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什么说上海的文化地图可能是最接近理想城市的?

2018-08-28卓宇晶

第一财经 2018年32期
关键词:文创活力上海

卓宇晶

要在上海这样的城市建立一个新的“网红打卡地”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热衷于城市活动并愿意为了设计感排队的那群人,永远不愁在上海找不到新冒出来的地标。

在这座新旧文化融合已具一定成熟度的城市,文化创意产业已经完成了数轮对城市中既有空间的改造开发,那些有历史积淀又足以满足年轻人好奇心的地点遍布全城。

新一线城市研究所对豆瓣的上海同城活动数据做了统计:从2017年7月到2018年6月的一整年时间里,共有11144场音乐、戏剧、讲座、沙龙等文化创意类线下活动在上海举办。这个活动量的数字大概是北京的80%,广州、深圳两城各自的1.2倍。

文化創意类线下活动在城市内更倾向于分散开展,上海的这1万多场活动就分布在超过2700个大大小小的活动场所里。它们承载了上海年轻人的文化生活,也是这座城市中新锐文化最集中的地点。

最近一年里,上海举办活动次数最多的50个活动场所里共举行了3703场活动。在这其中,美术馆和剧场最受欢迎,购物中心举办的文化创意类线下活动次数比文创园多,所举办的活动也比文创园区更有人气。

我们将豆瓣同城活动地点与上海的6142家咖啡馆、1488家DIY手工坊、500多家不卖教辅的书店放在一起,观察它们的人气和地理聚集情况,以此结合用户行为和生活方式商业的选址,综合考量不同区域的文创活跃度。

从它们的地理分布密度,可以计算出上海每个500×500米地块的“新锐文创活力值”。

人民广场以东的区域美术馆云集,也有着外文书店等文化地标;静安寺商圈汇聚了众多优质咖啡馆;重庆南路以西的衡复历史风貌区则藏着各种独立书店和剧场,这些都是计算结果中上海文创活力值最高的核心区域。此外,上海电影节的主场上海影城,独立书店衡山和集所在的衡山路-华山路一带,也是浦西最活跃的活动聚集区。

除了和上海的核心商圈范围高度重合,这几个地方的另一个共同点,是都足够有“腔调”。

进一步搜集了最能代表上海城市海派风貌的历史建筑位置,又把上海的包子、生煎、锅贴铺,以及老面馆和白斩鸡店等最具上海市民传统生活气息的小吃铺投到地图上,我们用上面提过的方法计算了上海不同区域的“传统文化活力值”。

这座城市里最有历史积淀的地方,也都与新锐活跃的空间高度重合。在浦西的南京东路、城隍庙、陕西南路,或是向西、向北到更远的余姚路、虹口足球场,你都能从食物里感受上海街区的生活气息。而那些赋予上海城市空间无尽风情的洋房老建筑,则集中在外滩、福州路、静安寺和衡复历史风貌区。

上海的城市中心没有因商业的高速发展而千篇一律,它们主要以历史空间为基础复合开发。比起快速推倒和复制,对城市空间最为敏锐的商业经营者早就发现,老建筑给城市人带来的亲近感不可取代,只要把饱含着过往风情的物理空间和新锐文创活力连结起来,就能找到更多机会。

一直在购物中心里寻找门店的精品咖啡Seesaw最近把新店开进了延安西路的上生新所里。在这个由原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使用的哥伦比亚乡村俱乐部、孙科别墅等民国时期历史建筑改造而成的文创园区,Seesaw和一旁巴洛克式建筑内的泳池一起成了朋友圈的热门打卡标签。

经营者们相信,在有腔调的地方,更适合经营一门有关生活方式的好生意。咖啡馆们更愿意聚集在种满梧桐的浦西历史街区周围,而不是滨江区域马路宽阔笔直的美术馆边。黄浦江西岸和苏州河南岸,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M50等美术馆和创意园优质活动众多,但它们周边无法吸引更多商业业态进驻,仅靠它们独力支撑,并不能很好地带动整个片区的文创氛围。

把上面计算出的每个500×500米的格子的传统文化活力值和新锐文创活力值综合考虑,就可以判断出在上海哪些地方,传统文化与新锐文创的魅力得到了交融。

如果在一个格子里,历史建筑集中、传统生活气息浓厚,但咖啡店、DIY手工坊等商业聚集度很低,人们也不爱到这里活动,那它就具有较强的传统属性。

若是两种文化融合度非常高—最理想的情况下,传统和新锐的得分占比应该无限接近五五开,那么这个区域通常就是城市里综合文化活力最为出色的地方,它既充分利用了城市中的历史遗存,又有年轻人热衷奔忙的创意活动带去活力。

基于这样的定义,我们把上海全城传统文化活力值和新锐文创活力值前10%的格子各自提取出来,便合成了上海最具文化活力的区域,我们把它们定义为“文化活跃区域”。在这个基础上,对文化活跃区域的文化融合指数在空间上作聚集度分析,就可以观察上海不同地域的文化融合程度,画出文化融合程度较高和较低的地区。

