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快发展老年教育是综合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举措
——学习习总书记关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重要论述有感

2018-08-28

老年教育(老年大学) 2018年8期
关键词:老龄人口老龄化老龄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5月27日主持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指出:“人口老龄化是世界性问题,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是深刻持久的。我国是世界上人口老龄化程度比较高的国家之一。老年人口数量最多,老龄化速度最快,应对人口老龄化任务最重。满足数量庞大的老年群体多方面需求、妥善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事关百姓福祉,需要我们下大气力来应对。”总书记为我们吹响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号角,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坚决贯彻落实。老年教育战线应该把该重要讲话纳入“两学一做”教育活动中,认真学习,并积极践行,以加快发展老年教育的实际行动来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一、充分认清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严峻形势

按照联合国规定:如果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10%或65岁老人占总人口的7%,则称该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本世纪初,全世界60岁以上老人为6.3亿,现已突破8亿。预计到2050年,老年人将达20亿,占总人口比例超过20%。

我国从1999年进入老龄化社会。具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规模庞大且发展迅速。现在我国老年人占全世界8.36亿老年人的23.6%,是世界上唯一老年人过亿的国家。全国老年人总数2001年是1.32亿,2015年为2.21亿,预计2025年达3亿,2050年达4.8亿,占全国总人口的34%。二是未富先老现象严重。发达国家一般是在实现了现代化后进入老龄化,其人均生产总值在五千至一万美元之间,而我国2001年人均GDP为一千多美元。三是农村超过城镇,空巢家庭比例大。以舒城县为例,该县70%以上老年人来自农村,2010年空巢老年人比例达48%。

人口老龄化虽然是社会进步文明的标志,但也给社会经济带来挑战和影响。如社会养老成本大幅提高,家庭、社会养老压力越来越大,劳动人口不断减少。我国2012年比上年减少劳动力345万,从2013年开始,年均减少800万劳动力。

二、深刻理解老年教育在应对人口老龄化中的特殊作用

习总书记强调,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参与、全面行动,推动老龄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并提出从着力发展养老服务业和老龄产业等措施出发,及时、科学、综合、有效应对老龄问题。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明确提出了五大主要任务、五项重点推进计划和五条保障措施,老年教育是老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属养老服务业范畴,又是公益类文化事业,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有着特殊作用。

一要从老年教育属性与功能看。老年教育是老年人在新的社会化过程中,为适应时代和社会需求,提高生命和生活质量,有目的地自我完善、自我超越的素质教育活动。它是全民教育的组成部分,是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体系的最后环节。

整个老年教育体系包括老年学校教育、老年远程教育和老年社会教育三个部分。教学形式分为三个课堂,即第一课堂(课堂教学)、第二课堂(课外活动)、第三课堂(社会公益和社区活动)。其办学宗旨是:增长知识、丰富生活、陶冶情操、促进健康、服务社会。

我国老年教育经过三十多年的顽强打拼,很多地方已形成了省、市、县、乡、村(社区)五级办学网络,坚持了正确的办学方向,积累了以人为本等一整套办学经验。中办、国办《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离退休干部工作的意见》更明确规定:各级老年大学(学校)是老干部与老人的学习活动阵地,属于公益类文化事业。《老年教育发展规划》更是开宗明义指出:“老年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和老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老年教育,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举措,是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学习需求、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这些都是从国家层面上对老年教育的性质与地位进行界定和归类。多年来,广大老年学员通过老年教育,学政治,思想常新,意志坚定,为党和人民事业增添正能量;学科技,更新知识,提高素质;学文化,陶冶情操,展示“夕阳红”风采;学保健,强身健体,延年益寿。实践证明:老年教育有效地提升了老年学员的生命生活质量。

总之,老年大学(学校)是加强老同志思想阵地建设,满足其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场所,是党委政府联系和凝聚老同志的桥梁与纽带,更是汇聚广大老同志正能量,同心共筑中国梦的重要平台,也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阵地。

