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调华丽、防守反击”

2018-08-28

中国篆刻·书画教育 2018年6期
关键词:美院篆书楷书

主办:静逸堂

展览时间:2018年6月16日——6月30日

展览地点:杭州市滨江区诚业路415号江南岸艺术园区A座602

丁万里

1982年生,山东烟台人。

2005年本科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获学士学位。

2008年研究生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获硕士学位,导师韩天雍、陈大中、白砥教授。

2011年研究生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获博士学位,导师祝遂之教授。

现任教于杭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浙江省书法家协会教育委员会副秘书长

浙江省青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序言:

万里爱足球,能踢,身体素质好,耐力强,所以成百上千字的篆书隶书楷书,通篇一贯,毫无懈怠。

一个人,写一件篆书隶书楷书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坚持写篆书隶书楷书,一贯地有益于广大群众,一贯地有益于书法传统,一贯地有益于时代,艰苦奋斗几十年如一日,这才是最难最难的啊!

美院黑们说:中国美院的书法毕业生,学士、硕士、博士,篆必铁线,隶必汉碑,楷必褚遂良,行草必晋唐,样样通,样样没风格,一写一大篇,有意思么?

没有意思么?古代男人寿命短,没有青春期,四十多就当风烛残年,专精一两体,抓紧出风格,出名要趁早,无可厚非。今天中国男人的平均寿命是74岁,多活几十年,有精力做更多的事。技法练习,设计课程,集中练习,效率更高,一帖在手,短期掌握,不需数年,掌握方法,举一反三,长期积累,样样精通。你觉得他学的太多,不如你专精一体,可是这一体他也写得比你好啊。

万里是美院教育的一个标准品,心无旁骛,循序渐进,不即不离,风规自远。

古人说的意临,除去了个人理念,剩下的就是形不准,各种形不准积累起来,就是个人风格。中国美院的临帖理念,形式训练加空间关照,实际上接近素描教学的造型观念,在绘画是老生常谈,在书法就是教学创新。带着造型观念去关照传统,传统就不是他们说的那个传统。万里是八零后,也是这个时代刷新传统形象的主力。

具体点,我们按现在的时间给万里的风格做个切片,可以看出里面清晰的结构:篆书看上去是李阳冰,流利婉转,但李阳冰结构有天生缺陷,万里的治疗方法是用汉篆的结构去调理;隶书下功夫最狠,面貌是多样统一,经典汉碑烂熟于胸,掺入汉人简牍的日常书写,所谓“彪焕磥硌,形体抑扬,芬葩连属,分间罗行”,可以当之;正楷书提笔空,运笔灵,令习褚书者有搁笔之叹;小字与行草书最接近时代,却定时回《集王圣教》和二王尺牍那里探探亲。

这样,一个美院出身的青年书法艺术家的肖像就勾勒出来了,简单地说,就是:不做不作(第一声)。不做就是自始至终保持书写感,这是美院沙孟海时代就开始的追求;不作就是保持低调的华丽,不断前行,警惕创新的陷阱。

或许一个理想的美院出身青年书法艺术家,应该时刻保持这样清醒的认识:他对他所创作的字体和书体的认知,绝不局限于一个艺术家的“感觉”,他对字体与书体图像与文献资料的掌握,即使不是专家级别,也是高校教师级别;同时,他须小心翼翼地保护他的艺术直觉,使它从艺术人群中独立出来。

创新对传统就像一场比赛,创新往往是一个进攻的姿态,但是全面进攻的结果,历史上的天才不算,往往是杀敌三百,自损一千。万里对传统的态度,一直是敬畏,但当传统进攻上来的时候,要坚持自己的技术动作,按照既定的战术,相信自己过人的实力,利用对手防线身后的空档,坚决反击,就像皇马最好的时期那样。

文章在增改的时候,皇马叒赢下了冠军杯,赢球靠的是技战术,有时候胜负还要看天外飞仙的神来之脚,不如此,生活便无趣。万里是这样吧?

(文/鲁大东)

后记:

办个展和出作品集一事,静逸堂徐辞兄先前说过几次,但一直没做成。一方面觉得自己水平有限,没有达到理想的状态;另一方面是自己惰性太大,拖延症严重,这是主要的。这次展览和出版作品集,年前已和徐辞兄约定好,但由于工作和儿子即将出世这两个看似充分但又不是理由的理由,又险些搁浅,最后总算是硬着头皮逼自己完成。

按常规,后记要讲一讲自己的各种感受,创作的思路和要感谢的人。对于创作思路或者方向之类而言,其实我自己并没有所谓的明确目标。有朋友可能认为我主攻篆隶,事实也是近些年写篆隶书多一些,所以也遇到了瓶颈问题。近一段时间有些许抵触和厌烦,因此需要对此再深入思考和沉淀一下。而对楷书的认识,近两年倒是略有心得。对『书写性』的理解和追求,让自己感到写字应该是一件特别『放松』的事情。因为书写状态的放松,时常会想:行书要不要了解一下?于是又有了这一批很不成熟的行书。看起來就是这么善变,一直跟着感觉在走。

这本集子里,除了草书,篆、隶、楷、行四体书都有。不是要表现自己都能写,而是都想写。也不想把自己过早地固定在某一风格面貌。但因为自己的愚钝和不刻苦,表现出来的作品很稚嫩,有很多问题。一方面当是对自己学书若干年的小结;另一方面拿出来恳请师友、同道们批评指正。

要感谢的人,首先当然是父母。虽然受父亲影响很小就开始拿毛笔,但我清楚地记得,小学二年级,我是非常渴望去学校的素描班,但硬生生被母亲拖到书法班。也就是从那一次,冥冥中就转到书法这条不归路上了。我现在所取得的一点小成绩,他们应该是感到欣慰的。

其次就是我的师长们。从本科到博士毕业,十年美院,我在这里的收获是独一无二和无法言喻的。最近常想,真希望能够带着『脑子』再回学校读书,那时为什么会那么无脑地浪费大把时间,漫无目的地瞎写。与大中老师交谈,先生一语中的:有些问题必须到了一定年龄才能想通和做到,你迈不过时间这道坎儿。所以,读书时老师们讲的一些问题,在自己离开学校若干年后,也许才能真正理解和恍然大悟。

感谢书法系的每一位老师:我的班主任和硕士生导师陈大中老师,另外两位硕士生导师韩天雍、白砥老师,我的博士生导师祝遂之老师,以及王冬龄老师、沈浩老师、沈乐平老师、戴家妙老师等等。

最后当然还有我的家人。从一个十九岁来杭州的小毛孩,到现在三十六岁,为人夫为人父,真的是一种很奇妙的经历!矫情的话不宜在此表述,总之很幸福很满足!

特别感谢陈大中老师为作品集题名,鲁大东老师作序!

女儿已睡觉,儿子又在闹。

是为记,就此搁笔。

(文/丁万里)

猜你喜欢

美院篆书楷书
张晓东《篆书国有岁以团扇》
邓石如篆书《唐诗集句》
楷书的笔势
美院张老师评画
楷书
清代篆书第一人
——钱坫
“鲁艺精神”与鲁迅美院油画系
奇葩美院(完结版)
硬笔楷书3500字
硬笔楷书3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