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积极废人的自救手册

2018-08-27游小挺

现代家庭·生活版 2018年8期
关键词:全能养育信念

游小挺

网上很多人纷纷欢欣雀跃地号称躺枪。确实,中年女性,如果被人说长相年轻,有少女气质,大部分人都视为夸奖,为之欣喜,因为年轻往往意味着活力和阳光,而整个中国社会的审美,也更倾向于欣赏小萝莉这款。

网上经常有一类新闻,曝光女星的保养状态。记得有一次记者拍了萧蔷的脚后跟,说老态尽显,但那次也招来很多反击,觉得社会对女性的外貌过于苛责。所以很多女性常年最主要的工作,就是保持自己外在的美貌和年轻,每天不花数小时在保养上,这一天都过得不踏实。

但心理学从来不这么肤浅地停留在表面上,让我们试着深入到这个现象的背后看看。

积极废人

小A真心是个制定计划的高手,这个习惯是他从高中养成的,他的学习计划就像一个完整的PPT,从整个暑假的总目标制定,每项学习任务的时间分割,每天的时间安排(学习、娱乐、运动)都井井有条。

每个人看到他制定的计划,都会爆出惊羡的目光:太牛了!太有自控力了!特别是他的父母,尤为欣慰。且慢,这种心情一般延续一个礼拜后就告一段落了。

他为了这个计划,几乎已经用尽了他的洪荒之力,所以只能执行一个礼拜。

这几乎成了他的魔咒,似乎他只能制定计划,而缺乏完成计划的毅力。

放松了几日后,又为自己的懒惰自责,再拼力按计划实施几日,又觉得没有力气了。

所以,他的高考也是颤巍巍地进了一个二本的学校。

到了工作岗位上,也沿袭了这个模式,只不过都有Deadline迫在眉睫,迫不得已完成而已,质量也不算高,业余时间再有什么进修,也止步在制定计划这步。

类似的情况还有学什么都很快,很容易上手,但往往无法钻研下去,浅尝辄止。

花千千就是这样,学绘画、学唱歌、学钢琴、学Ps、读书考研,无不如此,学了一下,“悟到东西”“有所得”的感觉太好了,然后就飘飘然,开心地去玩了,结果,啥都学不好……

她不禁自问:是我怕成功?是我的缺陷,需要强力磨炼?需要改掉坏毛病?还是我太内向了,想向外界拓展,学一下只为了去除挫败感?我自己也不知道了……

是什么造就了积极废人?

其实,从很深的心理学角度来说,有三个要点。

一、潜意识和意识的冲突

如果意识层面上想做一件事情,在没有外力原因的情况下,老是半途而废,就说明内在有个反抗的力量,这个力量说:我不愿意!

两股力量的冲突,一般都会以潜意识里的力量获胜,所以不用太过自责,自己没有毅力,没有恒心,而是要回过头去,更多地了解自己,更深地理解自己的成长过程中到底发生了什么,到底是卡在了哪里。

二、过于严苛的原生家庭

卡在哪里呢?

这一般都和我们小时候的养育环境有关,特别是过于严苛的原生家庭有关。

小A的父母都是中学老师,做事一板一眼,所以从小教育孩子,都是从对错出发的,而且小A又在他们父母所在的中学读书。这也是他噩梦的开始,因为不自觉中,父母对他的要求就提高了,“不能让其他人看不起”,“一定要比别人出色”……父母的碎碎念,让他心里深深地埋下了一个信念:不优秀的孩子是不配活下去的。

“不优秀不配活”——卓越强迫症的形成,和原生家庭过于苛刻的教育环境密切相关。“优秀”其实根本不足以体现这种全能感,应该说是“完美”。我们所熟悉的“别人家的孩子”这一名字,就是家长在要求孩子成为一个完美的人。做不到完美,你就要受到指责,你就得不到肯定,你就应该内疚。

而这个核心信念,也给他带来很多痛苦。每个孩子的内在都深深呼唤着一种爱——无条件的爱,当他感受到父母的爱是有条件时,表面上他认同父母,同时内在又有深深的匮乏感,也有愤怒地质疑:为什么?真的只有优秀才配得到爱吗?

