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孟加拉语诗歌《礼拜母亲》评析

2018-08-28范晓婷

北方文学 2018年20期
关键词:孟加拉

范晓婷

摘要:本文分别从诗歌《礼拜母亲》与作家般吉姆·金德尔·查特吉、小说《阿难陀寺院》、英国政府和教派之争之间的三种关系进行阐释,从而揭示出该诗歌经历了由从创作后被喜欢和传唱,再到被批判和焚烧,再到重新修订被出版的路程。从中可以看出虽然诗歌《礼拜母亲》的命运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当时政治宗教等方面的影响,但与此同时诗歌也对当时的政治宗教等方面产生了一定的作用,促进了印度独立的进程和社会的发展。所以现今应从全新的视角评析这首诗歌。

关键词:孟加拉;礼拜母亲;般吉姆·金德尔·查特吉;阿难陀寺院

一、诗歌《礼拜母亲》与作家般吉姆·金德尔·查特吉

梵语“Vande”的词根是“vand“,它的意思是“赞美、庆祝、敬拜、敬礼“或”尊敬地敬拜“、“尊敬地提供任何东西”。因此这首诗歌的名字“Vande Mataram”的意思就是“赞美母亲”或“礼拜母亲”。在本文中,笔者采用约定的译名“礼拜母亲”。《礼拜母亲》(Vande Mataram)是一首印度孟加拉语诗歌,由作家般吉姆·金德尔·查特吉(Bankim Chandra Chatterjee)创作,并于1880年至1882年间在般吉姆自己创办的杂志《孟加拉之镜》(Bangdarshan)上连载刊登。

般吉姆1838年6月26日出生在西孟加拉拉邦格里县的甘杜尔巴拉村。他的家庭是正统的婆罗门家庭。他从小喜欢文学,并且受过高等教育,精通梵语、英语和波斯语三门语言,1857年起就读于加尔各答大学,1858年以优秀的成绩毕业,毕业后他以公务员的身份加入英属印度政府,成为副行政官和副收税官。1891年辞去职务,进入他晚期的创作阶段,1894年4月8日在加尔各答与世长辞。

般吉姆曾亲眼目睹了英国殖民者在印度统治的过程,经历了从1857年至1859年的印度反英民族大起义,也经历了印度统治者试图强迫印度人接受英国人的诗歌《天佑女王》(God Save the Queen)这一事件。(1)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般吉姆由于受到强烈的爱国情怀和民族情感的驱使,据说在1875年11月7日一气呵成完成了诗歌《礼拜母亲》。这首诗歌起初遭到般吉姆的家人和朋友的强烈批评。即便如此,般吉姆认为,他只是不由自主得抒发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而从未考虑这首诗歌它将来的命运会如何。

由于《礼拜母亲》在印度独立斗争中起了重要的作用,1937年在印度国民议会上被提名为印度的民族诗歌(2)。

二、诗歌《礼拜母亲》与小说《阿难陀寺院》

般吉姆·金德尔·查特吉作为印度孟加拉语现代文学先驱,他在小说的创作方面也取得了较高成就。他共创作了18部作品,他也是第一个用英语创作小说的印度作家。他在1864年发表了他的第一部英语小说《拉贾莫汉的妻子》(Rajmohans Wife)。在创作完这本小说之后不久,般吉姆改用孟加拉语创作,并于次年,般吉姆的第一部孟加拉语历史小说《将军的女儿》(Durgeshnondin)被出版,这部小说开创了孟加拉语小说的先河。

