融风险指标的过程中必须对自身的生产经营状况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探讨,总结出自身生产经营的一般规律及特殊变化性,从而有效提升企业金融风险的防范力度,实现企业的长远稳定发展。

二、企业金融风险诱发因素分析

通过对我国多家企业进行深入的调研与考察后发现,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深化,我国大部分企业已能够有效地进行企业金融风险的防范与化解工作。但是,仍然有部分企业在进行金融风险防范与化解工作时存在着不足之处。通过总结与归纳可知,我国目前阶段企业金融风险诱发因素主要有下列三类:

(一)社会保障机制构建尚不完善

近些年来,我国政府大力支持金融综合改革,虽然极大幅度地提升了我国银行的经营自主性,但是由于我国银行经营模式尚未成熟,导致银行的经营风险普遍提升。而部分独资银行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贷款制度,导致银行的不良贷款比例居高不下,严重影响我国金融行业的长远稳定发展。同时,由于不良贷款比例居高不下,导致我国银行的抗风险能力下降,最终使我国金融行业更加脆弱,无法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提供足够的金融服务支持。

(二)信贷风险对企业金融风险的影响

信贷风险是企业金融风险的主要诱因,由于企业资金贷出与清偿资金流入之间总是存在着时间差,而贷出与清偿时间差也会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现金流,导致企业资金的周转始终存在着信贷风险。而由于我国企业在现金流管理中仍然处于初步发展阶段,难以有效地对企业内部现金流进行有效管理,导致企业信贷风险提升,制约着企业的整体生产经营效率。

(三)经济大环境对企业金融风险的影响

虽然我国国民经济总体处于发展状态,但是在发展过程中难免存在经济波动。自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经济经历了通货膨胀、经济过热等一系列问题,导致我国整体经济秩序较为混乱。同时,由于非法信贷融资业务存在着较为可观的利益,部分商业银行往往会忽略非法信贷融资业务的风险性,长期从事非法信贷融资业务,进一步导致我国整体经济秩序混乱。由于我国银行的金融业务尚未发展完善,所提供的金融服务往往较为单一,而各个信用评估机构尚未形成统一的评估标准,也制约着我国金融行业的整体发展。

三、企业规避企业金融风险的措施探讨

(一)构建企业客户关系管理系统

在规避企业金融风险的过程中,可通过构建企业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的方式提升企业与客户之间的联系,企业通过加强与客户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能够有效地帮助企业发展潜在客户,并使客户认同企业的价值。企业在构建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的过程中,应当对客户的实际需求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探讨,在结合市场变动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客户的实际需求,从而更好地提升客户的满意度,为抢占更高的市场份额提供支撑。通过企业客户关系管理系统,能够将传统的产品中心转移为客户中心,将客户需求作为企业生产经营的核心。最后,企业应当在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内部构建客户的信用评定系统,通过全面详细的客户信用评价体系能够使企业根据不同客户的信用评级控制贷款期限和浮动利率,从而有效提升企业资金的安全性,最大程度地避免企业发生金融风险。

(二)通过业务多元化分化企业金融风险

通过业务多元化,能够有效提升企业的风险控制效率,从而分化企业所面临的金融风险,确保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企业在进行业务多元化的过程中,应当对各类业务的实际经营情况进行风险,总结出不同业务之间的风险概率。若存在风险比重较大的业务,企业应当及时通过合法的交易手段将风险比重大的业务进行转移,从而提升企业的整体金融安全性。

(三)扩展企业融资渠道

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往往会开展各类融资活动。目前阶段,企业在进行融资活动时,除了向银行申请贷款外,还能过通过股权抵押、向其他企业贷款等方式获取融资资金。因此,企业应当积极扩展自身的融资渠道,从而使自身能够更为方便快捷地获取生产经营所需的资金。在拓展融资渠道的過程中,企业首先应当积极与银行保持联系,配合银行开展融资风险的相关调研工作,使银行能够认同自身的发展能力。其次,企业应当积极开拓民间融资渠道,如企业债券、私募基金等方式,实现企业的融资目的。

(四)强化企业资金预算管理效率

在企业规避金融风险的过程中,强化自身的预算管理效率是极其重要的工作之一。企业应当对自身以往的财务信息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总结,并结合自身的长期发展战略,制定出符合自身发展需求的预算资金策略。其次,企业在进行投资活动时,应当准确分析投资项目的回收周期及可行性,提升投资决策的合理性与科学性。

四、银行与监管部门防范企业金融风险的措施探讨

(一)强化金融监管部门的管理职能

在防范企业金融风险的过程中,金融监管部门应当积极发挥其管理职能,及时向银行通报各类融资平台及地方政府的相关贷款情况,并对银行的贷款审批工作进行监督与控制,督促银行构建融资平台的风险评估体系,从而提升地区金融行业的稳定性。同时,金融监管部门应当及时构建地区资信黑名单,将以往造成重大金融损失的主要责任人列入地区资信黑名单内,从而限制资信较差人员获取相关金融服务,通过资信黑名单能够使各个企业负责人重视自身的资信等级,自觉遵循金融监管部门的相关规定。最后,金融监管部门应当强化与银行之间的联系,积极构建政府与银行之间的沟通渠道,使政府与银行之间实现高度灵活的信息沟通,为全方位降低信贷风险提供信息基础。

(二)银行需要更新自身的金融服务模式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金融服务行业的不断发展,社会各界对金融服务的需求日益提升。在社会对金融服务需求提升的同时,金融服务需求也正处在多样化、专业化发展阶段。因此,为了更好满足社会各界的实际金融服务需求,银行应当不断更新自身的金融服务模式,通过小额信贷、融资等方式为社会各界提供更为多样、更为专业的金融服务。同时,银行可通过现代化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会议制度提升银行面对企业金融风险时的决策效率与决策水平,共同提升银行抵御企业金融风险的能力与效率,为我国金融行业的稳定发展提供坚定的支持与保障。

(三)及时开展企业金融风险控制活动

当企业金融风险实际发生时,应当通过各类金融风险控制措施降低因企业金融风险而导致的经济损失及社会损失。由于企业金融风险的影响因素较多,且成因较为复杂,因此在开展企业金融风险控制活动的过程中,应当对企业金融风险的实际发生原因进行分析与探讨,总结出企业金融风险的主要诱因,从而为企业金融风险控制活动提供控制目标。在开展企业金融风险控制活动的过程中,金融监管部门应当邀请相关专家学者、经验工作者,共同组建企业金融风险防范制度制定小组,共同制定具备指导意义的统一防范体制,使银行与企业在面临企业金融风险时能够有法可依,共同维护我国金融市场的稳定与繁荣。

在制定完成企业金融风险统一防范体制后,相关监管部门应当坚定维护制定完成的相关法律法规,提升金融风险防范体制的严肃性与公正性,通过国家机器的强制力保障银行实现自身的债权,并严惩破坏国家金融秩序的不法分子。

总而言之,企业金融风险的防范与化解需要企业、银行与政府之间的合作与协调,只有三者做到高效的配合,才能够确保我国金融行业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蒋威,企业金融风险的防范措施探讨[J].时代金融,2017(05)12-14.

[2]朱明涛,浅谈企业金融风险的防范与管理[J].企业管理,2018 (01)26-27.

作者简介:林琳(1980-),男,壮族,广西横县人,经济师,本科,主要从事金融管理工作。

猜你喜欢

化解防范
如何在刑事申诉中发挥控申职能促成矛盾化解、息诉罢访
从城濮之战看参谋的作用
班主任如何化解班干部和其他同学之间的矛盾
浅析防范电能表串户的重要性及方法
也谈国际贸易合同欺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