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对未来工作种类的影响
2018-08-28张妍
张妍
(新疆大学,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简单分析对比三次工业革命可以发现,生产方式的进步越来越从“节省人工体力”向“节省人类脑力工作”转变,期间有许多工作岗位已经消失。但另一个角度来看,技术创新相对于科技革命来讲,是短暂的一瞬间,因而从宏观的角度来看,新技术并不会立即使一些行业消失,而是逐步提高其技术含量,提高准入门坎。因此本文选择用工作岗位的技术含量来代表工作岗位的种类。
1.2 理论分析
技术进步在影响就业的同时,必然也会对工作岗位产生影响。熊彼特(1943)指出技术进步是波浪式发展的,这致使经济周期的出现,导致周期性的失业,降低了就业数量;道格拉斯·琼斯则进行了理论证明,最终得出了技术进步对就业主要是替代效应的结论。对技术进步影响就业的结果来说,研究者所采取的工具和指标不同,很可能产生不同的结果。
前人学者对技术进步和就业之间的关系探讨大多是从宏观角度进行的,仍处在古典经济理论的范畴之内。但技术进步对就业的影响并不能够单纯的从数量角度进行分析,技术进步与就业之间存在着深层的联系。如技术进步改善城市结构,技术进步缩短了城市间的地理距离,从而使劳动力转移成本降低,人们能够有更多的选择机会等。本文着重从岗位种类角度视角探讨,不对其他可能做过多说明。
2 模型及指数测算
2.1 指标及数据获取
本文采用R&D经费投入表示科技创新,工作岗位根据所包含的技术含量进行划分,文章采用工作岗位中高中及以上学历水平从业人员比例代表工作岗位的技术含量。并把这一比例指标划出范围等级,高中及以上从业人员比例在0~30%的行业,称为Ⅰ类工作,高中及以上从业人员比例在30%~45%的行业,称为Ⅱ类工作,高中及以上从业人员比例在45%~100%的行业称为Ⅲ类行业。
使用当面的R&D经费投入与新产品产值之比来表示技术进步指标。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降低一部分除r&d投入之外的因素对新产品产值的影响。这部分因素通过影响国内生产总值,进而影响新产品的研发投入。
(1)工作种类划分
国内现有对就业结构的研究多围绕产业结构进行分析,却少有针对就业的职业结构进行分析和预测。对就业的产业结构进行分析的好处是,数据容易获得,能够与经济发展情况挂钩,同时三次产业各自的特点突出。但是随着技术的进步,三次产业的界限正变得模糊。一方面,产业融合正成为趋势,供应链上的各个节点企业都希望通过加大自己的控制权而获取超额利润;另一方面,技术进步从前几乎只偏向工业发展,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都在工业方面创造出更高的增加值。进入21世纪以来,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信息和知识的获取成本降低,各个领域均可以更高的参与到技术变革的浪潮中。
少有学者使用职业数据的原因,在于职业数据的可获得性不高,另一方面则是对职业的划分需要一个容易测量的标准。鉴于本文集中分析科技创新对工作岗位种类的影响,本文使用“按职业、性别分的全国就业人员受教育程度构成”。
计算指标“高中及以上学历就业人员所占比例Ki,t”i表示第i个行业,t表示年份。使用“高中及以上学历就业人员所占比例Ki,t”为行业工作技术含量标准,并做如下分类:
行业工作分类标准Ⅰ0≦Ki,t﹤30%Ⅱ30≦Ki,t﹤45%Ⅲ45%≦Ki,t≦100%
以2003年的数据为例,制造业高中及以上学历比例为30%,电力、燃气和水的生产和供应业高中及以上学历比例为57.7%。根据上面的分类方法,则可以将制造业归入Ⅱ类行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划分为Ⅲ类行业。
(2)用“分行业就业人员年末数”和“全国就业人员年末数”的数据做原始数据,计算各类行业(Ⅰ,Ⅱ,Ⅲ)的就业人员总数占全国就业人员总数的比例“行业工作种类比重Wj,t”,其中j=Ⅰ,Ⅱ,Ⅲ,t表示年份
(3)用“R&D研究经费支出与当年新产品产值之比”表示科技创新,与上一步得出的指标做比,得出指标Rj,t,表示技术对行业工作种类的影响
2.2 使用GM(1,1)模型分别对三种行业工作种类结构进行拟合,并对未来三年的变化趋势进行预测。
灰色系统预测模型可以通过形成累加序列的方式来尽可能消除随机影响因素的干扰,而呈现出规律性。
如:原始时间序列为Xi=[X(0)(1),X(0)(2),...X(0)(n)]
令X(1)(k)=[X(1)(1),X(1)(2)...X(1)(n)]为X(0)(t)的一阶累加生成
定义yn=[X(0)(2),X(0)(3),...X(0)(n)]T,则
进而GM(1,1)模型的时间相应式的累减值可通过下式求得:
当K≦n时,称为模型模拟值,k>n时,称为模型预测值。
代入上述指标,使用灰色系统预测模型对“科技创新的工作岗位种类效应”进行时间序列的预测。
3 结论及政策建议
本文使用中国劳动统计年鉴的就业相关数据,设计了行业工作种类权重指标,构建了技术进步对行业工作岗位种类的预测模型。
在就业结构方面,通常使用三次产业就业指标代表。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选取行业就业指标而非三次产业就业指标对就业结构进行表示。另一个创新之处在于使用技术含量来研究工作岗位种类。在对结果的预测方面,使用了具备代表性的两个行业,通过简单的运算,得出未来R&D投入对各个技术含量层次的行业从业人员占全国从业人员比例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R&D的投入是逐步增加的,在例子中计算发现,R&D对新产品产值比越低,该种行业的人员占比就越高,也就是说,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个指标呈反比。那么就可以说,工作岗位的技术含量在逐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