1882年般吉姆创作了小说《阿难陀寺院》(Anandmath),诗歌《礼拜母亲》的部分内容被嵌入这部小说中。这部小说深受印度民众喜欢,它也被当作印度史上的第一部政治小说。这部小说以孟加拉发生过的真实历史事件为基础,描写了18世纪中期印度北部人民反对英国殖民者的斗争的故事,塑造了印度孟加拉人在民族斗争中不畏强权、奋勇作战的爱国者形象,在小说情节的高潮与关键之处,这首诗歌成功地唤醒了人们心中抵抗英国殖民主义者的意识,出家人冒着敌人的炮火,两次高唱诗歌“禮拜母亲”,至今我们都可以感受到小说中震撼的场面和浩浩荡荡的气势,诗歌淋漓尽致地传达了出家人的誓死同归的斗志,印度整个民族独立的呐喊声。

《礼拜母亲》被人们到处传唱,成为印度独立运动的第一首颂诗,并且在印度独立运动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它也被看作整个印度独立运动期间的思想和座右铭。

三、诗歌《礼拜母亲》与英国政府和教派之争

般吉姆曾说过:“或许我在离世之前都看不到这首诗歌最终的命运,但是这首歌会如同印度的最古老的诗集总集《吠陀》一般,被每一个印度人所传唱。”这首诗歌在印度孟加拉人民中引起了巨大反响,影响至整个印度。英国当局害怕被煽动的印度民众存在潜在危险,因此禁止出售《阿难陀寺院》这部小说,并将吟诵“礼拜母亲”当作一种犯罪行为。但是这依然没有浇灭印度人民由这首诗歌所引起的爱国热情。许多人虽然因为不服从英国当局的命令而被囚禁,但是工人们和民众依然屡次通过公开在英国官员面前歌唱此诗的方式来反对英国当局的禁令。

1937年在印度国民议会上被提名为印度的民族诗歌,官员们也正式承认此诗歌为自己的国歌,然而意想不到的是,这一举措却遭到穆斯林教派的反对。当时这部作品被一些宗教狂热分子从市场上被买去,堆积成山,放在一个地方当众焚烧。其实这部作品表达的核心思想是爱国主义情感,但是在那个时期却被教派主义压制、吞没,被英国殖民者利用,用以离间印度教和伊斯兰教,印度教徒也将《阿难陀寺院》这部小说当作宣传印度教教派主义的工具。

由于受到英国政府的政策和教派主义的双重影响,般吉姆开始注重穆斯林教派和英国当局的反应与态度,小说《阿难陀寺院》曾几经修订,诗歌《礼拜母亲》的前两节作为在公众集会上演唱的民族歌曲。因此若不了解般吉姆的修订小说的原因和诗歌《礼拜母亲》与教派的关系,就无法真正理解小说和诗歌,甚至会引起误解。

四、诗歌《礼拜母亲》的现今意义

现今印度仍然有学者就诗歌《礼拜母亲》发表言说,他们主张应重新审视该诗歌和小说《阿难陀寺院》的价值和意义,旨在突出作品中所传达的爱国主义情感,肯定其在印度独立史上所起的重要作用。笔者认为诗歌《礼拜母亲》的命运虽说受到了历史、政治和宗教等方面的影响,但是它自身的生命力远超过这些影响。反之,小说中所传达的思想,也曾经对印度当局和社会环境产生影响,促进了印度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民族主义意识的觉醒。现今,我们也应脱掉政治和宗教等帽子,多方考量和研究,重新审视其价值,品味诗歌中所传达的爱国主义等情感。

注释:

Lipner,Julius,Anandamath,UK:Oxford University Press.pp.27-59,2005.

A.G.Noorani,Vande Mataram:A Historical Lesson,EPW,Vol.8,No.23,pages 1039-1043,1973.

参考文献:

[1]A.G.Noorani,Vande Mataram:A Historical Lesson,EPW,Vol.8,1973.

[2]The National Flag,The Collected Works of Mahatma Ghdhi,Vol.76,1939.

[3]

[4]Lipner,Julius,Anandamath,UK:Oxford University,2005.

[5]中国印度文学研究会编,季羡林主编.《印度文学研究集刊2》[M].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

猜你喜欢

孟加拉
孟加拉允许贸易商进口70万吨大米
洪涝造成孟加拉损失25.4万吨大米
泥石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