从后面的地图中可以看到,那些让上海变得不无聊的商业尝试,怎样和区域的文化属性相互影响,推动着上海城市文化空间的塑造。

浦西内环以里地区文化的融合程度普遍较高,商业和历史风貌得到了紧密结合。在大片复合空间内,两种文化的融合又呈现出不同的几个层次。

南京路沿线以及整个衡复历史风貌区域,聚集了上海最好的咖啡馆、西餐和日本料理,日本料理店的人均价格平均达到了276.1元。激烈的商业竞争使得顶级商圈里的不少商场在K11的带动下都开始往艺术属性上找差异,钟书阁等书店也在近年传统百货升级改造中终于找到了进驻静安寺的机会。

尽管饱受商业改造和城市治理的冲击,长乐路与复兴路那些楼下卖眼镜、招牌上方挂着大裤衩的沿街小铺,依然是培养原创服饰品牌的重地。在这个区域边缘的五原路,你能找到上海知名的古着店铺Lololove Vintage。

随着徐家汇的改造和衡山坊等商业街区的成熟,核心文创区还会进一步拓展。刚起步的设计师、咖啡店主目前还能在租金相对较低的愚园路、定西路开店,但这些顶级商圈“后街”中的文化创意活动已经活跃起来了。

核心歷史建筑群以外的外滩和虹口老区,传统文化和新锐文创活力都尚属中等。环境还有点乱的城隍庙需要更好的规划来升级,尚在开发的北外滩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文创潜力区,那里已经零星地出现建投书局等新兴文化地标。虹镇老街附近新建的瑞虹天地已经引入了摩登天空旗下的livehouse,它还需要更努力改造以重新吸引年轻人。

尽管经营多年的M50创意园和南梦宫文化中心(原“浅水湾”)只能算不温不火,它们还是带动江宁路一带成为大片复合空间中一个小小的新锐文创点。

在复合空间之外,那些城市发展历史超不过30年的城区,很难找到历史传统建筑风貌作为容纳文创活动的依托。在这些地区,艺术地标的分布紧跟城市商业发展的步调。

浦东震旦博物馆、环球金融中心艺术空间等众多充满现代气息的艺术场馆坐落在陆家嘴的核心商区内,去年这片区域的美术馆举办了超过60场展览类活动。在浦西,虹桥艺术中心、独立音乐场所育音堂这些重要的地标,带动了天山古北的文创氛围,在内环以西,天山、伊犁路、虹桥路一带美术馆靠近日资企业区,居酒屋云集,这附近的街区仍然在吸引更多精品咖啡馆和独立服饰店进驻。

五角场、大宁、武宁路、天山古北、龙华等地新锐文创活跃区紧紧环绕着主城复合空间,将上海的城市人的活动空间扎实地向外延伸。而金沙江路、天山西路、紫藤路、漕宝路、莘庄、虹桥枢纽,以及浦东的张江和杨高路,都将上海文化活力区拓展到更外围。

城隍庙以南、普陀区曹杨路、北静安的彭浦-共康老居住区和杨浦东部的周家嘴路,是上海主城区为数不多的碎块传统文化空间。被单一传统文化支配的区域大都出现在城市的最外围,零星散落在商业开发程度较低的南翔、朱家角等古镇里。

对那些渴望吸引年轻人的城市来说,文化空间多层次布局的上海是合理且值得借鉴的城市文化空间模型。

与新一线城市相比,上海市中心新旧文化融合更同步,商业不断激活传统建筑的开发,推动城市空间的高品质更新。从数据分析的结果看,成都的杜甫草堂外围基本被居住区包围,苏州拙政园的周边则被脏乱的小商铺区环绕,但像这些仅以历史遗存为核心景点,周围还没有被创意产业改造过的区域,已几乎不会在上海市中心见到。

文化空间是由一座城市在其物理空间之上附着的精神气质层面的事物所构成,它依赖于一座城市的历史遗存,也必然需要经历城市中正在生活着的年轻人对其加以挖掘再造。

随着成都的城区向南拓展,市中心曾孕育过不少乐队和文创品牌的玉林老社区已经开始失色,三环内北部出现了大片新旧文化活力都不够活跃的文创空白区。来到金鸡湖边的苏州年轻人,把观前街和拙政园抛在身后给了游客。但上海的市中心并未随着城市的发展而活力衰退。相反,传统历史街区资源成为商业开发的天然禀赋,吸引年轻人持续前往。

这也使得上海多片紧密包围主城的新锐文创空间将老上海的文化活力导入到新城区,艺术地标的运营也能跟上城市持续扩张的脚步,同时外围新城区也不至于沦为睡城。

猜你喜欢

文创活力上海
上海电力大学
陶溪川文创街区
上海之巅
上海谛霖邹杰 Hi-Fi是“慢热”的生意,但会越来越好
活力
《岁寒三友文创海报》
“不落灰”的文创
铧芯文创
改制增添活力
收回编制 激发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