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批评者不是硬生生的堤,活活拦住水的去向”

2018-08-27马兵

南方文坛 2018年4期
关键词:情志气象预设

马兵

作为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印象主义批评几乎唯一的大师,李健吾和他的《咀华集》一直不缺拥戴者,不过绝大多数的拥戴者在表示过敬仰之后,都习惯加一个遗憾的尾巴,比如“李健吾的批评尽管庭院深深,繁花似锦,小桥流水,情志生动,但毕竟气象不够宏伟,无以与文学批评史上的批评大家相提并论。这结果,李健吾的批评构成了批评史上的永恒绝唱,却未构成批评史上的震荡千古的黄钟大吕”。但细读这段话,我们发现论者在下判语时已然预设了一个批评应“气象宏伟”的立场,李健吾这种“情志生动”的路数自然有违于批评的正途,所以注定“绝唱”的命运。按此标准,批评史上诸如《二十四诗品》《文赋》这样的好文字肯定也称不上“黄钟大吕”。我不知晓论者“气象宏伟”的批评立场自何而来,不过放在当下的批评语境中,这段话同样应景甚至更为贴切,因为无论学院批评的“规行矩步”,还是媒体批评的“褒义大词癖”,像模像样的批评大都给人不怒自威的气场,像李健吾这样的印象派似乎在学理上便先矮了三分,更兼那种种散漫芜杂的文风,何谈登堂入室?

然而且慢,如果我们对“气象宏伟”的理解不止局限在概念演绎和逻辑归纳,也包容进超越性的审美领悟和性灵理解上的高妙,包容进对字句文辞之美的会心和体贴,那恐怕结论就要反转过来吧?而将批评变成李健吾所谓“思维者的苦诣”,不正是当下批评的症候所在吗?

“创造”一直是李健吾批评话语中一个重要的关键词。在李健吾看来,要获得新鲜的中立的印象直觉,在进入作品之初,“首先理应自行缴械,把辞句、文法、艺术、文学等等武装解除,然后赤手空拳,照准他们的态度迎了上去”。所谓的赤手空拳,也即一种阅读时的赤子之心,这样获得的感受才能规避预设观念的主导,避免“把一个作者从较高的地方揪下来,揪到批评者自己的淤泥坑里”。以赤手空拳得来的印象直感为立论的依据,再去结合理论与资料探讨,完成对直感的学理化提升。

李健吾把批评活动理解为是用“自我的存在印证别人一个更深更大的存在”,作者在创作中“倾全灵魂以赴之”,那批评者也当“独具只眼,一直剔爬到作者和作品的灵魂的深处”。这既是对批评对象的礼貌,也是批评者的尊严所系。也正因此,李健吾的批评始终贯穿着清醒的自省与自审意识。他认为相比于“指导”与“裁判”,更理之当然的批评是鉴赏与尊重,批评者不能“强自索求”,这是常识,也是最起码的批评伦理。李健吾說过:“一个批评者需要广大的胸襟……虽说一首四行小诗,你完全接受吗?虽说一部通俗小说,你担保没有深厚人生的背景?”这种提醒在当下尤其珍贵。

值得今人反省的是,李健吾的批评观在现代时期并不是空谷足音,他同辈的沈从文、梁宗岱,比他稍后的唐湜等也都以灵性的、审美的、细微的、体贴的批评践行着批评的艺术。在今天,当批评越来越重地被套上学术功利的枷锁,或沉沦于商业利益的诱惑,当富有艺术涵养,能耐着性子进入细部引领读者领悟作品词句之美的批评越来越少,李健吾们的意义于焉显现,作为批评者至少要省悟“批评者不是硬生生的堤,活活拦住水的去向”的道理。

猜你喜欢

情志气象预设
气象树
中医情志关怀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
情志护理对肾移植术后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
对慢性盆腔炎患者实施穴位贴敷+情志护理的效果探析
辨证论治五行理念下中医情志疗法对宫腔镜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影响
一课三磨:浅谈化学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
文章有象
论德语网络新闻标题中的预设触发语
一道中考试题解答的预设与生成
浅析预设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