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桩板式挡土墙设计中的桩形选择问题分析

2018-08-28刘国军王超俊

西部交通科技 2018年6期
关键词:方形板式桩体

刘国军,王超俊

(广西交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广西 南宁 530007)

0 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发展将向地形、地质等建设条件更加复杂的区域挺进。在这些地方,一方面要面临更大的地形起伏和更为严酷的地质条件,另一方面是现有城市周边的待开发区域,经过多年不断发展,其建筑物分布也更为密集,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防护工程设置的数量,增加相应的费用,使得防护问题也变得更加突出。

桩板式挡土墙是道路工程中常见的防护形式,采用钢筋混凝土桩体作为主要承载构件,桩间设置挡土板,利用挡土板支撑墙后填土,并通过挡土板将荷载传递至桩身的支挡结构。桩体就是桩板式挡土墙主要受力构件和结构设计重点。本文结合工程案例,对桩板式挡土墙设计中桩形选择问题进行分析。

1 工程概况

1.1 项目基本情况

本项目为市政道路,道路设计为城市主干道,路宽44 m。项目周边地貌类型为构造-剥蚀类型的低丘陵地形。地形上表现为山脊不明显,为波状起伏,局部也有分水岭,山坡凸起,坡度平缓。

在K0+300~K0+510段道路右侧,存在高度5~7 m高挖方边坡,边坡上方有居民小区。

1.2 项目地质概况

项目沿线地质情况:表层0~6 m人工填土,6~10 m全风化粉砂岩,以下为强风化粉砂岩,钻孔进入强风化层4 m,未钻穿。

1层第四系全新统填筑层填土(Q4ml):红褐色、黄褐色,稍湿,以黏性土为主,土质不均,干强度低,韧性差,密实性差,基本呈松散~稍密状态,为欠固结土。标准贯入试验击数为7~16击,平均值为11.0击,属高压缩性土。

2层全风化粉砂岩(K1):红褐色、黄褐色,风化剧烈,岩体结构基本被破坏,局部可见原岩结构,岩芯呈土夹碎块状,结构遇水易崩解、软化,标准贯入试验击数为10~23击,平均值为15.21击。

3层强风化粉砂岩(K1):红褐色、黄褐色,粉粒结构,碎裂构造,节理裂隙很发育,岩芯多呈砂状、少量碎块状。标准贯入试验击数为15~23击,平均值为19击。

1.3 防护方案设计

根据现场地形、地貌及地质情况分析,项目道路位于现状填土边坡中部,道路右侧路幅需要挖方,如采用直接放坡的方法,则需要拆迁数栋房屋,社会阻力较大,设计中确定采用挡土墙以减少边坡距离,避免建筑物拆迁。由于拟设计挡土墙位置为填土边坡,填土呈松散状态,开挖后施工重力式挡土墙存在极大的边坡垮塌风险,因此,分析确定采用桩板式挡土墙,施工完桩板式挡土墙再进行路基开挖。

设计中拟定两种桩板式挡土墙:方案一(圆形桩),桩体直径1.8 m,桩间距4 m;方案二(方形桩),桩断面为1.2×2.0 m,桩间距4 m。

2 桩型选择分析

为了使设计方案更加经济合理,对圆形桩、方形桩设计方案进行对比分析。

2.1 桩体受力分析

2.1.1 计算原理

结构分析计算采用理正软件抗滑桩模块进行计算,该模块桩身内力的计算采用弹性计算方法,根据桩在嵌固段土反力计算系数的不同分为下列几种:“m”法、“c”法、“k”法,具体计算如式(1)所示。

[[KZ]+[KT]+[KTO]]{δ}={P}

(1)

式中:[KZ]——抗滑桩的弹性刚度矩阵;

[KT]——滑坡面以下土体的弹性刚度矩阵;

[KTO]——滑坡面以下土体的初始弹性刚度矩阵;

{δ}——抗滑桩的位移矩阵;

{P}——抗滑桩的荷载矩阵。

从公式中可以看出,在桩长及其他外部条件一致的情况下,影响桩体抗力的因素为抗滑桩的弹性刚度矩阵,而桩体刚度矩阵中受弯变形主要受桩体弹性模量、截面惯性距影响,因此同样截面面积,方形截面桩承载力更大。

2.1.2 结构计算

根据建筑物分布情况,以及设置桩板式挡土墙后边坡具体开挖情况,进行剩余下滑力计算,通过理正软件计算,得出桩后剩余下滑力为250 kn/m。桩板式挡土墙验算标准为悬臂段底部变形量≤10 mm,为此,通过对拟定的两种桩板式挡土墙进行软件计算校核,计算显示,方案一(圆形桩):桩体直径1.8 m,桩间距4 m。桩长需要16 m,方案二(方形桩):桩断面为1.2×2.0 m,桩间距4 m,桩长需要14 m。通过对比分析证实,相当的截面面积和桩间距,圆形截面桩需要更长的桩长才能满足设计要求,说明圆形截面桩承载能力较方形桩差,结构计算表明相差约15%左右。

