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精准扶贫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8-08-27关红庆苗秀珍李涛寇玉民张璇
关红庆 苗秀珍 李涛 寇玉民 张璇
摘 要:文章着重研究陕西省(以下简称我省)乡镇精准扶贫情况,从精准扶贫存在的四个主要问题、针对存在问题提出精准扶贫的相关对策出发,总结我省脱贫攻坚的成功经验,运用大量数据和案例进行分析论证。深入浅出,理论结合实际,有一定价值,可以为2020年我省全面实现脱贫做出理论性指导。
关键词:贫困;精准扶贫;问题;对策;经验
中图分类号:F323.8 文献标识码:A
目前,针对扶贫对象的建档立卡信息数据录入工作已基本完成,全省共识别认定贫困村8808个、国家标准(2736元,2010年2300元不变价)下贫困人口451万人、省级标准(2875全省实际组建驻村工作队7158个,选派挂职副县长56名、驻村干部1.86万人,组织近12万名干部开展联户扶贫,结对帮扶20.4万贫困户,推动了精准扶贫各项措施的落实。2010年2500元不变价)下贫困人口575万人,国家扶贫标准为2010年不变价2300元(2014年现价为2800元);我省扶贫标准为2010年不变价2500元(2014年现价为2950元)。截至2015年底我省有省级扶贫标准以下贫困人口330万人。316.7万人,这是2016年我省省级扶贫标准下贫困人口的规模。直面贫困、扶贫攻坚是我省实现小康必须啃的“硬骨头”。
贫困人口大幅减少。省定标准2500元以下贫困人口由2010年底的930万人减少到2015年底的316.7万人。移民搬迁强力推进,五年累计搬迁49.6万户174.7万人,其中贫困人口28万户106.9万人,彻底改善了贫困群众的生存和发展环境(右表是2016年到2020年贫困人口和人均年收入数据表)。
《陕西省“十三五”农村脱贫攻坚规划》将我省脱贫攻坚工作分为五个步骤,为精准扶贫打下了坚实基础。
2018年是我省脱贫攻坚全面突破的关键一年,脱贫攻坚是一项极其重要的政治任务,各乡镇都要按照省上要求,聚焦问题,分析原因,寻找解决路径,加大力度,增加投入,按照精准扶贫的要求研究对策,以确保到2020年省内深度贫困地区完成脱贫任务。
一、我省精准扶贫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们通过问卷、走访等形式,归纳总结出我省精准扶贫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贫困对象识别难、精准识别数据录入质量不高的问题。关于锁定对象与销号问题,必须坚持精准识别,坚持瞄准穷人,要坚持精准发力,要坚持分类施策。用多维贫困标准取代单纯的收入标准建档立卡。将导致贫困的原因细化,找出致贫的关注点(无知识文化、无技术机会、交通不便、年老体弱、地方病)等。
(2)部分扶贫制度设计存在缺陷,宣传引导不够广泛深入。因为宣传引导不力,领导重视程度下降。例如,榆林市榆阳区、神木市等多名副县级领导扶贫不扎实,七领导被通报;产业扶贫成效不明显;驻村结对帮扶需加力;帮扶对象确立识别不够精准,划分不准确;对社会组织和企业参与扶贫工作动员不够,一些项目规划过于空泛,采集烦琐且雷同,电子信息呆板,缺乏具体可操作性,导致难以进一步推进;短期项目多,缺乏扶贫长效机制;注重输血,缺乏造血机制建设;扶贫不扶志,未能使其树立自立的志向。
(3)资金存在多头投入,缺乏科学安排。一是扶贫搬迁;二是扶贫贷款贴息;三是扶贫小额信贷。除此之外,精準扶贫还面临腐败风险、资金运行风险。精准贷款改变用途的现象时有发生。导致资金的投入没有用到刀刃上,浪费了扶贫资金,还没有真正使贫困户脱贫。
(4)产业扶贫还存在轻市场重生产现象。政府和脱贫办不能很好地发挥产业扶贫的作用,不能通过产业扶贫形成产业链和一定的发展规模,没有形成龙头企业+农村专业合作社+现代农业园区+贫困户的脱贫扶贫模式,龙头企业没有很好地发挥带动作用。
二、针对存在问题的主要对策
第一,为了精准识别贫困户,提高数据录入的精准识别,要求个人主动申报,根据识别的原则,落实精准识别;用“索因法”,因材因户因人施策,实现精准识别。
第二,加强社会组织参与扶贫工作的机制建设。如我省建立利益联系机制,订立供、需双方和当地科技管理部门三方协议,做到一个科技人员蹲点一个村、对接一个地方企业、推广一项实用技术、上好一堂培训课、帮扶一批贫困户;建立扶贫智库或专业咨询团队。
第三,关于扶贫资金的使用,根据《陕西省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办法》,坚持按照“谁管项目、谁用资金、谁负主责”和“项目跟着规划走、资金跟着项目走、责任跟着资金走”原则。办法还明确了监管机构、监管内容、监管责任,认真落实“一把手”负责制。
