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思考

2018-08-28樊帆

法制与社会 2018年21期
关键词:爱国主义教育新媒体环境大学生

樊帆

摘 要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强大精神动力,无论何时都必须延续。大学阶段是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关键阶段,因此对大学生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尤为重要。然而,21世纪以来,新媒体以其及时性、互动性、隐蔽性等特点迅速在大学生这一群体蔓延。一方面,对大学生爱国认知和情感造成冲击,而且使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模式和环境受到挑战。另一方面,开拓了爱国主义教育新平台,丰富了爱国主义教育资源。面对新媒体消极和积极两方面的影响,可以通过优化新媒体环境、加强对新媒体道德约束等措施,使新媒体成为弘扬爱国旋律、营造爱国氛围的媒介。

关键词 新媒体环境 大学生 爱国主义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爱国主义作为民族精神的核心,作为国家繁荣富强的精神驱动力量,必须牢固树立在每个公民心中,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接班人,对大学生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就尤为重要。随着新媒体的出现,人人都可以向外界传递信息,每个人都拥有了充分的话语权,使得新媒体所传播信息良莠不齐。同时,新媒体具备的及时性、便捷性等特征,可以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提供新的途径。

一、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的挑战

(一)信息的庞杂性对认知和情感造成冲击

因为大学生身处校园之中,主要的任务是学习文化知识,相对于单调乏味的校园生活,新媒体成为他们了解社会信息的主要方式之一。但传播信息的新媒体为大众提供了匿名、开放、自由的平台,很多情况下无法保证信息发布者信息内容的真实性,而大学生面对复杂信息资源缺乏足够的信息甄别筛选能力,这就使他们在面对关于社会错误的负面信息时,容易被舆论所误导。以微博为例,当出现社会热点时,不论正面还是负面都会迅速登上微博的“热门搜索”,当大学生浏览信息时,面对纷杂多样的评论,很难形成自己的看法。并且微博本身无地域界限,外国人士在分享本国积极的、正面的内容时,负面的内容却很少甚至几乎不呈现。以至于大学生在浏览信息时,很容易受到其中美好内容的触动而对外国产生理想化的认识,导致崇洋媚外的现象出现,削弱爱国情感。原本大学生只通过学习课本的爱国知识,所以对爱国的认知只停留在浅显的层面,如今加上新媒体传播的信息纷杂,使得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受到严重冲击。

(二)主体的大众化使传统教育模式受到挑战

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一般都是在课堂中或实践中进行的,并且往往教师处于主导地位,而学生往往处于被动接受地位,学生们的主体地位往往受到抑制,很难发挥自己的想法。新媒体提供的信息资源丰富多样且开放复杂,犹如社会舆论的“放大镜”。然而大学生的闲暇时间都投入到了新媒体提供的虚拟环境中,受到各种意识形态的冲击,他们广泛参与虚拟的平台,而忽视现实生活中与同学们的交流和老师的教导,这就使他们脱离传统教育模式。教师承担着教育学生爱国的重担,但是面对良莠不齐的信息,教师必须从中选择积极向上的内容来教育学生。如果教师完全不参与新媒体所提供的平台,不从中获取即时讯息,会使得教师和学生距离拉大,二者的互动减少,教育的效果会大打折扣。并且面对新媒体爆出的突发事件,如果教师不及时引导学生的价值观,很可能大学生就会被错误的言论所牵引,为爱国主义教育带来负面影响。

(三)表达的隐蔽性使教育环境日趋复杂

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的环境,无非是家庭或学校两种。但如今新媒体的发展,使得爱国主义教育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日益增强。新媒体以其及时性和突发性的特点,迅速吸引大学生的眼球,为大学生带来一些热点、焦点、以及敏感事件,再加上新媒体的互动性平台,使得大学生可以畅所欲言、交换观点。当一个事件发生时,大学生会汇聚在一起讨论,如借助QQ群,在群里发表观点,此时教师是没有参与其中进行调控的。如若涉及到损害国家形象的虚假信息时,大学生没有足够判断能力,可能发表一些过激的看法。新媒体的匿名性使得大学生乐于在网络环境中参与特定话题的讨论,他们在这样的环境中更倾向于表达出真实的意见和看法。大学生参与的新媒体形式多样,QQ、微博、贴吧等,大学生在这些虚拟的环境中,隐藏了身份、性别、年龄等特征,当在现实生活中遇到挫折时,有的学生甚至在新媒体上发泄不满,并对某一社会现象发表极端言论,更有可能借题发挥散布一些攻击性言论。

二、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带来的机遇

(一)新媒体的交互性开拓了爱国教育新平台

教师们可以利用新媒体提供的平台形成的良好舆论环境,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例如中国爱国主义教育网,它就是全国各族人民、华人华侨发布爱国言论、表达爱国情感的全球平台。除了爱国主义教育网站以外,大学生喜欢使用的微博也是可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平台,例如中国政府网、央视新闻、人民日报等都注册了官方微博,它们不仅第一时间发布权威的国家决策文件、重大新闻,而且最重要的是它们会对一些引起争议的话题,发布官方立场,第一时间占领舆论高地,把某一话题、事件引向正确的轨道。每天都有新闻、时事在发生,都会形成正面、负面两种态度,但是新媒体平台上的官方立场和有影响力的公众人物,以及影视明星们尤其是作为青少年偶像的明星,他们不仅拥有国内粉丝,還拥有国外粉丝,他们通过新媒体平台大声表达的爱国立场是体现民族团结,增强“中国态度”在国际上影响力的有效途径。

