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题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2018-08-28肖金成
肖金成
站在新时代关键节点,谋划并推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实现改革开放再出发,面临着一系列新变化新机遇新挑战。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长三角地区凭借独特的区位优势和锐意进取的创新精神,为整个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的持续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特色社會主义进入新时代后,长三角如何适应新的历史要求进一步持续发展,如何对全国经济发展继续提供引领示范功能,成为新时代长三角迫切回答的重大课题。
“瓶颈性制约”凸显
经过30多年的发展,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一体化的程度不断加深。肇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中央提出进行“横向联合”与“区域经济协作”,在这一背景下,上海经济区成立;上世纪90年代初,上海提出以浦东开发、开放为突破口,加速上海的改革开放步伐,进而引发了以浦东开发、开放为契机的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第二次浪潮;20世纪初,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在基础设施层面的表现相对突出,资源等要素的跨区域流动加快,有力地推动了一体化的进程。据统计,2017年长三角城市群以占全国2.2%的土地面积、全国11%左右的人口,创造了全国20%的国内生产总值,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长三角城市群被认为是中国城市化程度最高、经济发展水平最高和最具发展活力的区域之一。
当前,长三角一体化也面临着“瓶颈性制约”,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亟待解决,突破区域行政壁垒、建立长效合作发展机制,促进一体化、实现高质量发展成为时代发展的呼声。
在上一波全球化的竞争中,长三角内部竞争更为直接地指向了较为单一的经济增长目标,长三角各地区追求自身利益的行政“分割”,导致了产业发展的重复建设和资源利用不经济。在政府主导下,各地争夺FDI以及产业项目,“你上什么我也上什么”,产业发展同质同构严重、结构雷同,地区严重不合理逐利;雷同产业带来重复的投资、过剩的产能,也使得各地方之间因同质化竞争形成无形的壁垒,区域市场分割、行政垄断和“地方保护”等现象明显,这加重了产业同质化问题;大多数工业园区内产业混杂,产业配套不完善,低效产业集群乱象严重。
从产业结构看,长三角是以发展制造业为基础,以生物制药、电子通信、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为支柱产业,产业结构同质同构进一步扩大;核心城市综合辐射和影响力不突出,缺乏高效合作;产业分工更加模糊,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和产业空间布局带来了资源环境的过度消耗,经济发展的过度集中、分布失衡,产业运营出现“叠加成本”的不经济。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面临的这些问题,急需重新认识区域一体化,寻求一体化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提升区域的整体竞争力。
四措并举 谋划高质量新发展
加强规划对接与战略协同,把发展规划的一体化作为重要抓手,以高水平规划引领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建立健全规划衔接与协调机制,做好顶层设计,共同编制长三角整体发展规划,促进形成统一协调的空间发展格局。统筹好基础设施建设,明确各城市在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中的定位,形成各城市分工合作错位发展的格局,最大程度地发挥优势互补。新时代规划要充分发挥上海的金融与对外开放优势、浙江的电子商务以及小商品流转优势、江苏的科技研发和高端制造优势、安徽的生态资源和农业优势,破解长三角以往的产业同质同构问题,促进区域产业价值链的形成。
编制实施好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短期行动计划,加快编制长三角地区城际公路、铁路网规划和民航协同发展战略规划,着力打通省际之间的断头路,进一步优化能源基础设施布局。积极把握新一轮扩大开放机遇,联动建设上海和浙江自贸试验区,复制推广自贸试验区先进的创新成果。以张江、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为龙头,放大苏南、杭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带动效应,加快构建区域创新共同体,研究规划建设长三角科技创新圈。
推进一体化市场体系建设,增强市场一体化共享机制的协同性、包容性,共同营造长三角良好的营商环境。不论是以行政区划为主的基础性专项领域一体化,还是以国家战略为主的对标世界前沿、先行示范、领先国内发展的一体化,都必须以要素自由流动、资源优化配置为前提。因此,破除制约区域间要素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打破行政区划对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各种限制,让生产要素能够基于经济规律自由流动,实现资源在空间上的优化配置,成为深化长三角一体化的重要关键点。
转换政府职能,真正落实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地位,健全市场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形成对微观主体合理、高效的激励约束。在私人产品领域,实现区域市场的充分开放和自由竞争,鼓励区域内企业跨地区、跨产业、跨所有制的兼并重组。淡化政府行政的影响和力量,真正让市场充当配置各类资源的主体。加快实现长三角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上的同频共振,为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创造条件。
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共建共享民生工程,增强人民群众对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获得感和认同感。深化区域教育、医疗、养老、公共交通、旅游、体育、食品安全等民生领域合作,强化高层次、多样化的服务供给,推动公共服务便利化,让更优、更好资源惠及更多长三角老百姓。推动长三角城市间公交一卡通、通关一体化等的全面实施,支持主要城市间开通城市公共交通线路。强化养老政策协同,开展异地养老的研究、实施。
加强顶层设计,深化与互联网企业合作,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构建互联互通的信息服务平台,实现各地民生信息的无缝对接,让数据多跑路,让居民少跑腿。开通异地就医直接结算APP等业务,进一步提高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的质量。加快推进扫码过闸的便捷通行服务,建立健全民生档案异地查询联动机制。通过一系统举措,既让人民群众有获得感,也能够增进对一体化的认同感。
长三角地区同在一片蓝天下,同饮一江水,必须以舍我其谁的担当,坚决扛起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政治责任,顺应老百姓对于优良生态环境的期盼,展现高质量发展的生态成果。长三角各地区要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落实好国家相关政策,借鉴各地好的经验做法,在建设生态屏障、改善区域水环境和空气质量、完善监测网络、重大活动环境保障等方面进一步强化协同性,打造与世界级城市群相适应的自然生态、人居环境和区域风貌。
要共同推进、完善长三角跨区域环境污染联防联治机制,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加快建设美丽长三角。以更加精准高效的减排措施打赢蓝天保卫战;坚持上下游联动、水岸联治,加强水源地协同保护,确保广大人民群众始终喝到好水、放心水;设立生态建设专项基金,健全和完善区域生态补偿机制,对在区域环境保护中承担生态功能而影响经济发展的地区,通过设立专项基金予以合理的经济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