所以,他对优秀就有了种矛盾和冲突的态度,于是,就有了制定计划小能手和完成计划小废人的双重身份。

三、没有被满足的全能自恋

常常把“别人家的孩子”挂在嘴边的家长,其实心智还停留在婴儿期,因为婴儿都是认为自己是无所不能的:饿了立刻能喝到奶,哭了立刻有人哄。

特别是6个月之前的孩子处在一个共生、全能自恋、偏执分裂的状态。这个偏执分裂很好理解:要么全能,世界都围着我转,想什么来什么,要么什么都做不了,彻底无助。

当妈妈和养育者不能看见他的时候,他就经常处在彻底无助的状态里,而且这个时候对妈妈来讲也是一个挑战——就是婴儿不会说话,所以,妈妈对孩子需要的呼应和看见就显得极其重要,甚至我们可以说,在相当多的时候,妈妈需要有一种感受能力,能感受到孩子的需求,并及时给出回应和满足,那么这个回应和满足的是多少才算及时呢?有研究表明是7秒。7秒之内的满足能维持孩子的全能自恋,让他觉得自己是个神。超过这个时间,孩子即使被满足,也是处在一个不被满足的状态,而当你的孩子一直得不到满足时,他就会感觉自己就是垃圾。

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孩子的全能自恋感会屡屡被现实打脸,会逐渐意识到有时间和空间的存在:我现在无法做到很好,但是假以时日,不断努力,就可以越来越好。而没有时空感的人,会因为全能自恋受挫而转而成为自恋性暴怒:我要的东西立刻就要得到,不然就是我无能我没用,我应该去死,其他人应该去死,這就形成了控制和反控制的模式。

世界如我所愿的执着正常应在婴幼儿时期被满足,然后这个人发展出客体爱,接受各种无常,同时信任命运,对生活感到满足并且有热情去创造。

很多成人有强烈的控制欲,来源于小时候没有被满足,总是妄图控制一切,又被失控所折磨。

比如典型的路怒症,一个人在路上骂过多少人,也被多少人骂过。比如在关系里,有强烈的控制欲,希望对方顺遂自己的任何意愿,如果有一样不满足,就是不爱我。再比如,可能很聪明学东西很快,但是较难对事物深入而持久的钻研投入。

说回积极废人,就是典型的一种,想控制自己朝积极正向的方向发展,但内在有强烈的反抗。

积极废人自救方法

积极废人的形成有很深层的心理因素,所以,我们也许可以根据计划的完成程度来制定奖惩措施,但这些行为疗法,并不能解决核心的问题。

如何自救?一定要回过头去梳理自己的潜意识。

第一、你内在有“不优秀,就不配活”的核心信念吗?

如果有,请释放这种局限性信念,坚信自己无论优不优秀,都值得好好活下去。具体做法,可以给自己写封信,好好地梳理接受这种信念的来龙去脉,感谢这个信念对自己的支持,并看清它对自己的制约,释放它,告诉自己值得过得更好。

第二、如果你有孩子,请尽可能看到孩子的感受和需求,去满足他们,他们就会发展出客体爱。

即使孩子过了婴幼儿期,也尽自己所能去看到孩子,感受孩子,有时能力所限未必一定在行为上满足,但孩子一旦被看到,被理解,就满足了。

在行为上,坚决不把孩子和其他孩子做比较,每一次比较,只会强烈地打击孩子的自信心,那是不是意味着不能在孩子面前表扬其他孩子呢?完全可以!只是内在你对自己的孩子是无条件接纳和肯定,表扬其他孩子时内心是平等和喜悦的,而不是出自匮乏和挫败感。

因为在养育孩子的過程中,也是重新养育自己。在你对孩子付出无条件的爱的同时,也在重新发展出客体的爱,与世界万物建立链接。

第三、最重要的一点,如果发现自己有强烈的控制欲,不向外索取,不对自己提要求,而是先爱和满足自己,因为我们每个人内在的成人父母,都比我们想象的更宽广和有力量。

如果我们内在抑郁、颓废,请允许和自己的抑郁呆一段时间,去安抚自己内在受伤的孩子,运用我们内在成人的力量,去拥抱她,无条件地爱她,满足她。

相信自己是被接纳的,即使有百般缺点;

相信自己是被欣赏的,即使有最狼狈的一面;

相信自己是被允许的,即使做错了事,说错了话。

推荐一个小小的练习:每天照镜子时,用心地对镜子里的人说,我全然地爱和接纳自己。

如果我们回过头去,重新爱和养育自己,在自己能力允许的情况下,满足自己的需要,不苛责自己,接纳自己所有的面向,再去看积极废人这个话题,就会有新的领悟。

当我们放下世界如我所愿的执着,就能接受各种无常,同时信任命运,对生活感到满足并且有热情去创造。

猜你喜欢

全能养育信念
全能小达人
全能小达人
全能小达人
全能小达人
为了信念
发光的信念
天下有“完美的养育风格”吗
养育宝宝 专家团来帮你
养育宝宝专家团来帮你
养育孩子 只需温和助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