2.2 桩体施工分析

目前桩体施工主要包括人工挖孔、螺旋钻成孔、冲击成孔等方法,根据桩形不同,各种施工方法适用情况也不一样。圆形截面桩可采用上述各种方法,施工可选择范围更广。方形截面桩常用的方法是人工挖孔,冲击成孔及螺旋钻成孔较难实现,施工可选择空间较小。

由于近些年人工挖孔桩出现多起安全事故,使得建设主管部门不得不限制人工挖孔桩的使用范围,广西建设部门也颁布了《关于严格限制使用人工挖孔灌注桩的通知》(桂建管〔2014〕87号),其中“(六)高压缩性人工填土厚度超过5 m”禁止使用人工挖孔桩。就本项目而言,地质情况表明,上面6 m范围为松散的人工填土,因此,本项目从施工安全性、便易性角度讲,最优选择是采用圆形截面桩。

2.3 桩体景观效果分析

景观效果对市政道路设计来讲也是重要的设计要求,设计不当会造成城市景观的破坏。桩板式挡土墙由于外露钢筋混凝土结构面积较大,表面绿化恢复措施较为匮乏,造成了该类挡土墙整体景观效果较差,所以,不管是圆形截面桩还是方形截面桩景观效果都不是十分理想。由于存在众多建设条件限制比较严重的地段,在这种情况不得不设置该类挡土墙,从景观角度对比分析,只能选择对景观影响最小的桩形方案。

桩体是影响桩板式挡土墙景观效果的关键位置,桩体体积越大、高度越高,景观效果就越差,挡墙外露高度一般调整空间较小,因此,桩体视觉体积越小,景观效果就会稍好。从视觉感官出发,同样体积圆形截面表面积较方形截面小,所以,在截面面积相当情况下,选择圆形截面桩从视觉上效果更好些。

2.4 桩体选择综合分析

上面对桩板式挡土墙桩形选择问题进行了受力、施工、景观等方面分析,初步明确了两种桩板式挡土墙存在的优缺点,下面结合项目具体情况,从经济、技术多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具体如表1所示。

通过上述对比分析可以看出,方形桩除了施工方案受限较大、景观效果稍差外,受力优势较为明显,可节省项目投资。

对本项目而言,不考虑施工因素,采用方形桩挡土墙相比圆形桩挡土墙,投资减少30万元,减少比例为7.5%。放在本项目具体情况中分析,本项目桩板式挡土墙造价约占项目投资的1.0%,所占比例较小。而且本项目挡土墙范围存在最厚6 m的人工填土,即不满足“新近的人工填土超过5 m不得使用挖孔桩”的条文,采用方桩机械成孔技术不是十分成熟,施工较为困难。同时,考虑到本项目为城市道路,景观效果要求较高,花费稍高的投资,来换取项目景观效果的提升从长远讲也是合理的,因此,通过综合对比分析,本项目选择圆形截面桩板式挡土墙。

3 结语

(1)从桩板式挡土墙受力机理及破坏模式分析,方形桩在受力方面相对圆形桩具有一定优势,采用方形桩能在同样条件下,有效减小断面尺寸,降低工程投资。因此,项目投资控制较严的项目可采用方形截面桩方案。

(2)从建设行业来看,城市道路防护工程虽然相比以前有所增加,相比公路、铁路行业而言,所占比例仍然较低,因此,在城市道路中推荐采用景观效果稍好,施工便易的圆形桩挡土墙,在公路、铁路等城市建设区外的项目推荐采用方形截面桩挡土墙。

(3)无论方形或圆形桩,整体上景观效果都是较差的,在市政项目应用桩板式挡土墙一般都是条件受限,被迫采用。如何改善桩板式挡土墙景观效果,降低、消除其对周边景观的不利影响,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工程设计行业发展的方向。目前,已经有采用斜插式挡土板的设计案例,是很好的设计尝试,随着人们对环境要求不断提高,设计中更应该加强环境、景观因素考虑。

猜你喜欢

方形板式桩体
桩体模量和加筋体刚度对路堤稳定性影响分析
地铁车站支撑拆除对围护结构的影响
捕捉方形泡泡
我的方形创想
方形夹具在线切割切槽的应用
滑盖产品的三板式注塑模具设计
热—力耦合下能源桩沉降和荷载传递特性的数值分析
桩筏基础桩土荷载分担比研究
CRTSⅢ型板式道岔铺设施工技术
桥上纵连板式无砟轨道疲劳应力谱的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