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借“矛盾冲突”,让课堂波澜起伏

2018-08-27陈梦娇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前言 2018年7期
关键词:矛盾冲突船长辩论

陈梦娇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矛盾冲突”,这些矛盾冲突成为学生争论的焦点,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处于兴奋的状态之中,帮助学生获得个性化的认知。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学会巧妙利用,甚至要有意识的设计一些“矛盾冲突”,引起学生就某一问题进行的激烈辩论和深刻讨论,让学生深入文本,对文本内涵进行深入的理解,帮助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度解读,让整个课堂教学波澜起伏,让课堂在师生交流互动的过程中走向深刻和高效。

一、课堂辩论,针锋相对

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深刻的理解,就要注重引导学生就某一个问题进行讨论,甚至进行辩论。实际上,小学生的竞争意识非常强烈,如果教师能够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辩论,也能够让学生对比较复杂的问题进行深度的探究,让学生抓住文本的关键性问题进行解读,帮助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度探究,从而获得深刻的认识。

例如,在教学《船长》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学重点之一就是引导学生准确认识船长的人物形象。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在解读文本内容的基础上进行人物形象的分析,而学生们的认识五花八门,大家的意见不一。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为学生们设计了这样的辩论题目:船长是一个英雄还是一个逃避责任的人。面对这样的问题,学生们也是存在争论,有的学生认为船长舍己救人,将生的机会留给了别人,最终和船一起沉没,是一个英雄。也有的学生不同意这样的观点,认为船长的不负责任才使船只遭遇了危险,最后船长选择和船只一起沉没就是怕追究责任。面对这样的问题,教师鼓励学生可以大胆展示自己的见解和想法,但是一定要言之有据。这样学生们再次走进文本,仔细阅读文本,为自己的观点寻找支持的依据。在学生们的辩论过程中,大家逐渐认识船只的沉没不能归罪于船长,而在出现事故之后,船长的一系列举动让我们看见了一个舍己救人、勇于担当的船长的形象,这样让学生的认识更加准确而且深刻。

在这个教学实例中,教师预设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对文本中的人物形象进行深入的分析。在引导学生探究的时候,教师采用的方法是抓住学生认识中的矛盾点进行辩论探究,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的思考更加深入,而且辩论的过程也锻炼了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了提高。

二、打破常规,纵深认识

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在解决文本阅读难点的时候,学生们往往会因为思维的压制而产生停滞不前的现象,这时如果教师不能正確引导,就容易使学生对文本内容的解读失去兴趣,不利于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深度理解。作为教师,我们在指导学生阅读的时候,可以打破常规引导,让学生的认识向着纵深的方向发展,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获得自己的个性化见解。

例如,在教学《第一次抱母亲》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本中的思想情感,而很多学生认识到了母爱的伟大,但是教师让学生具体谈一谈自己的感受时,很多学生的表达却不尽如人意。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打破常规,没有从文本内容入手,而是引导学生思考这样的问题:“同学们,面对这样的文本题目,你有没有什么疑惑需要大家一起解决?”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的思维走向一个新的角度,大家纷纷思考,然后根据文本进行提问,例如有的学生这样表述:“作者为什么要抱母亲?这个时候的作者多大?为什么是第一次抱母亲?他有什么样的感受?母亲又是怎么样的感受?”等等。一系列问题的提出,让学生的情感更加活跃,大家从文本中寻找答案,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对文本中的情感有了更加具体、细致的理解。

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文本中的关键问题,打破学习的常规进行解读,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认知更加深入。在指导学生阅读的时候,教师可以大胆尝试新的阅读角度,引导学生个性化阅读,这样更有助于学生思维的深度发展,让学生获得更加深刻的体验。

三、大胆改编,逆向思维

一篇文章中总是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但是,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的读者却不一定能够完全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尤其是面对小学生这样的阅读群体,他们的知识经验不足,生活阅历不够,在解读文本的时候难免会出现一些偏差。而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就可以尝试将文本中的关键性情节进行改编,让学生逆向思维进行文本解读,这样往往会收到意外的惊喜。

例如,在教学《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时,教师就引导学生将文本中关键情节——杀死大黑骡子进行了改编,将其设计成这样的内容:面对心爱的大黑骡子,彭德怀还是不忍心,于是没有杀死自己心爱的大黑骡子,接下来,教师要求学生进行文本内容的设计——以后会发生什么事?红军们还能顺利的走出草地吗?这样的问题激活了学生的深度思维,大家陷入了深思。很多学生意识到如果真是这样的话,按照现在的实际情况,红军们可能真的走不出草地,那么以后的革命胜利不就不能实现了吗?通过这样的过程,让学生们意识到杀死大黑骡子是当时的无奈之举,但是也是必须这样做的,为了大局,只能忍痛割爱。

教师引导学生将原来的故事情节进行改编,并且和原来的故事设计进行比较,在这样的过程中让学生获得更加准确而深刻的认识。这就是利用了学生的逆向思维的方法,让学生的考虑更加完善,认识更加全面。

总之,在教学语文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课堂中的“矛盾冲突”,甚至制造一些“矛盾冲突”,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开放性的课堂教学中展示自己的认识,深化自己的情感,让语文课堂波澜起伏,精彩不断,这就是借“矛盾冲突”,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猜你喜欢

矛盾冲突船长辩论
Debate breaks the mindset 辩论打破思维定式
“船长”失格
现代主义视野下的哈代悲剧小说
解决小班幼儿区域活动中矛盾冲突的有效策略
着眼细节,促进学生“四能”发展
同影子辩论
试论传统戏剧与后现代主义戏剧的异同
丢失
蚂蚁小船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