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常态下农村信用社信用风险管理的探讨

2018-08-28徐婧张英

时代金融 2018年15期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新常态

徐婧 张英

【摘要】新常态下,作为农村金融核心的农村信用社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对我国农村信用社的风险管理现状和问题进行梳理和反思,指出其存在问题的根结,并提出完善农村信用社风险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新常态 农村信用社 信贷风险管理

一、引言

自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进入增速调档期,增长速度放缓已经进入了新常态,增长方式由生产要素投入向创新驱动转化,这使得我国企业各个层面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也给我国金融机构的信贷风险管理也带来了新的瓶颈。作为我国金融体系的主要部分,农村金融的核心,农村信用社(2011年改为农商银行),同样面临这机遇和挑战。如何破除这个迷局,这是本文接下来需要注重分析和探索的问题。

二、农村信用社的信用风险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农村信用社信用风险的定义及现状

信贷风险是指银行向企业或者个人发放贷款后,面临这到期之后能否按期收回本息,或者是否需要承受信贷资金损失的可能性。尽管农村信用社和商业银行都属于金融机构,但面临的信贷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异。目前,我国农村信用社的贷款对象主要为农村个体和企业,当然还提供其他少量的商业贷款,根据央行发布的《2017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2017年底,全国所有农村信用社的贷款总额15万亿元,这其中涉农贷款的总额达到9万亿元,比例达到惊人的三分之二。由于农户个体的特殊性以及农村信用社本身结构、管理制度的特性,使得农村信用社信贷表现出一定的特性,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服务对象或者群体的不同。由于农村信用社自建立时起,就一直扎根于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决定了其服务的对象主要面向乡镇企业和农户,而商业银行则主要集中于城镇企业和居民。而城镇居民和乡镇居民接受文化教育水平以及信用意识的巨大差距,使得信用社和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表现有所不同,其中,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明顯强于农村信用社。

2.企业治理结构的不同。农村信用社的成立时伴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化,主要由一个个小的个体创业开始,紧接着在县城地区成立一个合法的法人实体,最后由法人实体或者几个法人实体发展成为农村信用社或者农村商业银行。但商业银行由于成立时间较早,且处在不断的完善过程中,因此,在风险控制、法律制度、法律制度和人力管理方面表现更完善。

(二)农村信用社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1.缺乏独立性的信用风险管理。尽管各地信用社大部分都已经按现代企业建立了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和运行框架,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行长责任制。不可否认,该机制相对建立之初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依然存在着行长负责制和信贷风险管理独立性相矛盾的情况。这主要是由于信贷风险管理部门一般由行长领导下的某一部分进行负责,但该部门的领导人一般是由行长任命的,而员工则是由该负责人任命,在信贷风险的管理和监控难以正常展开,丧失独立性。

2.滞后的信用风险管理。信用社的不良贷款率居高不下已经成为阻碍其发展的绊脚石,究其原因是信用管理水平的滞后,主要表现在信贷检测的工具和方法过于粗糙,人为因此严重干扰了其准确性;评级水平过于简单,并不能反映其真实的信贷风险;贷款发放流程不够科学,严重影响贷款的质量。

3.不完善的信贷风险内部管理制度。信用社的内部管理制度主要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其一,员工对信贷内部控制的认识不够,理解存在偏差,经常把各项规章制度和内控等同起来,没有建立完善的贷前、贷中、贷后动态管理机制。其二,信贷风险的各部分之间缺乏相互监督。各部分之间经常出现责任和义务分不清的情况,有些部分甚至同时身兼好几个职务,权力滥用的情况时有发生。

三、完善农村信用社风险管理的对策

(一)提升信用社贷款管理

由于各种内外部原因,目前信用社普遍存在着评级过于片面,信贷风险居高不下。因此,为确保贷款流程的科学规范,应从以下两个个层面提升信贷管理水平:其一是信贷管理采用科学的信用评级。对于广大农村中小企业,采用主体信用评级,而对于农民则采用个体信用评级,根据农村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对该地区的个体(农民)设计一个合理的信用评级。而在办理贷款手续时需严格审核,避免浑水摸鱼的现象。其二是发放贷款后需要努力跟进。贷款发放后,风险控制部分应该按时监督贷款者资金的使用情况,贷款资金是否按照贷前的约定正常进行。一旦发现有资金用作他用的情况,一定要求业务对象对其进行解释,一旦有必要亦可对信贷进行重新评估,决定是否应该提前结束贷款、增加抵押品等业务。

(二)提高信用社员工的信贷风险意识

信用社由于扎根于广大农村地区,该区域文化水平偏低,而信用社员工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当地,这就决定了农村信用社信贷员风险管理自我意识偏低,因此,在信贷过程中,员工应该增强风险意识,努力提高信用风险管理水平。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定期对员工进行风险培训和考核。比如举办员工培训和学习交流会议,开展职业教育,加强队伍的质量水平。其次,成立信贷风险管理有关的组织。定期组织信贷风险交流会议,及时发展信贷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相关学习,降低信贷风险,提高银行绩效。最后,加强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将信贷人员按不同的信贷质量和贷款领域分为不同的信用等级,而对于不同的信用等级则给予不同的贷款融资利率。此外,员工的工资水平也与信用等级、信贷质量等挂钩。

(三)完善信用社公司治理结构

从目前我国农村信用社的现状来看,绝大部分农村信用社采用的是行长负责制,由董事会领导。董事会的主要任务是制定股东大会的方案、召开董事会议等,而行长则全面负责管理农村信用社的日常管理工作,并定期向董事会报告信用社的运行情况。我国农村信用社的管理体系中,股东大会和董事会使公司的所有者,而行长则是信用社的代理人。在该管理体系中,尽管复合现代企业管理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但所有者和管理者之间依然存在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为加强董事会的效力,需设立独立董事并优化董事的结构,此外,还应该设立独立的审计委员,让其在优化内部控制方面发挥效力,控制信用社的整体信用风险。

四、结束语

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管理的研究是一项复杂的认为,不仅需要理论的支撑,还要实践中不断摸索和完善。由于我国农村信用社成立时间短、信用风险管理基础薄弱,也不能直接生搬硬套商业银行的管理经验,农村信用社的研究仍需将理论、科学的方法以及各地的实践相结合。

参考文献

[1]Edward I.Altman.Financial Rations,Discriminate Analysis and the Prediction of Corporate Bankruptcy[J].Journal of Finace,1998,20,(9):589-609.

[2]黄兴林.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资产的对策预建议[J].金融研究,2003(4):17-19.

作者简介:徐婧(1989-),女,汉族,江西上饶人,湖北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工商管理、金融管理。

猜你喜欢

农村信用社新常态
农村信用社支农能力策略研究
以市场化方式实现农信社改革目标
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贷现状及对策
农村信用社坚守合规强化内控的具体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