二要从积极老龄化任务与要求来看。积极老龄化的三大要素是健康、参与和保障。实现积极老龄化就是为提高老年人生命生活质量,使健康、参与和保障三大要素尽可能获得最佳的过程。老年是人生命的重要阶段,是仍然可以有作为、有进步、有快乐的重要人生阶段。据资料表明,我国目前的两亿多老年人中,除部分高龄失能者,尚有许多老年人有精力、有体力、有能力,他们构成一支经验丰富的银发人才队伍。面临改革开放新时代,他们普遍有求知、求健、求乐、求为的强烈愿望,有融入社会,参与新生活,展示“夕阳红”风采,共圆中国梦的追求。由于老年教育的固有属性和特殊功能,积极老龄化三要素中的“参与”与“健康”正在老年大学中活跃地呈现着。此外,通过老年教育也增强了老年学员对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的认同感,增加了他们分享改革成果中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使积极老龄化中的“保障”因素更为有力地落实。

三要从“老有所教”的作用看。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党和国家早就颁布了“六个老有”的工作总目标,这“六个老有”紧密关联,是一个有机整体。在“老有所养”“老有所医”基础上,通过“老有所教”和“老有所学”,更好地发挥“老有所为”和实现“老有所乐”。其中“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起了关键作用,是实现转化、提高的载体。我国的老年教育发展实践表明,各地老年学校开展三个课堂学习,就是实现“老有所教”“老有所学”的基本形式。而且通过老年教育,扩展了“老有所养”的内涵(从物质养老延伸到精神养老),增强了“老有所医”的效果,增添了“老有所为”的能力,提高了“老有所乐”的品位。老年大学帮助学员从孤寂中找到群体,从空虚中找到知识,在失落中找到追求,从而造就了与时俱进、自尊、自立、自强的新时代老年群体。老年学校成为文化赡养的休闲学府,精神赡养的温馨港湾,幸福赡养的和谐乐园。总之,老年教育把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消极因素转化成积极因素,使坚持满足老年人需求同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相结合,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三、坚持改革创新,增强应对能力

老年教育虽然在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中负有特殊重任,但目前它仍然处于开拓探索阶段,还很不完善。特别是当前各级老年学校正处于办学由单位封闭向社会开放转变、教学由粗放型向精细型转变、活动由定期举办向经常开展转变的“三大转变”关键时期。打铁必须自身硬,力微难以胜重任。因此,我们必须坚持改革创新,加快转型发展。

一要加快转变观念,认识到位。要遵照习总书记“着力增强全社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思想观念”指示,积极看待老龄社会和老年人,努力建设具有民族特色和时代特征的孝亲敬老文化,把弘扬孝亲敬老文化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全社会增强接纳、尊重、帮助老年人的关爱意识,宣传老年教育在应对人口老龄化中的特殊作用,扭转一些地区和单位对老年教育无所作为的状态。抢抓机遇,主动作为,凝心聚力办好老年教育事业。

二要逐步理顺体制,强化领导。坚决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关于“着力健全老龄工作体制机制”的指示和《老年教育发展规划》精神,创新思路,逐步完善,真正建立起“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行动”的工作方针,形成大格局。

三要坚持面向社会,面向基层。老年教育必须坚持教育公平和有教无类原则。变关门办学为开门办学,使老年学校向村(社区)和基层延伸,实行村(社区)老年教育全覆盖。

四要致力规范办学,增强实效。以学员满意为最高标准,遵照办学宗旨和学员需求,按照老年教育新形势、新要求,改善办学条件,逐步走上科学的规范化办学轨道,使更多学校加入示范校行列,真正实现“学、乐、为”相结合,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五要强化办学人员队伍建设。办好老年教育,必须建设一支使命意识强、孝亲敬老感情深、敢于担当的办学队伍。在办学实践中真正做到“常怀敬老之心,善谋为老之策,多办利老之事,恪尽助老之责”。

“老人安则家庭安,家庭安则社会安。”让我们在习总书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狠抓机遇,主动作为,办好老年学校,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老龄人口老龄化老龄化
《老龄科学研究》(月刊)欢迎订阅
老龄化研究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
老龄化社会下老年心理变化的应对
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成因与应对
老龄苹果园“三改三减”技术措施推广
莱阳茌梨老龄园整形修剪存在问题及树形改造
世界人口老龄化之住房问题
技术创新视角下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技术创新视角下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运动对老龄脑的神经保护作用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