第四,整体推进与个别帮扶结合,突出产业扶贫、科技扶贫,把产业发展变成由“输血”到“造血”的重要途径。发展特色产业增添脱贫新动能,让贫困户增收入。畅通营销渠道,实现长效增收;整合项目资源,在项目安排上突出“精准”;细化、实化项目方案,使其真正落地生根。
三、我省精准扶贫的方向和打算
第一,要加强“党建”引领脱贫新模式,走出脱贫新路子。要想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党建是发展的基础,党员就是村民们心中的“定盘星”,只有将党员的先锋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才能引领好广大群众团结一致、共同富裕,深挖“党支部+X+贫困户”模式中“X”的内涵,把非公企业、农业园区、专业合作社、政府部门等作为有效载体,多渠道增加贫困户收入。
第二,扶贫办要加大对扶贫系统干部的专题培训和轮训,提高基层干部政策指导和执行水平。同时细化落实容错纠错机制,尤其是加大对基层扶贫干部的激励鼓励,充分调动基层扶贫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如我省实施“三区”人才帮扶计划,2017年下达我省“三区”科技人才计划1195名,拨付经费2390万元;培训“三区”科技人才190人,落实培训经费295万元。再如旬邑县按照“合作社+政府推动+培训机构+贫困劳动力”的培训就业脱贫模式,为100名贫困家庭妇女实施了贫困劳动力“灵活性”技能培训。
第三,加强社会组织参与扶贫工作的机制建设。西安市民政局帮扶干部给贫困户老姚送去了2000斤鸡饲料、9000元资助款,市妇联送来了8000元贫困妇女儿童紧急救助款,市红十字会为因病致贫家庭争取社会公益基金164万元资助66名先心病和白血病患儿。
第四,要加大各方帮扶力度,如社保扶贫助力脱贫攻坚,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2019年起,政府每年为农村困难群体缴纳50元保费;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贫困人口大病实际报销比例达到90%;工伤保险:适时适度调整提高工伤保险待遇水平;失业保险:实施农民工参加城镇职工失业保险;生育保险:将农民工在内的合同制工人纳入生育保险。
四、我省精准扶贫的成功经验和成效
目前,我省现有固定扶贫开发重点县50个,特困县43个,减去交叉重复的,共56个。按照十三五时期我省脱贫攻坚的目标,至2020年,56个贫困县全部摘帽。
留坝县75个村,根据空壳村多、集体经济薄弱情况,依托党支部建立了扶贫合作社,每社注入60万元资金,鼓励农户入股,实现了扶贫全覆盖。留坝村级扶贫互助合作社,帮贫困户致富,土地收租金、打工挣薪金、入股分红利,全县建成村级扶贫社73个,实现了全覆盖。
宜君县实行医生+贫困户健康扶贫行动,成立了专家咨询服务领导小组,组织服务队一对一服务,筹措资金114万,给贫困户购买住院保险,免费供药,减轻贫困户就医负担,提高了劳动能力。横山区总工会开展“暖冬行动”,向辖区符合救助条件的66名困难职工发放救助金共17.1万元,实现“暖冬行动”慰问在档困难职工全覆盖。
绥德县四十里铺镇高家沟通过土地流转带领村民脱贫;赵家峁瞅准特色产业,发展乡村旅游;盘峰村昔日“贫困村”建成小康村。延长石油创新扶贫模式“出实招”,确保困难群众实现精准扶贫,百座大棚种瓜种菜,村民年收入达4.5万元;贫困户合作社投资建养猪场,入股年底可享分红;积极开展“两联一包”工作,不断创新扶贫模式;投建5.7亿元LNG项目,向贫困县直供天然气。
宝鸡“嵌入式”产业脱贫,5.4万贫困户多渠道增收脫贫,依托产业脱贫致富;宝鸡市麟游县九成宫镇丰塬村“光伏+农业”带动农民脱贫致富;扶风供销社精准扶贫创新路,带动贫困户和果农走“供销社+合作社+贫困户”生产经营之路,壮大发展规模,加强技术培训,提高作务水平,创新合作经营方式,开展联合委托服务。宝鸡百校万名结对城乡手拉手,脱贫奔小康,为太白教育脱贫献智献力,为太白河镇中心小学的51名学生带来体育用品及御寒物品2800余件。以上具体做法取得的扶贫实效,我们认为以下模式值得推广:
(1)党支部+三变改革+集体经济+贫困户的这样一个以党建引领促扶贫攻坚的模式。
(2)公司+村集体+农户模式。
(3)社区工厂+基地+农户,生态园林+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
(4)三产联动,三产推行“建带”
模式。
(5)三带四联模式。
(6)“农业技术+”五种产业扶贫模式。
(7)带动贫困户和果农走“供销社+合作社+贫困户”生产经营之路。
(8)困难户+支部+合作社+电商的产业扶贫格局。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明日报,2017-10-28(01).
[2](印度)阿马蒂亚·森.再论不平等[M].王利文,于占杰,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