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不圆滑,但必须懂世故
2018-08-27尹惟楚
尹惟楚
生活中,总有这样一些人,似乎他们存在的意义就是为了凸显你的不合群。
当某一件事情触犯了你所坚守的原则底线或是道德认知时,你坚定地表明自己的立场并表现出强烈的情绪反应。但他能云淡风轻一笑而过,或敷衍附和,或笑而不语。最后的结果是,你灰头土脸,他却左右逢源。
这些就是所谓深谙圆滑之道的“高情商”人士。而这类人总能得到周围人的认可与肯定,且在许多人的认知里,圆滑更是早已成了人际交往中的万金油。
其实,人生在世,我们总是在温暖一部分人的同时,又会伤害一部分人,这是很自然的也是不可避免的结果。如果刻意在博弈的双方之间维持一种平衡,讲究所谓的圆滑,那么就难免会成为一种阳奉阴违。
曾有人问我:不愿意圆滑,是不是情商低的表现?
我思考了很久,却不知该如何回答,于是把这个问题抛到了朋友圈。绝大部分人回复的意思基本一致:不愿意圆滑,而非不懂得圆滑,跟情商没直接关系。
直到后来,大学时候的一位老师回复了我:不愿圆滑是没错,但同时也必须懂得世故。
他给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當年读博的时候,导师给他和另一个同学各分配了几个研究生,做两种不同假设的项目对比。最后两组都很好地完成了任务。可当再次进行项目分组报名的时候,师弟师妹们都希望分配到另一位师兄那组,这让老师觉得很受伤,也很疑惑。后来经一位师弟明言暗示,老师这才恍然大悟。
项目中总会有许多细节问题,如果一一顾及,就会极大增加项目的工程量。有些师弟师妹为了偷懒,通常会走一些捷径,利用项目的容许差错范围取巧。一般来说,只要负责人能够圆滑地处理,睁一眼闭一眼,对于交差是绝对没有问题,导师也不会真去仔细核查。
可这是导师坚决反对的,也是行业内的大忌。老师原则性与执行力都很强,那些行为自然都遭到他的严厉斥责,女生被骂哭的情况也是屡见不鲜,所以难免给人苛刻之感。
而另一位负责人,对待项目虽然也很严厉,但与老师不同,他在其他时候会将那些矛盾主动疏导,比如请他们吃夜宵;送女生们一些小东西;和他们开一些无伤大雅的玩笑……
这就是根源所在。两人在对待原则问题时立场都很坚定,处理问题也不敷衍,不圆滑。但不同的是,另一位负责人还懂得人情世故,在原则与世故之间有了一个微妙的平衡。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不圆滑是一种坚守原则、不屈从于外界的自我捍卫,也可简单理解为仅是不愿委屈自己的感受。而过于注重自身感受,其实与过于在意别人看法一样,都是一种心理上的褊狭。
一个心灵边界宽广的人,在满足自身感受的前提下,也绝对懂得去照顾他人的情绪,将原则与和善巧妙地糅合在生活里。
外表圆润懂世故,内心方正不圆滑。前者使得自己在熙熙攘攘的人群里进退有度,不因死板而显得毫无生趣,更不因棱角过于锋利而四处树敌;后者则让自己在鱼龙混杂的社会中不摒弃初心,不曲意迎合,心存善念,恪守原则。
其实,生活从来就不是非黑即白的二元论,懂世故与不圆滑两者不能混为一谈,却可以保持一种进退有度的微妙平衡。
做一个世故而不圆滑的聪慧之人,这也是一场伴随人生的漫长修行。
摘自《时代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