(二)信息的海量性丰富了爱国主义教育资源

新媒体上有着多种形式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这就不仅使得学生可以接触到全面的信息,而且也为教师搜集有关爱国主义的资源提供了方便的途径。新媒体的信息传播和更新速度快的优势,可以使学生能够及时、便捷地获取到国家刚刚发生甚至正在发生的重大事件。除了互动性的平台,学生自己可以获取图片、视频等爱国资源以外,还有很多与爱国主义教育有关的资源网站,可供老师去整合资源,有效利用资源。中国红色旅游网是一个介绍全国各地红色旅游景区的网站,网站对全国各地红色景区的重大活动进行宣传报道。此外,还有血铸中华网,其中囊括了各大纪念馆,只要通过在线方式就可进行网上参观。这些网站有序、规范的导航,可以使教师快速准确的找到自己需要的资源,大大提高效率,并且从这些网站上获取的新鲜资料,可以引起学生注意,更有效的带动学生爱国热情。

(三)热点事件的传播激发了爱国情绪和行为

新媒体未出现时,大学生表达爱国情绪只是单一的几种方式,而且一个事件不太能够在短时间内普及全体学生。但是新媒体具有广播和电视所不具备的效果,在短时间内把关注某一事件的全体人员动员起来。例如QQ同学们可以在上面转载他人关于爱国的文章或者把爱国歌曲设置为背景音乐,这样访问其QQ空间者,不仅可以看到爱国文章还可以受到爱国歌曲的熏陶,带动访问者的爱国情感。充分体现了新媒体上的爱国动员行为,而且更多出于个体的自发性,所以调动程度极大提高。例如在里约奥运期间,不论是微博头条还是网站搜索页面、QQ登陆界面等,都为奥运会的进程提供了专门信息提示按钮,只要点击就可以看到不断更新的赛况及其精彩瞬间。在这次奥运中最能激发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的事件,便是中国女排时隔十二年再度夺冠。大学生在这些正能量的报道中,能够深刻体会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而且能激发他们为祖国拼搏奋斗的爱国心。

三、新媒体环境下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措施

(一)优化新媒体环境,弘扬爱国主旋律

新媒体是各种信息的“发源地”,因此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强对新媒体各大平台的监管,使其成为信息的“过滤器”,将一些非主流、粗俗、虚假的信息剔除,弘扬积极高尚的爱国旋律。官方媒体要加强对舆论的评析和监督,密切跟随相关热点信息的转载、评论、传播,明确清晰的表达官方立场。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做好网上舆论工作是一项长期任务,要创新改进网上宣传,运用网络传播规律,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握好网上舆论引导的时、度、效,使网络空间清朗起来”①。党政机关要积极参与新媒体平台,当一事件发生时,把握时机占领舆论阵地,第一时间把大量繁杂的信息梳理的清晰明朗,为民众提供有效、全面、真实的信息资源。可以对公共开放性平台实行实名注册制,每个人必须对自己的言论负责,发布虚假信息、煽动性言论者,不仅需立即删除信息,还需受到法律惩罚。

(二)运用新媒体技术,构建爱国网络社区

首先,QQ和微信等即时交流工具可以发表文字、图片、语音、视频等多种交流互动形式,教师可以把收集的爱国主义素材发送到同一个群中,既便捷又可以引起每位同學的关注,使学生潜移默化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其次,教师也可以通过微博与学生“双向关注”,当热点事件爆出时,教师可以转载评论,第一时间为学生树立正确的立场。教师可以每天发布爱国的历史故事、名言警句,这样一种使学生易于接受的形式,也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再次,教师可以通过网络直播的模式,对学生远程爱国主义教育。教师可以把语音、图片、视频等爱国主义素材传送到远程学生的桌面上,克服了距离、时间、空间的局限,使不在现场的同学接受到同样优质的教育。②最后,学校可以创建手机报,每天为学生手机发送有关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简讯,让学生及时获取到新闻资讯,养成关心国家大事的习惯。

(三)道德约束新媒体,营造爱国主义氛围

对于新媒体产生的负面效果不是仅仅依靠法律制度、技术就可以解决的,倡导文明的新媒体环境,加强对于新媒体的道德建设,是有效管理新媒体的重要保障。为此,必须建立健全新媒体道德规范,引导新媒体加强自律,提供积极健康的精神食粮。新媒体从业者要对信息严格把关,把有损国家形象的虚假信息自动过滤或限制发表。当舆论导向偏离公众需求和国家利益时,及时扭转局面,防止话题恶性蔓延。用道德约束新媒体要对新媒体的经营者制定行为规范、道德准则,同时新媒体内部应当制定关于在网络上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的标准。在对新媒体进行道德约束的基础上,可以利用新媒体加强对重大节日和重大事件的宣传,营造爱国主义氛围。因为对重大节日和重大事件的宣传能从思想上对学生进行净化,剔除不良风气,遏制学生对西方节日的热衷而对中国节日的淡漠的不良心态。

注释:

①习近平.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的讲话.http://www.gov.cn/ldhd/2014-02/27/content_2625036.htm.2014年2月27日.

②吕春龙.新媒体技术对教育的影响.曲阜师范大学.2011.4.

参考文献:

[1]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2]朱小翠.网络的隐喻引导与组织认同——新媒体环境下新闻编辑舆论引导功能研究.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14.

[3]党彦虹.自媒体时代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刍议.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18).

[4]胡继红.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创新研究.华中师范大学.2012.

猜你喜欢

爱国主义教育新媒体环境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浅谈如何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新媒体与英语听力自主学习策略研究
试析央视六一晚会的视觉传播及创新路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